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7139600000013

第13章 职场心理学(1)

要充满激情地工作

牛津的一位教授告诉他的学生,一旦踏入工作岗位,没有激情是创造不出工作成绩的。

一位保险推销员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是如何看待激情的:“你的激情能够感染客户,一旦客户产生了共鸣,那么保单也会随之而来。你只有真心地喜欢寿险产品,从内心里感到寿险能真正地帮助客户,并迫不及待地与他们分享有什么最新险种,才能将保险成功地推销给客户。在推荐险种的时候,记得在声音、手势以及面部表情方面注入激情,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才能吸引准客户的注意。只有做到充分展露激情,客户才能接受你。”

激情不仅对寿险推销员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对任何一位想成为卓越员工的人有着非凡的影响。拿破仑·希尔说过:“如果你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就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的事物的献身激情,借此来激发自己的潜能。”激情是一种动力,在你遭遇逆境、失败和挫折时,它会像灯塔一样指引你走向成功的方向。凭借激情,我们能让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凭借激情,我们能够感染周围的同事,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周围人的理解;凭借激情,我们能够激发出连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潜在能力;凭借激情,我们更可以得到老板的赏识、提拔和重用,为自己设计更好的人生前程。

如果在工作中带着饱满的激情,我们的工作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着名人寿保险推销员弗兰克·贝特格在他的自传中,以他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一点。

“在我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我就遭到了重大打击——被开除队伍。因为我打球毫无生气。老板对我说:‘弗兰克,离开这儿后,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一定要振奋精神。’虽然我感到非常受挫,但得到了这个忠告,还不算太糟。于是,当我进入纽黑文队时,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成为这个队伍中最有激情的成员。”

“从此以后,我在赛场上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我掷球快速有力,以至于几乎要震落内场接球同伴的手套。在烈日下,我为了赢得至关重要的一分,奋力地跑来跑去,完全顾不上中暑的危险。第二天早上的报纸上赫然刊登着我们的消息,上面是这样写的:这个新来的队员用他的激情感染了整个队伍。他们不但赢得了比赛,而且情绪比任何一个时候都好。’那家报纸还为我起了个绰号叫‘锐气’,称我是队里的‘灵魂’。而我在三个星期前刚刚被人骂没有精神。”

“就这样我的薪水从25美元涨到185美元。这并不是因为我的球技过人或者有领导能力,在投入热情打球以前,我对棒球都不怎么了解。激情是我的月薪在十天内上升700%的唯一秘诀。”

“从棒球队退役后,我从事寿险推销工作。在度过了10个月令人沮丧的推销以后,我被卡耐基先生一语惊醒。他说:‘贝特格,你毫无激情的言语怎么能打动顾客呢?’于是,我又拿出在纽黑文队打球的激情。有一天,我进了一家店铺,鼓起勇气,充满激情地对店主介绍我们的新险种。他似乎以前从未遇到过如此热情的推销员,只见他静静地听我把话说完,他最终没有拒绝我的推销,买了一份保险。从那一天开始,我才算是真正地开始了我的寿险推销生涯。在12年的推销生涯中,我目睹了很多推销员依靠激情使收入成倍地增加,也有很多人因为缺乏激情而一生碌碌无为。”

弗兰克·贝特格的成功,与其说是由他的才能决定的,不如说是由他的激情决定的。凭借激情,他在烈日炎炎下赢得了胜利;凭借激情,他打动了一个又一个顾客,最终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对于那些想使自己拥有激情的人来说,卓越员工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榜样。

首先,激情扎根于你平时的生活中,扎根于你的内心深处,你可曾深深同情过惶惶不安的服务对象?你是否深深憧憬过一流的服务?你可曾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很大兴趣?……如果你有,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寻找到了伟大激情的来源;如果你没有,那么,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自己寻找失落的激情。

其次,激情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需要坚持不懈。要想获得长久不歇的激情,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在于你应该把激情看做一种责任。激情来自于你对亲戚、朋友、工作的信任,激情展现着你强烈的责任心,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激情才会持之以恒。如何把激情建立在责任心之上呢?说得简单点,就是通过换位思考,切实为你的亲朋、工作、企业、客户考虑,这样你才会明白努力积极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才会充满激情地去工作。

再次,当然,激情难免受到打击,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奋起反抗,也可能会气馁放弃,这些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灵活地回避,事后及时反思。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因为某些人不理解我们的激情、不重视我们的积极主动性,甚至故意打击我们的积极性而愤愤不平,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冷静下来,理性地避免正面冲突,不要使激情被浇灭。当然仔细弄清楚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务之急,此时,反思自己往往更容易得出结论,促进自身成长。

带着激情去工作吧,这样你才会从工作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品尝激情创造出的惊喜。并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微笑着面对,充满激情地坚持,在坚持中赢得成功。

及时休息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任何一个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疲劳会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且,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与恐惧等感觉的抵抗力。因此,要防止忧虑,就必须先防止疲劳。

任何一种精神与情绪上的紧张,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下就不会存在了。也就是说,当你从疲劳状态中走出的时候,忧虑也会随之离去。

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就要重视休息,在感到疲倦之前,就要彻底放松自己。这是因为疲劳增加的速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美国陆军曾经做过几次实验,结果表明,年轻的小伙子在不带背包,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情况下,他们的行军速度会大大提高,所以陆军强迫他们这样做。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休息就是在修补身体,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身体就能完成修补,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身体疲劳。棒球名将康黎·马克说,他每次比赛前都必须睡个午觉,否则到第5局时就会精疲力竭。但他如果午睡的话,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而丝毫不会感到疲惫。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建议好莱坞电影导演杰克·查纳克试一下午睡的方法。查纳克后来说,这种办法真的具有神奇的效果。几年前他是米高梅公司短片部的经理,压力很大,经常感到精疲力竭。他试过了很多办法,喝矿泉水、吃维生素以及其他补药,但都无济于事。

两年之后,查纳克又去拜访这位心理医生,他说:“真的神了!以前每次我同手下的人谈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坐在椅子里,十分紧张。现在谈论工作的时候,我都是躺在沙发上。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每天比以前能多工作两个小时而不感到疲劳。”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在高档写字楼工作的白领,就不能每天在办公室里睡午觉;而如果你是一个会计员,你当然也不可能躺在沙发上跟老板汇报账目。不过如果你住在一个小城市里,完全可以每天中午回家吃午饭,然后睡上十分钟。

对此,心理学家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小建议,如果你在下午5点、6点或7点左右睡上1个小时,就等于每天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小时的清醒时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晚饭前睡的那1个小时,加上晚上所睡的6个小时——总共是7个小时,这比连睡八个小时效果来得更好。午睡同样适用于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如果休息得好,每天可以比别人完成更多的工作。

佛德瑞克·泰勒曾经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管理工程师一职,他通过反复观察得出了这个结论。他注意到,工人每人每天能够往货车上装大概12.5吨生铁,而他们往往到了中午就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他通过深入研究,认为这些工人不应当每天只能装12.5吨的生铁,而应当可以装运47吨。按照这个计算结果,他们可以做到目前成绩的近4倍,并且不会感到疲劳,只是需要想办法来证明这一点。

泰勒选了一位叫施密德的工人,要求他按照他的规定方式来工作。有个人站在一旁拿着一只手表来指挥施密德:“现在拿起一块生铁,走……好,坐下休息……再接着走……再休息。”

结果别人一天只能装运12.5吨生铁,而施密德一天却能装运到40吨生铁。而在佛德瑞克·泰勒留在贝德汉钢铁公司工作的那3年中,施密德的工作效率从来都没降低过。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在感到疲劳之前就进行了休息:每个小时他工作的时间大约为26分钟,休息34分钟。尽管他休息的时间超过了他工作的时间,然而他的工作成绩却几乎是别人的4倍。

所以人们要经常休息,就像自己的心脏那样——在你感到疲倦之前先休息,之后就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

一项调查发现,有超过70%的上班族同意“工作压力使健康不断出问题,身体问题制约工作效率”这个论点。

许多人认为工作强度过大,超负荷运转,导致他们无法得到更好的表现。高压力的工作,非但没有促进员工提高效率,反而使他们健康受损,精神沮丧,情绪波动,最后工作效率也就会变得十分低下。

要想在当今社会取得成就,这种工作状态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如果你反应迟钝,胆小如鼠,心里又对社会不满,甚至感到心力交瘁,成功的机会就不可能降临到你身上。在一个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只有那些反应敏捷、做事灵活、心态积极的人,那些真正对工作感兴趣的人,才能抓到成功的机会。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复杂和多变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因此你必须集中精力让自己保持平衡。

这正如历史学家沃尔特·里普曼对复杂混乱的20世纪的描述:“对外在世界已丧失了确定性,这时需要我们内心的自省。”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挑战,如果你具备了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就能在潜意识里激发自己的韧性和幽默感。即使身处极端不利的环境,你也可以很快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脱颖而出。

可喜的是,随着这几年职场的不断变化,一种为了帮助人们心脑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的有关方法策略研究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新的研究结果介于心理学与生理学两大科学领域之间。他们分别研究人的心智与肌体——就像研究生物心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学科一样,这门科学可以使心理和生理的关系更为明确。

了解生理和心理的关系对人们来说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某些心智状态(生物化学状态)对思路的梳理,信心和热情的增强以及效率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而某些状态则会导致思维僵化、判断失误和行动笨拙。你是否曾经在被激怒的情况下,除了心跳加速、身体紧张之外,那种不良的情绪还使你大脑思维发生混乱,使你无法清晰和富有创建性地进行思考。而最终的结果是,你失去理智并同周围的一切发生摩擦。心情低落的时候会出现相同的情况,你会因此而丧失英明地做出决断与保持高效率的能力。因为你的情绪在处于低谷的时候,一切生化反应都会随之降低。你的身体系统里缺乏那种可以引发热情的化学物质,你的大脑始终处于失败的阴影中而无法自拔,总是担心会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以至于工作起来无精打采,机械呆板,或者干脆把工作搁置在一边。

假如你充满活力,精力高度集中,生活又充满乐趣,那么你的心理状态就会很好,而这种状态又会使你提高工作效率。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你会信心百倍地迎难而上,追求远大目标;你会满怀创造力,以旺盛的生命力向一切艰难险阻开火;面对困难,你会驾轻就熟地找到解决办法。你心态的不同(气愤、悲观或是充满信心)会使你的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研究表明,这种对抗压力、充满活力、易于集中精力的精神状态是完全可以训练出来的。

此研究的成功对于那些希望在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尤为重要。很多人沉浸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中,例如,对消极情绪听之任之,或者任凭自己严肃呆板,而正是这些小情绪影响了你的工作,导致你与成功擦肩而过。不过,如果能改变上述行为模式,你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随之得到改观。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职业,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迈进了成功之列。相反,有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总是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有所作为了。

那些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不论他们的聪明才智高低与否,也不论他们从事哪一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他们心中都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再抓住发展机遇,于是这个世界上就有了汽车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

汤姆生于一个物理世家,父母都是物理界的知名学者。他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也能成为物理学家,于是夫妇俩便向汤姆灌输各种物理知识,但不知什么原因,小汤姆却无论如何对物理提不起兴趣,却对经商情有独钟。他在夜里偷偷地学习有关商业及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但他无法违背固执父母的意愿,成年后,他不得不到父亲所在的学校教物理,但他知道,物理绝不是他的特长,他相信,他的经商才能与商业知识完全可以在商界立足。

终于,父母放弃了对他的要求,却也不提供任何帮助。若干年后,积累了丰富商业知识的汤姆终于在商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块领地,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大亨。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人际关系,也需要能力。一个人没有能力,将会一事无成,因此,能力是成功的资本。但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的能力,即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像汤姆一样,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其实,任何人都不必看轻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大多数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模仿别人做事,很少有人去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为自己锁定一个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全力以赴,从而导致他们一次次地与机遇女神擦肩而过,与成功女神永远只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