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师的做人笔记
7139900000020

第20章 托起飞翔的翅膀(2)

在对一百多位在其本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着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孩子,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不仅会帮助你培养出能够迅速作出决定的习惯,还会帮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项工作上,直到你完成了这项工作为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成大事者;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在听了他的一次演说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最成大事的律师之一;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而且又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明确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物,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一个特定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项欲望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成大事者的“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毫无用处。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望。

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热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成大事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成大事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1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拥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假想你利用演说的金钱报酬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想象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人物;假想你自己正从事一项永远不用害怕失去地位的工作……唯有专注于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把你需要做的事想象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一旦你把一个抽屉推回去了,就不要再去想它。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儿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吹毛求疵和抱怨于事无补阿尔伯特·哈伯德(美)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9~1915),美国着名出版家、作家,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的创始人。主要着作有《把信送给加西亚》、《致青年朋友的信》、《自己是最大的敌人》等。其中《把信送给加西亚》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名列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

也许贫困的生活像枷锁一样困扰着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渊之中,负担是如此沉重。于是,你不停地抱怨,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苍为何如此不公,让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所埋怨的并不是导致你贫困的原因,根本原因就在于你自身。你抱怨的行为本身,正说明你倒霉的处境是咎由自取。

喜欢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缺少良好的心态,如同收紧了身上的锁链,将自己紧紧束缚在黑暗之中。

没有人会因为坏脾气和消极负面的心态而获得奖励和提升。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依然有些人无法体会这种用意,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一句古老的格言是这样的:“如果说不出别人的好话,不如什么都别说。”

这句格言在现代社会更显珍贵——几乎所有机构,无论大小,吹毛求疵、流言蜚语和抱怨永不止息。

“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在我们面前说人是非的人,也一定会在他人面前非议我们。一来一往容易滋生是非,影响公司的凝聚力。与其抱怨对公司和老板的不满,不如努力地欣赏彼此之间的可取之处,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大有改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抱怨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些喜欢大声抱怨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人往往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勇气、培养坚毅和高尚的品格的。常常抱怨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或许你正住在一间简陋的破屋里,心中梦想着宽大而明亮的殿堂,那么,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将这间小屋变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天堂,将你的精神充满这间小屋。

不妨想一想,你喜欢哪一种工作伙伴呢?是那些总在抱怨的人?还是那些乐于助人、有活力、值得信赖的人呢?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改善处境。

那个蠢女孩是我张爱玲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20世纪40年代上海着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上海、香港作为背景,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秧歌》、《赤地之恋》等。

常有人在记忆深处躲躲闪闪,待我细想时,那个身影已走远。

有一天月光格外皎洁,在月光下我终于记起:那个曾经很蠢很蠢的女孩,那个蠢女孩是我。

起初我并不愚蠢。记得7岁上学时教室很大,稀稀落落地坐着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7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来慧眼识珠,发现我嗓门儿挺大,人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理由极简单:学生少,操心事少;女生少,操心事更少。所有的班主任也都说我们班女生最友好,总和和气气的。他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

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反正我开始嫉妒琴,正像琴一直嫉妒我——因为我们的成绩太相近了,每次读完考试分数,老师如果表扬女生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有了敌意的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5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待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了,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玻璃刚好坏了一块,我拨开闩就跳了进去。

拿了书包正要出来,我突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干的,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昵。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一回身看到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少年时代给人起的绰号往往并无道理,想了半天胡乱起了一个,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就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事丢脑后了。

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到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我知道我的报复手段不仅偷偷摸摸不那么光明正大,而且惹了麻烦。最麻烦的不是在学校,琴知道老师要来了便早早住口;最麻烦的是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的英雄。

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五年级时新来了两位女生,其中就有我的表姐,为了考入市重点特地从林区转来重读。加入了新成员,“半边天”不但没多云转晴,反而阴雨密布了: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彼此虎视眈眈。

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地贬低对方,以示敌弱我强。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形容坏人的横肉让我出了许多怨气。

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

妈妈说:“嗯。琴你有时间到我家里玩儿吧。”

“哎。”

我那时混沌未开,等琴走远就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

妈妈瞪了我一眼:“这孩子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些恶骂,几次碰到她探寻的目光都以冷漠拒绝了。

多年以后我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

我们太喜欢于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伟人的答案阿尔佛雷德·贝特(美)

阿尔佛雷德·贝特,美国当代畅销书作家。其着作《哈佛成长课堂》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厚重深刻的寓意、轻松优美的语言风靡全球。

位于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古老小镇上,教学楼最里面一间光线昏暗的教室里,26个孩子被编在同一个班。这二十几个孩子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进过管教所、吸过毒,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里堕胎三次。家长对他们束手无策,老师和学校也几乎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这个时候,一个叫腓娜的女教师被安排担任这个班的辅导老师。新学期开学头一天,腓娜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首先对这些孩子训斥一顿,给他们来个下马威,而是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

有这样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A:迷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如命,有多年的吸烟史;B:曾经两次被从办公室赶出来,每天要到吃午饭时才起床,每个晚上都要喝将近1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吸食过鸦片;C:曾获国家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有良好的素食习惯,有艺术天赋,偶尔喝点儿酒,青年时代从没做过违法的事。

腓娜给大家的问题是:

倘若我告诉你们,在上面这三人中间,有一位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你们认为最可能是谁?猜想一下,这三个人将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想象,孩子们一致把票投给了C;第二个问题,大家也几乎一致认为:A和B将来肯定不会有好的结局,要么成为人人唾弃的罪犯,要么成为需要社会照顾的寄生虫。而C呢,必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肯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然而,腓娜的答案却大大出乎孩子们意料。“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她说,“但实际上,你们都错了。这三个人大家都不陌生,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总统的伟大人物;B是温斯顿·丘吉尔,拯救了英国的着名首相;C的名字同学们也很熟悉,他叫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领袖。”孩子们都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腓娜继续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迈出第一步,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能说明过去,真正能代表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没有人会是完人,连伟人也会犯错。走出旧日的阴影吧,从今天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人人景仰的杰出人才……”

腓娜的这番讲话,使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得以改变。多年过去,今天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的做了法官,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当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那个最爱调皮捣蛋的小个子罗伯特·哈里森,现在已经成了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原来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无药可救,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看我们。是腓娜老师第一次让我们认清这一点:过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现在和将来。”孩子们长大后这样说。

靠自己去成功刘墉(美)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美籍华裔画家、作家。着有《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等。

6月25号,吃完中饭,我照例躺在沙发上看报,一边用眼角余光注意大门,好迎接放学回家的女儿。

但是突然心头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儿了,因为前天我已经把她送进离家300多里的集中营。

那不是真的集中营,而是有60年历史的“草山音乐夏令营”。每年暑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那儿接受魔鬼训练,世界顶尖大师伊萨帕曼、马友友和林昭亮、简明彦都是那里出来的。

音乐营占地200多英亩,其中散布着由马厩改装成的一栋栋宿舍。屋顶是铁皮的,由于马厩原本不高,硬改成两层,所以伸手就能摸到天花板,加上窗子小得出奇,房间又只容转身,可想而知,夏天大太阳一晒,会有多热。更可怕的是营里的规矩——早上7点舍监就会像“狱卒”般一间间敲门,不到学生开门出来不停止。7点半得走到几百英尺外的餐厅吃饭,8点半准时,必须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始练琴。

舍监整天在走廊里巡查,哪一间没有传出琴声就敲门警告,再不动,则“记点”,只要被记两点,周末就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