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
7132200000018

第18章 行政公文的写作(3)

(4)日期。即在落款的下面写明制发此通告的年、月、日。

2.在内容写作方面,主要是指正文这个部分。由于通告的种类不同,其写法也就稍有不同。从以下文例中可以知道。

(1)关于应知政策法令的通告。正文写法,主要是写明制发通告的依据、理由,以及有关事项。有的写得很简短,有的稍微长一些。

例文:

××××××税务局

通告

接国务院通知:国务院决定,从××××年×月×日起提高商品零售的营业税税率。“商品零售”营业税的税率由3%提高到5%;“其他饮食业”营业税的税率由3%提高到5%。

特此通告

×××××××税务局

××××年×月×日

(2)关于应当遵守事项的通告。

(3)关于应当知道事项的通告。

(第七节)通知

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是发布法规和规章,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所使用的公文。

通知一般属下行文。只有需要同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知道或参与的事项时使用通知,才属平行文。需要上级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以抄报的方式告知,属上行文。

通知,主要目的是把需要传达和告知的事项让有关机关和人员知道,并遵守和执行。在国家行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都可以使用,有多方面作用。

二、通知的特点

通知的主要特点:一是使用范围广。即使用的单位多,无论哪一级机关、单位都可以使用,不受级别限制。通知的内容广泛,可涉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发布法规、规章、政策,下达指标、任务,部署工作,告知事项,转发上级、同级、下级机关的公义,召集会议等都可以使用通知。二是使用频率最高。由于通知的使用单位多,内容广泛,可以作为下行文,也可以作为平行文使用,行文简便,写法多样,因而通知是目前我国公文文种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公文,约占各级机关单位收发文件总数量的一半以上。三是种类比较多。按形成情况划分有:通知、联合通知、紧急通知、补充通知。按行文方向分有:下行文通知、平行文通知。按内容性质分有:发布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批转性通知、印发性通知、告知性通知、办理或执行性通知、会议性通知等。通知中的语言文字要简明、扼要、精确。

三、通知的写作方法

通知的写作方法,可分为格式、内容两方面来说。

1.在格式写作方面,包括以下四点:

(1)标题。标题写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即写出完整的标准式的公文标题,如《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61号文件的标题)。这是在通常情况下所写的标题,因此这类标题比较多。二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如《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三是只写明文种“通知”,省去发文机关和发文事由,这是在通知的事项比较简单、不作为正式文件发布、在机关单位内部使用的标题。但是,使用第二、第三种标题都必须在落款处写明发文机关的名称。另外,遇到特别紧急的情况,可在通知之前加上“紧急”二字。

(2)正文。正文是通知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写法应视通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即由其内容而定。一般写法是:首先,写明制发通知的原因、依据、理由租目的,即写明为什么要制发这个通知;其次,写明通知的事项,如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周知、办理、执行的事项等。不少通知的正文采用条款式的写法,将有关事项逐一列出来。内容不复杂的,也可以用段落式写法。甚至只有一两句话。结尾,一般写明“特此通知”。

(3)落款。即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写明制发通知机关的名称。如果在标题中已经写明制发通知机关名称,可以省去不写。

(4)日期。即在落款的下面写明制发此通知的年、月、日。

2.在内容写作方面,是指正文这个部分。由于通知的种类不同,其写法也就稍有不同。从以下文例中可以知道。

(1)发布性通知。即国家行政机关以通知方式,发布(或废上下行政法规和规章(包括规定、办法、细则等),要求受文机关遵守执行。此类通知正文很简短,一般写明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名称和执行要求即可。对所发布的公文作为附件同时发出。

例文:

××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江、×江、×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江、×江、×江、×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方案》已经2001年2月23日自治区九届人民政府第49次主席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人民政府

××××年×月×日

(2)批转性通知。即由上级机关采用通知的方式,对下级机关发来的报告、意见、工作要点、请示等公文予以批示之后转发到所属单位,要求遵照执行。这就是批转性的通知。此类通知正文的写法,一般是首先写明对所批转的下级公文的立场、态度和评价;其次写明有关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写明贯彻执行的希望或要求。篇幅一般都短小。

(3)转发性通知。即以通知的方式,把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转发到所属单位,要求贯彻落实或参照执行。这就是转发性通知。此类通知正文的写法,首先是写明转发公文的名称,然后写明对转发公文的态度,或贯彻落实的要求。印发性通知与此类同。

(4)办理性通知。即以通知的方式要求下级机关按照具体的规定办理有关事情,以便于工作、生产等方面的进行。这就是办理性通知。此类通知正文的写法,一般是:首先写明制发本通知的根据、理由;其次是写明办理(处理)的有关事项是什么,怎样办,要写得具体、明确、易懂;最后写明贯彻执行本通知的希望或要求。

(5)执行性通知。即上级机关以通知方式,向下级机关指明政策,部署工作任务,交代办法,阐述原则等,要求贯彻执行。这就是执行性通知。此类通知正文的写法,一般是:首先写明制发本通知的原因、依据;其次写明本通知的有关事项,通常是逐点开列出来,具体,明确;最后写明对贯彻执行本通知的希望或要求。但是,有的并不写结尾,有关事项写完就算完了。

(第八节)通报

一、通报的含义

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所使用的公文。

通报,一般向属下行文。但是,有时也用来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甚至上级机关(用抄报的方式)传达某一重要事项或信息。因此,也可属于平行文或上行文,要做具体分析。

二、通报的特点

通报的主要特点:一是教育性。因为通报用于表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支持先进,发扬正气,宣传成功的经验;批评错误,打击歪风邪气,吸取失败教训。从而启发教育机关工作人员,以先进为榜样,以错误为借鉴,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和效益。因而,通报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二是指导性。通报与通知、决定、指示等公文文种不同,没有对受文者提出执行的强制性规定或要求,主要是用来传达重要情况,沟通信息,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倡导、警戒,给人们以启迪、诱导,然后做出选择。所以,通报具有指导性。三是使用者的广泛性。制发通报可以是党政军领导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由于通报不是表扬先进、批评错误,就是传达重要情况,涉及具体的机关单位、人物和事实,因此其内容要求具有普遍的教育、指导意义和作用,材料要求准确、典型,立场、态度、观点要鲜明,语言文字要朴实、生动、简练,切忌想像和虚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否则,就会收到有违初衷、适得其反的后果。

三、通报的写作方法

通报的写作方法,可分为格式、内容两方面来说。

1.在格式写作方面,包括以下四点:

(1)标题。标题写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即写出完整的、标准式的公文标题,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1990年各地市场物价控制情况的通报》;二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省去发文机关,如《关于防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通报》;三是只写明文种,如《通报》,省去发文机关和发文事由,这种标题是在通报内容(一般是情况通报)比较简单、不作为正式文件发布、在机关内部使用的标题。但是,使用第二、第三种标题都必须在落款处写明制发机关的名称。

(2)正文。正文是通报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写法应视通报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写法是:首先,写明制发通报的缘由,即为什么要制发这个通报;其次,写明通报的事项,即介绍值得表彰或需要批评的具体事实,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必要的结论,比如可贵的精神,主要经验等,通常是采用分段、分层逐步深入叙述和分析的表达方法;结尾,写明有关的态度和决定,比如属于表彰性的通报,可以写明给予表彰的荣誉称号或奖励,属于批评性的通报,可以写明应该吸取的教训,提出希望要求,属于情况性通报。一般无此类结尾。有的通报正文只概括地写几句,把通报的事项、决定作为附件印发。

(3)落款。即在正文之后的右下角写明制发通报机关的名称。如果在标题中已经写明发文机关的名称,可以省去不写。

(4)日期。即在落款的下面写明制发此通报的年、月、日。

2.在内容写作方面,是指正文这个部分。由于通报种类的不同,其写法也就稍有不同。从以下文例中可以知道:

(1)表彰性通报。即用来表扬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先进榜样,推动工作、生产和其他活动的通报。此类通报正文的写法,一般是:首先简要写明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先进事迹,以及对此的赞扬和肯定的态度;其次,比较具体地写明表彰对象先进事迹的基本过程(开始、中间、结果是怎样的)、主要的感人的情节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所具有的性质、重要意义和作用,使人从中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育;最后,写明表彰的决定,给予表彰对象的荣誉称号或奖励,或者针对性地提出希望、要求、号召。有的通报则把表彰的决定、奖励写在前,把表彰的事迹和分析写在后。

例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

国办发[1999]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国女子足球队是我国体育战线上的一支优秀队伍,长期以来,刻苦训练。锐意进取,在历次重大比赛中都获得了好的成绩,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为此,国务院决定对中国女子足球队给予表彰并予奖励。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中国女子足球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团结拼搏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更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1999年7月20日

(2)批评性通报。即用来揭发批评违法乱纪和重大事故等反面典型,归纳教训,提醒和教育人们引以为戒的通报。此类通报正文写法,其结构与表扬性通报差不多。一般是:首先,写明揭批对象的基本情况,即简要叙述有关违法乱纪和事故的时间、人物、地点、主要事实和危害;其次,具体写明有关事项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违法乱纪、事故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根源、实质、应该吸取的教训;再次,写明对此做出的决定,比如给予党纪、政纪的处分,或依法逮捕等;最后,提出希望或要求。有的通报则把决定写在前面,然后进行分析,提出希望或要求。

(3)传达重要情况的通报。即用来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分析动向,让人们了解事态的发展,为工作提供参考或指导的通报,也可叫做信息性通报。此类通报正文写法,一般是:首先,简要地写明所要通报的情况,即纲要式地予以点明;其次,按照事物或情况的本来面目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如实地、准确地、简明地叙述清楚,但要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突出实质。

此类通报,可作综合性的通报,也可作专题性的通报。综合性的通报,主要是概括地写明一个时期或一个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发展动向,以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专题性的通报,仅仅是写明某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一项工作的演变过程的主要情况,供人们了解或参考。

(第九节)议案

一、议案的含义

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所使用的公文。

议案,是2001年1月1日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确定的新的公文文种。过去只有“提案”这个公文文种,没有“议案”这个公文文种。1983年,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后才有“议案”一词出现。“议案”公文文种的使用,加强了国家权力机关公文的权威性。

议案议案,必须有可议之案,如预算草案、法律草案、条例草案、工作方案等都可提出来供议决。无案可议,不是议案。草案、方案是议案的主要的、核心的部分,是交付表决的具体内容。只提出问题,不提出方案,只能作为建议和意见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议案的特点

议案的主要特点:一是可审议性。即议案除列举提交审议的案由、依据之外,就是要有可以审议的方案、草案之类的东西,这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能成为议案。二是提请的规定性。提请审议事项的只能是各级人民政府,而各级人民政府也只能直接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各职能部门,都无权提出议案。政府所属职能部门需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有关事项,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设想或建议,都必须向直属政府报告,经政府讨论通过后,以政府的名义提出议案,而不能由职能部门向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直接提交议案。党群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能使用议案这种公文。三是提交议案的时限性。议案必须在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期间提出。议案的提出有提出截止时间。超过截止时间不能再提出。因为只有在这段时间内,受理议案的机构才能依法登记、立案、审议并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四是形成的程序性。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表决的议案,在形成过程中都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其程序为提出、审议、表决、报告处理结果等。

三、议案的写作方法

议案的写作方法,可分为格式、内容两方面来谈。

1.在格式写作方面,包括以下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