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半中岁月
7142800000006

第6章 揭谛揭谛

日常生活中,哪一部经典和我们关系最密切,使用最频繁?当属《般若心经》吧!往生助念、告别式佛事当然少不了它;为病人、受灾难者加持会诵它;为新生儿、考生祈福会念它;工地破土,以此经祈求工程顺利;新屋落成,用来庆祝诸事圆满……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大师孤身西行,前往天竺取经。途经八百里沙漠,在无树林水草,无飞鸟走兽的荒地里,他曾四天五夜滴水没进,饥渴交迫,奄奄一息之际,也是心中默念着观音圣号与《心经》,才得以渡过艰险,完成西行取经的大愿。

悲伤哀悼、欢喜祝祷、虔诚祈愿,一部《心经》就能搞定,多神奇、多不可思议啊!为何这短短二百六十字的经典,有此神力,有诸多妙用?

经文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点出,如果我们能以般若智慧观照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不只五蕴,连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因缘、四圣谛等普天之下主观、客观、有形、无形,一切都是“空”的!

当然,我们知道“空”不是没有,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生缘灭,无永恒不变、固定不坏的人事物。

父精母血结合孕育了生命,呱呱落地之后,他能不长大、不生病、不老死吗?再坚固的铜墙铁壁,再珍贵的黄金钻石,它能永远留存、不毁损吗?喜怒忧惧爱憎欲的情绪、感觉、心念,会一直胶黏逗留、不动不去吗?真有爱情在海枯石烂之后,仍然不渝不失吗?(也没错,对“爱”的执着,确实是“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束缚一期一期的生命,上天入地,奔驰追寻不已;只不知当宇宙都灰飞烟灭,爱,又何所依何所寄?)

人生到头来终究一场空,夫有何乐?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佛教让人裹足质疑的,即是这些苦空无常看似悲观消极的道理;佛教让人折服信仰的,也即是所揭橥的苦空无常确实是世间实相,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佛陀证悟、发现“缘起”真理时,当下是“默然不欲说法”,因为“此法微妙,与世相反,众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真的,我们长久以来不都是执苦为乐,执空为有,执无常为常吗?

洞山良价童年出家,师父教他念《心经》,念至“无眼耳鼻舌身”时,他顿然煞住,小手摸摸眼睛、鼻子说:“明明有眼耳鼻舌呀,怎说无呢?”小孩子当然不懂眼前存在、拥有,不是本来就存在、拥有,更不是永远会存在、拥有。长大的你我,懂吗?

有人说女人的钱最好赚,为了留住青春和美丽,化妆品、保养品琳琅满目且一再推陈出新,美容整形科也越来越热门,割双眼皮、拉皮、隆鼻、隆乳、塑臀……果真“父母给一张脸、一副身体,现代科技给另一张脸、另一副身体。”我常想,大限来临时,这些细心爱护、精心打造的部位,难道就能不随其他器官一起腐烂,一起烧毁成灰烬吗?

身外之物的钱财、名位、权势,又何尝能常住久兴?良辰美景、怡情悦心,要永久维持可不容易呢!人我之间的明争暗斗、长短较劲,也无日不在上演……

世间的有漏不圆满有其因缘,而“万法唯心造”,心,才是最根本的枢纽。因此《心经》的“心”,虽然指的是此经乃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心髓,但亦可作为每个人的“自性般若”、“本体之心”来理解。

平日,我们一颗心总是放纵六根向外攀缘,以贪瞋痴缘财色名食睡等欲望,在患得患失之间,心被牢牢系困而不得自由。随着年岁、阅历的增长,越来越发觉“执着哪样,哪样就是你的致命伤!”

重情者,一生为爱情所缚;重名者,耽溺声名的光环;重权者,鸩饮权力的滋味;重利者,亡命财利的追逐。有了执着,就会产生谋求、计较、嫉妒、担心、猜疑、畏惧、不安种种情绪。清朝朱珪言此时“心如同蛇蝎,如在桎梏,无往而不罣障矣”,如果能以般若观照此身非我,则“始而不为境转,继则不为法缚,始而不滞于有,并且不着于空,身世间何一足羁绊者乎?”

要达到烦恼、色身皆灭尽无有余遗的“无余涅盘”,固然不易;有肉体而不起惑造业,能无苦无乐,平静面对一切事之“有余涅盘”,更非凡人所能做到。行走世间,要生存、要养家活口、要立德立言立功,纵使想彻底两袖清风,如行云流水,完全无执着、无挂碍也不太可能。

不过,我想这是我们生生世世要学习的功课。明白诸法空相,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之后,“不滞于有”,在“有”中,不执着、不计较的把握当下,认真付出;“不着于空”,在“空”中,不孤傲、不冷漠,依然积极快乐享受春风拂面的生活。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心中默念着,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

往生者,放下朽坏的身躯,迎着温煦的金色光华,走向清净的极乐世界;新人结婚,见证缘聚,共同生活在小小空间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见耳闻别太当真,就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了;乍到人间的婴儿,从无明、行、识走来,在十二因缘里流转,祈愿他有般若智慧在哪一支截断,此生少忧少恼,得平安自在;平地起高楼,正是“空中生妙有”,多美妙呀,愿此一段缘生的“化城”,让热恼饥渴者得庇护、得安稳。

去吧,去吧,我们一起同登清凉欢喜、解脱自在的彼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