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刚经讲话
7143600000038

第38章 生佛平等无我度生分(1)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①

【原典】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②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③者,即非有我④,而凡夫⑤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⑥。”

【译文】

佛陀恐怕还有众生以为他有众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询问:“须菩提!你不要说,我还有‘众生可度’的念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当体即空,并无实在之相,如果我还生心动念,有众生可度,那么连我自己也落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著之中。

“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我’,事实上是假相的我,是为了度化众生,权巧方便设立的,但是凡夫却以为有个真实的我,这都是凡夫执相成迷。

“须菩提!其实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凡夫都具有如来智慧,凡夫与佛,本来平等的,所以凡夫并非凡夫,只是因为他一时沉沦不觉,随逐妄缘,未能了悟生死,暂时假名为凡夫。”

①“化”者,以法度生也;“无所化”者,以平等心度平等众,外不见所度的众生,内不见能度的我,能所俱忘,自然是化无所化。

第二十一分非说所说,是无法可说;第二十二分无法可得,是连法也不可得;此分化无所化,是连根本的惑根都要除去,如来是无众生可度,不曾度过一个众生。

②经云:“平等真法界,如来不度生。”《华严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佛陀在在处处,总要一手提起,再用另一手放下,恐怕众生怀疑他有众生可度,所以,一再点出生佛平等的真理。

③我:所谓的我,有三种:真我、假我、神我。真我,是如来所证的神通自在我;假我,凡夫众生所执之我;神我,邪魔外道之我。真我就是诸法平等的真性,不但诸佛已依此得到了归趣,即一切众生也是依此为最后的归趣,不过众生迷故,而菩提自在,所谓“真我与佛无差别,一切有情所归趣”。

④如来所证之八自在我,绝言绝相,本不可说不可名,为了方便随缘教化众生,所以在不可言说的真我体上,假说“我”。比如说“娑婆世界为我所教化的国土”、“罗睺罗是我的儿子”等,都是“是名”的方法,不是二乘凡夫执法执我的“我”。

⑤凡夫:即是未见四圣谛之理,识浅凡庸之人。

⑥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在平等法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诸佛,也没有众生、凡夫之别。若觉有诸佛、凡夫的差别,这就是凡夫自己迷昧分别的妄想,好比有人在自己身上画圈设限,永远也跳不出去一样,而在佛的平等心性中,是绝对没有圣凡异见的,所以“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讲话】

佛陀说法有所谓的“教、理、行、证”四种阶次,第一信佛陀的言教,如前文所述,要听受读诵,应如所教住。二解悟佛陀所说的义理,达到深解义趣。第三依所解悟的义趣发起修行,远离一切相,通达无我法,把妄心降帙,以“无所住”安住真心,修一切善法。第四是证果之法,从听受言敦,深解义理,发起修行,直至证果的风光。《金刚经》一脉纵贯,向吾人道尽教理行证的次第。

从二十五分开始,即进人证果之法。尊者须菩提启请《金刚经》的因缘,为现在及后末世众生请示两大根本问题,一是云何应住?二是云何降伏其心?佛陀以降伏妄心,应离一切相;安住真心,要无所住著,解开一切众生的惑结。

信、解、行、证的四种阶次,都一再演说此“降心离相”、“住心无住”的道理,只是深浅粗细不同罢了!因为在生起一念清净心,深解般若义趣,修一切善法,乃至证悟无上菩提,都离不开降心住心的两大问题。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二、佛陀无我凡夫性空

在二十一分提到不可生心动念,佛陀有所说法,谓佛陀说法心不著相,不过是应机随缘,教化众生。此分再推广降心离相之理,离度众生的相,心无所住才是真正的灭度一切众生。

一、究竟离相降伏妄心

佛陀已证无上菩提,知众生性空,不过因缘假合之相,缘生相生,缘灭相灭,哪里有实在的众生可度呢?因此经文言: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在第二十一分,佛陀要我们不可执著有说法相,今再演说,无有众生相。谓证果之人,心无所住,何有说法闻法,能度所度的纤毫作念呢?此分总结第三分佛陀答复的“降心离相”的问题,即发灭度一切众生心者,要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的般若智慧去普渡众生。

从第三分,佛陀开导发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要用离一切相的般若观成就菩萨道,直到成佛证果。佛陀以过去依此无我等四相的般若智,发心、修行、证果,要吾人如是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证。如智者大师颂:

众生修因果,果熟自然圆。

法船自然度,何必要人牵。

恰似捕鱼者,得鱼忘却筌。

若道如来度,从来度几船。

以生佛平等之义,佛陀心无高下之念,无能度之佛陀,更无所度之众生,所言修一切善法度众,心不执著。善法者无实,不过是应病与药,病去药除,一时权巧方便而已。佛陀知一切诸法,一切众生,皆无定相,为因缘和合所成。如《大般涅槃经》说:

善男子!譬如幻师,在大众中,化作四兵车步象马,作诸璎珞严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树木,泉池河井。而彼众中有诸小儿无有智慧,睹见之时,悉以为实。其中智人知其虚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声闻辟支佛等,于一切法见有定相,亦复如是。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小儿,于盛夏月,见热时炎,谓之为水。有智之人于此热炎,终不生于实水之想。但是虚炎诳人眼目,非实是水。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见一切法亦复如是,悉谓是实。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见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涧,因声大响。小儿闻之,谓是实声。有智之人解无定实。但有声相诳于耳识。

善男子!一切凡夫,声闻缘觉,于一切法亦复如是,见有定相。诸菩萨等解了诸法悉无定相,见无常相,空寂等相,无生灭相。以是义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

器世界是成住坏空,人的心念是生住异灭,念念如瀑流,悉无定相可得。《金刚经》一再郑重的向吾人告诫,离外在的我等四相和内心的我等四相,内外俱净,才能不作生佛高下之念,不被佛相法相所缚,自此肯定人人本具佛性,众生乃佛心之生。

龙济绍修禅师遇见一个僧人。僧人问他:“什么是大败坏的人呢?”龙济说:“万劫不坏。”僧人再问他:“你知不知道佛法呢?”龙济喝一声:“我要是知道佛法,那就是颠倒。”僧人不明白的问道:“我要如何才能不颠倒呢?”龙济说:“必须知道佛法。”僧人就问:“什么是佛法?”龙济说:“大败坏。”

龙济绍修禅师写了两首偈子。一首是:

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

又一首是:

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

龙济禅师知即使败坏如一阐提者,亦无定相,他的佛性仍是万劫不坏。要真正信解佛陀所说,佛法者是遇缘生起,法无自性,亦难免生灭败坏,如前文所言(第二十一分),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大乘起信论》:

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一切凡夫,三贤十圣,诸佛菩萨,如来法身,无有增减,毕竟常存,遍照法界,自体能满足一切功德,生发无上菩提华果。

佛陀说“有我”是随顺世谛法,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言的,佛陀并没有执著有个“我”,不过权巧立个假名的“我”,所以说“即非有我”。佛陀怕有人认为佛既无我等四相,怎么又言自己已成道果,为法王尊,于一切法自在无碍?其实佛陀所谓的我,不是凡夫所见的五蕴和合的丈六金身,也不是圣贤菩萨等众所见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因缘生灭的“我”,而是法身真我,非同四相之我,此“我”生佛平等,个个有份,怎奈世间凡夫认名取相,错解假我为实,却不认取法身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