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心理上不可邪念。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举心动念不是没有人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就算没有人知道,至少自己心里明白,尤其逃不过因果的法则,所以邪念之心不可以生。古人说一个正人君子即使独处一室,做任何事情都如被十目所视、十手所指那般戒慎恐惧。所以任何时候,自己的举心动念都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力量用在何处
每个人都有力量,有的人做事不着力,读书不着力,那是因为自己用力不够。如何把我们的力量用在适当的地方?我有四点意见贡献:
一、用忍耐的力量来处众。人与人相处,最要紧的力量就是忍耐。在团体中,人多嘴杂,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我欢喜的人、每一个人说的话都是我喜欢听的话、每一个人做的事都是我喜欢的事。因此在不同的人事里面,我们要有容纳大众的雅量,要有忍耐的力量,才能接受许多不同的人事。所以要用忍耐的力用来处众。
二、用担当的力量负责。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要能负责,要能担当。能担当负责的人才能做领导人,不能担当就不能做领导人,所以我们要有担当的力量去负责。
三、用亲和的力量待人。我们每天和人相处,不能一直都是板着脸孔没有笑容,过分严肃的人不具亲和力;没有亲和力的人,做事不容易获得别人的支持、拥护。所以我们要以亲和力待人。挪威曾经立法,明订没有笑容是非法的。所以每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笑容,不可以没有亲切感,没有笑容的人就没有力量。
四、用禅定的力量安心。我们要怎样安心?必须要有定力,要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禅定力量,也就是要能处变不惊。
发心
我们经常听到佛教徒劝人要发心,发心很重要。发心不是佛教徒的专利,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发心,比方说,我们发心吃饭,饭菜会特别甜美;发心睡觉,觉会睡得很安稳;做事更要发心,发心便不畏艰难辛苦。所以心一发,无事不成。但要发什么心呢?
一、发慈悲心,人我无间。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灭人我对待,必能不分亲疏地照顾到周遭的人,自然能与别人没有隔阂,达到人我无间。
二、发信愿心,常随佛学。常随佛学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十大愿之一。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发心立愿,我们要常跟随善知识、老师、大德们学习,有一份发心必有一番成就。
三、发菩提心,上弘下化。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种愿心。这是学佛的人都应该发的大心,能发菩提心,必能进菩萨道。
四、发无我心,扩大完成。所谓无我,并不是指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无我是说我们的心境可以包容一切,将别人看成与自己一样,为了完成大我而可以牺牲小我。能够发无我的心,把自己融入大众,融入团体,那么大众就是我,团体就是我。所以无我之我,反而更大、更高,更能成就一切,完成一切。
发心,就是立志,就是发愿。发心是动力,无论什么机器都要讲究它的动力有多少,我们每一个人所发的心有多大,它的动力就有多大。如何发心呢?
一、耻有所不知的发心。惭愧自己有很多不知道。比方说很多的科技常识我不知道,很多的文学典故我不懂,很多的哲学理论我不明白,甚至于做人处事的道理我都不健全,因而感到惭愧,感到可耻。因为耻于自己不知道,才会激励自己发心学习。所以要广学多闻,要博览一切常识,不会驾驶的就去学开车,不会电脑的就去学习电脑信息管理,不会记账的就去学习会计账目,不会音乐的就去学习各种乐器、唱歌等。
二、耻有所不能的发心。惭愧自己有很多不能,譬如我做事不周全,我教书不能尽职,我领导人不尽圆满。惭愧自己的无能,因此要发心,增强自己的能力,以便能担当负责。
三、耻有所不净的发心。惭愧自己的心地不清净,心里常常充满贪嗔烦恼,常常有侵犯别人的意念,常常心怀阴谋诡计,充满种种贪欲等。因此,要发心来改善自己,净化自己。
四、耻有所不善的发心。惭愧自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譬如没有尽力去做善事,所以今后要多发心多做一点善事,多布施自己的钱财,多带给别人欢喜。
接心
古人说:“人之相交,贵在知心。”想要结交一个知心的朋友并不容易,因此可见知音的可贵。在修道的途中,非常讲究师徒之间的接心——老师和学生之间思想要能交流,在思想、见解上可以得到老师的真传,这就叫做接心。我们不管交朋友也好,受教也好,接心很重要。如何和父母、师长、朋友接心呢?
一、见解一致。见解一致才能同一步伐,才能同心协力并驾齐驱。
二、思想统一。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思想不统一所致,所以思想统一很重要。
三、精神相依。既然相知、相遇,精神上更要互相依靠。
四、甘苦与共。就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意思。
五、生死不易。面临生死的时候,不以存亡易心。
六、荣辱不离。光荣、侮辱互相分享,互相分担,永远不离开。
七、两心相通。两个人相处,要培养默契,才能心心相印。
八、人我一如。你也好,我也好,你我是一体的,能够泯灭彼此的对待,就能人我一如,彼此同心。
养心
我们经常劝别人要保重身体,却很少想到要保养心理。实际上养心比养身更重要,因为心理的建设、心理的健全,能增加身体的健康,所以如何养心呢?我有四点意见:
一、以和平愿力来养心。我们的心里,要有和平的观念,要有悲心愿力。因为我们的心就像工厂,你有和平、愿力,自能用和平的心、愿力的心去造福别人。
二、以般若福慧来养心。如果我们的心里没有般若智慧,没有福德善念,就像一个工厂没有资源,没有原料,就不能生产好的产品。假如我们的心中充满“般若的泉水”、“智慧的泉水”,就能涓涓不断地流出智慧和福报。
三、以菩提禅净来养心。人有时候有妄想,有烦恼,有是非,有差别,所以要有菩提正觉,要用禅定来养心,要用念佛的清净心来养心。就如一缸浑浊的水,把明矾放进去就清净了。对于我们妄念杂染的心,用正念去清净,用菩提去清净,用念佛去清净,心自然就清净了。
四、以空无包容来养心。有时候我们的心量狭小,不能容物;假如心胸像虚空宇宙,就能包容世界万有。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要能容纳异己的存在,这样心胸才会宽广。
治心
俗语说:“治国容易治家难。”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可是回到家里,有时候连妻子、儿女都没有办法相处。有的人治家很好,治心很难。他把家庭管理得很好,可是自己内心的贪、嗔、愚痴、邪念等等却没有办法克服,常常为了心里的七情六欲而苦恼。所以,治心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如何治心呢?我有四点建议:
一、要懂得收心。我们的心像猴子,又像盗贼,我们不可以任它在外面为非作歹。王阳明先生说得很好:“擒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贼难。”山寨里的土匪强盗容易抓,心里的土匪强盗很难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所以我们要懂得收心,要有方法来收摄我们的心,不要让它乱跑。
二、要懂得修心。桌子坏了,把它修理一下就可以再用;衣服破了,把它缝补一下也可以再穿;房子漏水,修理一下就不会再漏水了;我们的心坏了,心中充满贪欲、嗔恨、愚痴、骄傲、我慢,也应该把它修理一下。
三、要懂得用心。有的人常常被心所用,自己不会用心。所谓“心为形役”,我们的心常被五欲六尘左右,被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所左右,因而引起贪念及憎恨,所以我们要懂得用心,才不会起无明。
四、要懂得明心。禅宗讲明心见性,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要清楚当下的每一刻,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凡事也就容易成功了。
看心
我们平常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有人“看心”。因为尽管我们看尽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观,却看不到自己的“心”!心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能明心见性才能找到自己。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有四句话,教我们看心:
一、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看心,不一定要求佛;他向自己要求,不向佛求。有一首诗偈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求自己比求佛重要,开发自己佛性的潜能比终日空想成佛却不去修行实践更要紧。
二、愚人求佛不求心。愚痴的人天天求佛拜神,跟神明求平安、求发财、求顺利,这是把信仰建筑在贪心上面。一个人如果不反求诸己,不观照自己的内心,不净化自己的心,求佛有什么用?
三、智人调心不调身。有智慧的人平常就懂得治心,因为心为一切万法之本,所以平时要以戒来对治贪心,以定来对治嗔心,以慧来对治痴心,这样妄心就调伏了:心一调治好,相貌自然端庄。
四、愚人调身不调心。愚痴的人往往只注重身体的保健,只知道要注意营养、运动等保健之道。调身虽然要紧,调心更重要。如果只调身不调心,心没有治好,光有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好心,这个身体不会做好事。如果把心治好,就算身体不健康,但有清净的思维,有善良的言行,他的生活自然就能解脱。
不动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养,没有定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常常会被外境所左右,会随外境而动摇。一个有修养的人,遇事能气定神闲,不会轻易受到环境的牵引、动摇。而怎样才能不动心呢?
一、不为财动。有的人钱财很多,但有时候还是为钱出卖人格、出卖道德、出卖朋友,使得自己的人格、生命、节操都让钱财控制,实在不值得。
二、不为情动。有人常因人情难以违背,因此被情感诱惑,使自己的人格被情爱所控制,一生为情所苦。
三、不为名动。名的诱惑很大,例如有人诱你以高位、金钱,让你将义理、道德、操守弃置一旁,这个就是名利操控了我们的人格道德。
四、不为谤动。我们不要轻易为毁谤所动,几句闲话,几句是非,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要随便因毁谤而动摇自己。
五、不为苦动。遇到一点艰难困苦就退缩不前的人,一生都将一无所成。
六、不为难动。遇到艰难困苦时要有冒险犯难的精神,如果凡事被困难一阻碍,便裹足不前,最后必定一事无成。
七、不为力动。别人力气比我大,权势比我大,我怕他,我什么事都不坚持,就丧失自尊和人格了。
八、不为气动。经常生气的人,容易心浮气躁,容易动心。我们不能让嗔恚心左右自己。
能修养出“不动心”,就是一种禅心。
美化人心
现在社会大众都很注重美化。如环境要美化、家庭要美化、人生要美化、语言要美化等等,其实我们的心更要美化。
如何美化人心呢?
一、用平等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所谓平等,就是我不比你大,不比你多,不比你有,不比你好,我和你是一样的。有了平等的观念,我们就能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就能守法,就能与人分工合作。
二、用惭愧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惭愧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佛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我们有了惭愧之心,就能耻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清净、有所不善美。因为有了这份惭愧心,所以能知耻图强,改过向善。
三、用感恩的观念来美化人心。懂得感恩的人,表示自己富有。平时我们可以说好话,做好事,给人方便,给人欢喜来表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