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参加“梁皇法会”,每卷结束唱“尾赞”是最开心的时刻。一来唱诵、跪拜了一阵子,精神体力已消耗差不多了,尾赞唱完就可以休息片刻,喘口气喝口水。再者,悠扬感人的梵乐随着“亲证菩萨欢喜地,忏文举处罪花飞,解了冤、忏了罪,龙华三会愿相逢,弥勒佛前亲受记”,一字一字,出自肺腑的吐露,好似前一刻随着经文忏悔发愿,至此已解冤释结,同历菩萨的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法云地,最后,来到于龙华树下证悟的弥勒佛跟前。
我们祈愿相逢的是怎样的国土呢?
《弥勒上生下生经》说那时大地平整,像镜子一般清明干净,“谷食丰贱,人民炽盛,多诸珍宝”,而且四季温和,没有残花枯叶腐果,地上自然生长香Q可口的粳米,长在树上的都是鲜美香甜的果实,和质地细滑柔软,能让人顺手取来就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是原始人的以树叶蔽体,是真的衣服,有趣吧!)
那时,每一个人都无贪瞋痴等烦恼,人心平和,个个“相见欢悦,善言相向”。甚至当地的罗剎鬼(和现在的世界很像,仍有鬼道众生),也很有善根,所行都不违正法。经文说每当夜晚,人民睡觉之后,这些鬼就出来,把白天大家制造的垃圾清除,并用芳香的水洗净地上各种污秽。第二天大家踏出门,迎接的都是干净整洁又清香的大地。(那时候就没“清道夫”这项工作了。)
如此美好的国土,是未来的弥勒佛所成就的,弥勒信仰也在不少祖师大德间辗转弘传流行。
东晋道安大师与弟子法遇等八人,在弥勒菩萨前发愿往生兜率天。相传道安往生前,有一异僧从窗缝中自如出入,道安问他自己的去处,此僧人手指西北,随手一拨,云开天霁,兜率天的殊胜妙境呈现在众人眼前。不久,道安就无疾而终。唐朝的玄奘大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也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还有,慧远大师曾到弥勒净土一游,憨山大师梦升兜率,虚云老和尚于兜率受教……
数世修“慈心观”,不杀生、不食肉而得“慈”氏之姓的弥勒,与释迦牟尼佛同一世代,也出家跟随佛学习,后来先佛入灭上生到兜率天。据说弥勒菩萨受释迦牟尼佛之托,在兜率天除了为诸天说法,也要为世间众生解答佛学上的疑问。因此,许多僧人希望往生兜率天,最大目的还是因为“弥勒决疑”;弥勒菩萨能传道、授业、解惑,成了其信仰流传的推动力!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弥勒菩萨像,大都是体形圆胖,袒胸露腹,圆圆的脸庞挂着欢喜的笑容。开怀洒脱自在是他的本色,却为何不似其他佛像的庄重?
相传五代时,有位叫契此的僧人,身体肥胖,衣着邋遢,言谈举止不拘小节。平日以竹杖荷个布袋,到处行化乞食,大家叫他“布袋和尚”。有一天快中午时,他来到永寿寺斋堂,大剌剌的走进去,往正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坐下。午斋时刻快到,全寺僧众已准备排班过堂,知客师赶紧上前请他下坐,契此不理睬,兀自稳稳坐着。知客师赶不动,一急伸手揪住他的耳朵,欲扯将下来,哪知两腿迈开往门外跑了数步,回头一望,布袋和尚身体没移半分,一只耳朵却像面条般拖拽得十来尺长。知客师一惊,把方丈和尚找来,方丈和尚知其非常人,乃菩萨化身,便将中间座位让给他。这就是寺院斋堂中央供奉弥勒菩萨的源由。
布袋和尚示寂前留下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认为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后来弥勒佛像就以布袋和尚的形像来塑造。
许多寺院山门供奉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像,让人一进寺院,会油然生起欢喜亲切之感。浑然天成满月般的稚子容颜,永远慈悲喜舍、随缘随众的大菩萨行,可是多少世修得?当我们也能如他“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就能像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每每读经典,总为佛陀殷切悲悯护念众生的慈心而感动;不只为当代的众生,佛陀更心系千世万世亿世之后的众生。到极乐净土,必须念佛至“一心不乱”,唯恐娑婆世界的我们业障深重,难调御散乱之心,佛陀于是敷设一个“近易普及”的方便路。
《弥勒上生下生经》中,佛陀说只要我们“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而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修十善法”,就能升至兜率天,时时听闻弥勒菩萨演说妙法。即使不能生兜率净土,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当弥勒下生,于龙华树下成佛时,现今曾经见佛闻法,结过佛缘,种下善因者,皆能在龙华三会时得度。
想一想这样的画面:弥勒佛来到摩竭国界毘提村的山窟,打开山门,与奉佛之命等待他,不般涅盘的大迦叶尊者见面。望着坚守法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的大迦叶,有九十六亿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而证阿罗汉。弥勒佛搭上大迦叶的袈裟,以种种华香,虔敬供养躯体方奄然星散的迦叶尊者;这是最初之会。接着,第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度,第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度。
有慈心的人儿,我们会相逢在第几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