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下)
7163300000035

第35章 佛教与自然生态 上(3)

在中国禅宗公案里,树木常被用来作为参究的对象。《联灯会要》卷六有一则“庭前柏树子”的公案。有一学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禅师回答:“庭前柏树子。”学僧无法理解,于是再问一次,禅师依然回答:“庭前柏树子。”禅师透过眼前的“柏树子”,截断学僧的思想,提醒他体取自然;庭院中的一花一木无不是禅,无不是祖师西来意。

还有“香严上树”也是禅宗相当有名的公案。《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记载,有一天香严和尚问徒众:有一个人用嘴巴衔着树枝,而他手不攀枝,脚不踏树。这时,树下有人询问他什么是祖师西来大意?如果不回答,对不起树下的人,但是回答了,自己将会丧命,该如何处理呢?这个公案中,树上的人虽有手脚,却全无用处;表示当一切语言文字都用不着时,该如何是好?当然是回归自然最好!

3.善巧譬喻

佛教里也常以植物为喻或为名,来形容甚深微妙之法义。如原产于东印度的毕波罗树,因佛陀在此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称为菩提树,又称觉树、道树、佛树。现居于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将于佛陀入灭后五十七亿六千万年,自兜率天下生于人间,在龙华树下成道、说法度众。由于龙华树是弥勒菩萨的成道树,他也在此为众生三度说法,因此以树为名而称为“龙华会”。

《仁王经》卷上说:“法王无上人中树,普荫大众无量光。”这里以“人中树”来形容佛陀的德行和慈悲。

另外,禅林用语中“树”,也常被使用到,例如“铁树开花”,以铁树无花无果,比喻无心、无作之妙用,绝了思虑分别。“铁树华开世界香”则比喻法界一切物,皆由无心无作之妙用所显现者。《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记载学僧问石门慧彻章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禅师回答:“解接无根树,能挑海底灯。”“无根树”是形容超越情识的境界。

《法华经药草喻品》里有所谓的“三草二木”,以小药草、中药草、上药草及小树、大树,来比喻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的根机差别。《道树经》里,认为修道者从初发意菩萨至具足一切智、转法轮,乃至灭度的过程,犹如种树的发芽、开花、结果。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说:“……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芦、稻麻、丛林。”以这些植物的数量之多,来形容如来法身无所不在的普遍性。另外,因栴檀木能出妙香,用来比喻菩提;伊兰树有恶臭,被喻为烦恼。葛藤盘根错节,枝叶繁茂,密如蛛网,比喻众生诸多的烦恼、爱欲,禅宗也把繁琐的名相语言称为葛藤。

其他如以莲花喻佛之清净;以芭蕉的不坚实,比喻空虚无实之物;芦苇之芦杆中空不实,比喻自性本空,虚幻不实,而根根相束之芦苇,则比喻六根六尘的相互依存。

花草树木不只哺育人类和其他动物,更肩负着整个地球生命延续、生态平衡的重责大任。从佛教角度视之,植物的全身奉献布施,以及多彩多姿、启发人心的各种生命活动,无一不是慈悲、清净、平等、自在的佛性展现。

二、虫鱼鸟兽皆有佛心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存在,会是怎样的景况?没有清脆婉转的鸟声,看不到翩翩飞舞的蝴蝶,海里没有款摆游动的鱼儿,陆上见不到猫狗,草原没有牛、羊、象、马……地球上只有两肢站立的人类,和他们所发明的各种人造物。

当然,这样的画面是不可能存在的!假如所有的动物已灭绝,人类是绝不可能单独延续生命的!

在《观念生物学》书中提到,约莫三十八亿年前,海底诞生了第一个细胞,由于这个细胞不断的演化形成今日多样性的物种。可以说,追本溯源,现今地球上所有的物种都是来自于这个细胞,因此在显微镜之下,所看到的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的胚胎,其发育早期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达尔文的《物种源始》提到,所有生命有一个共同起源,经过不断地变化、分支、淘汰,和由简至繁的演化,生命才越趋复杂,而人类则是一个极致表现。

在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上,物种不断地存在、灭绝,目前存在地球的物种约有三千万之数,每一个物种又和其他物种相关连,无法单独存在,如植物靠昆虫来传播花粉,它们也成为昆虫和其他动物的食物;当然,如果能如《贤愚经》所说的“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就是动物与植物最美妙的相处方式了。鱼儿在水中觅食,同时也成为其他动物的腹中物;幸而鱼能产卵,数量之多,难以估计。万物即是如此相依相存,形成一个巨大的生物圈。

思惟着我们哺乳类是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演化而来,是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同一个祖先,而且彼此分不开,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为动物定位,并纠正、调整对待它们的观点与态度?

喜欢动物的人会在家里饲养猫、狗、小鸟或其他宠物,不过,作为玩伴的宠物是否皆能得到真正平等尊重的对待?街头四处蹓跶、制造脏乱的流浪狗、流浪猫,除了爱心人士的喂食,填饱它们的肚子,或环保单位捕捉、扑杀,有无更妥善的处理方法?动物园的动物和马戏团里表演的象马狮子等,生活得合理、有尊严、自由自在吗?我们视为“害虫”,侵犯我们生活环境的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真的非除之而不快,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我们说它们是害虫,它们则认为人类是“恐怖分子”;生命之间以利害相对待,当然会失去平衡,唯有佛教“同体共生,相互包容”的观念和态度,才是真正的平等之道。

还有,人类语言中以动物之名来骂人、作负面形容的,如猪狗不如、獐头鼠目、狼心狗肺、河东狮吼、三脚猫、兔崽子……似乎也对动物有轻视侮蔑之意。

自称为“智人”的人类,我们的感觉、感情,甚至思想、智慧各方面能力都胜过动物吗?基本的感官上,我们的视觉不如雕,听觉比不上蝙蝠,嗅觉不及猪狗,听觉不如鱼类。难怪现代科学家、欧盟科学记者协会第一任英籍主席布莱思福特(Brian.J.Ford)在《蒲公英的记忆》这本书里写道:

动物世界带给我们很多艰巨的挑战,如果你真想跟其他物种分个高下,先学乌鸦用细小的树枝造个巢,要不就学庭园鸟编个窝,再不然学河狸盖水坝看看。有些变形虫会利用池塘底部细小的碎砂石,为自己盖个长颈瓶般雅致的被鞘,人类的手工做不出这么复杂的东西。如果敏捷、适应力、利用环境改善生活,以及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可算是智力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该向庄在臭水沟里的微生物族群致敬。

达尔文也说道:

我们应该将每一种生物视作一个小宇宙,也就是由一大群能自我繁衍,而且小得不能再小,又多如满天星的细胞所组成的微小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科学家经过精密仪器和反复的实验证明,所得的结果不就印证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所言的“一即一切”、“多从一有”、“法不孤起,仗境方生”的因缘法则吗?

本单元从动物的各种本领、能力、情感表现中,来探讨、欣赏它们感人的佛心,也说明佛教和动物的因缘及对待它们的态度。

(一)动物自在的清朗佛心

1.天生本领

人类很聪明,能够完成许多动物永远无法做到的事物,像建造高楼大厦,做衣服,发明各种交通工具、电器产品、电子网络通讯等等。但是人类的能力和成果,大都需要依靠工具或机器才能发挥,而非肉体本身即能达成,最简单的例子,鸟类能在空中自在飞翔,人类则须靠飞机、直升机才有办法升空。

此外,人类孕育一个世代子孙大约需要二十年至三十年,可说是所有动物中最耗时的,反观果蝇只需要两周,细菌不到一小时就子孙满堂;大部分的动物都各自具备有人类无法相比的超凡本领。

昆虫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飞行家”,早在三亿年以前,它们就已飞上天空了。根据《观念生物学》书里的说法,昆虫早期的翅膀很短,不能飞翔,只是用来吸收太阳能,以提高体温和活动能力,经过长期的进化,它们的翅膀才达到可以飞行的长度。这就是法国动物学家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1829)著名的“用进废退”学说,他说:“凡是还未达到其发展限度的动物,它的任何一个器官利用的次数越多,就会促使这个器官巩固、发展并增大起来,而且其能力的进步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

依照拉马克的理论,长颈鹿也是因较低树枝的叶子吃光了,为了要吃到高处的叶子,拼命伸长脖子去吃,愈拉愈长,这个性状遗传下去,就变成有着长长脖子的长颈鹿。

无论是拉马克提出的“生物有一种内建的驱动力,导致生命愈变愈复杂”的“用进废退”说,或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物竞天择”说,演化至今日的动物,有许多具备各式各样令人称奇惊异的超凡本领。

例如骆驼的耐旱能力,一般而言,人如果失水达体重的百分之五以上,会知觉紊乱;失水达百分之十时,会引起神经错乱,耳朵失听,痛觉消失;失水达百分之十二,就会严重中暑而死亡。反观沙漠中的骆驼如果没有补充水分,八天后体重会减少一百公斤,相当于它们体重的百分之二十二。处于脱水状态的骆驼,虽然身体衰弱,肌肉褶皱,腹部塌陷,但是仍没生命危险,一有水喝,马上恢复体力,而且它们还具“豪饮”的能力,可以在二十分钟之内喝下一百公升以上的水。

鸽子具有优秀的归巢本领,它们能以九十公里的时速,从一千公里的远处飞回原来的栖地。不只鸽子,许多候鸟在迁徙时都有“定向识途”的本能,有的候鸟甚至每年几乎都在同一季节的同一月、同一日飞到同一地点。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看到白雁飞来,就知道霜期即将来到,所以河北人称这种白雁为“霜信”。

这些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是靠什么来辨识方位呢?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候鸟是利用日月星辰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场,来作飞行的罗盘、定向识途的标志。它们这种不用依靠任何仪器,能长途飞行而不迷失的本领实令人佩服。

除了候鸟,鲑鱼也是不会迷路的识途老马。鲑鱼在一定的河川产卵,两个月后卵孵化,春天来临时,小鱼沿着河流下溯游入海洋,四年后,这些鱼又会逆流游回原来的那条河流产卵。有人研究说鲑鱼能记忆自己诞生的河流的气味,凭着这股记忆,它们可以从大海旅行一千多公里之遥,回到故乡的河川。

同样的,青蛙虽然嗅觉不发达,也能分辨池塘边、地面上的湿气味道,出门之后,总会回到自己出生、装着家乡池水的池塘,绝不会回错家!有些狗、猫、马及驯化的动物,也拥有很好的方向感,无论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这一点人类就逊色多了,不只迷失人生道路,更会忘失自己的“本家”呢!

《生物的超能力》书中提到,蝙蝠是非常机警的动物,它们会发出一种高频的超音波,并以这些超音波的回音来判断周围环境和猎物位置,靠着优异的导航系统,它们能在黑暗中自由的飞翔、捕猎,绝不会撞到墙壁、树干,甚至一公厘粗的丝线也有办法避开。科学家们即是利用蝙蝠“回音定位”的本能,发明了声纳与雷达。

除了蝙蝠,海豚、鲸鱼和鼠类也是以超音波相互联络。例如当田鼠的幼鼠被放到巢外时,它会发出超音波呼叫母鼠,母鼠也会发出超音波响应幼鼠。不过动物的这种本领却给人类带来困扰,曾经有电脑的电线频频被老鼠咬坏,调查的结果发现,原来电脑的线路会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音波,这种超音波却把老鼠给引来。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再生的能力,如人体受伤的部位会自行愈合,就是一种广义的再生,不过人的手或脚断了是无法再长出来,相形之下,动物的“断肢”自保实是一种颇为神奇的能力。壁虎、蜥蜴的尾巴断了还会再长出来,因此当遭逢外敌攻击时往往会弃尾而逃。再生能力强的涡虫,将它的身体切成两半,它不但头部能再生出尾部,尾部也能再生出头部,于是变成两只涡虫。而水螅又比涡虫厉害,它圆筒形的躯体即使被切成数节,每个小节都能再生成完整的水螅。

螃蟹是甲壳动物中最进化的一种,它一共有十只脚,最上面的一对,已进化为似钳状的螯,可以用来觅食和御敌,其余的八只脚能在路上行走,也能在水中游泳,不过这八只脚的关节只能左右弯曲,因此螃蟹只好左右横行。当它碰到危险状况,那一对螯抵挡不住敌人的攻击时,它也会自断一螯,转移敌人的注意,然后趁机逃走。

章鱼遇到敌人攻击,除了吐出墨汁,也会切断触角来逃命。动物这种壮士断腕,不执著、不留恋,懂得割舍的勇气,也值得我们深思。

蟑螂已在地球生存了三亿二千多万年,它们能如此“长寿”,就是凭恃着无所不吃,又超级耐饥、耐渴、耐寒、耐压的本事。苍蝇的翅膀每秒可振动两百次,而且动作敏捷,是空中特技高手,虽然它们会传播病菌,惹人讨厌,但它们能分解动物尸体,对整个生态系统,仍有很大的贡献。

动物具备形形色色的天生本领,其他如蛇有精良的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很敏感,能感知猎物的体温,寻找温度适合的环境;纹白蝶能看见紫外线;鸟类在稀薄空气中也能呼吸;抹香鲸藉着头部脂肪块来调节浮力,让身体能在海洋中安稳的浮着;有的动物能预知灾难的来临等等,凡此可知许多动物的天生本领,都强过人类的肉体和体能!

2.情深义重

动物有情识、有心智慧力,已是众所皆知。过着社会性生活的动物,更有着亲情、爱情、友情、社会伦理,以及和人类、其他生物之间温馨有趣的互动。

骨肉亲情是天生的感情,在动物身上,我们也能发现许多鞠躬尽瘁、无条件付出的爱。燕子是人类喜爱的鸟类之一,亲燕为了喂食刚出生的雏燕,每天会不辞辛苦的出外捕捉昆虫达二、三百次,雏燕张开嘴巴吃饱之后,还会对着亲燕翘起屁股,让父母把它的粪便衔出巢外。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云:“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即是描写亲燕育子的辛劳和伟大。

企鹅椭圆形的身材,和左右摇摆蹒跚行走的模样,很令人怜爱。企鹅妈妈下完蛋后,它就把蛋交给企鹅爸爸,自己则长途跋涉到不结冰的海岸,为未来的宝宝寻找食物。负责孵蛋的企鹅爸爸会把蛋摆在两脚之间,用它厚厚的皮下脂肪轻轻盖住。在冰天雪地中,企鹅爸爸如老僧入定般不动不吃达六十天,等到小企鹅孵出时,企鹅爸爸已筋疲力尽,形销骨立,体重减轻了五分之二。这时出外觅食的企鹅妈妈会带着食物及时赶回来,接着由饿坏的企鹅爸爸开始出外觅食给宝宝吃;小企鹅就是如此的在父母亲细心呵护下慢慢长大。

抚养照顾之外,动物也知道“教育”的重要。刚出生的小海獭不会游泳,海獭妈妈逐一教导它们如何游泳、潜水、觅食,晚上睡觉时,海獭妈妈会让孩子躺在它身上,然后用长长的海藻把母子俩牢牢绑在一起,如此,再大的风浪也冲不散它们。

母狮子为了训练小狮子,经常故意把小狮子推下山谷,让小狮子在不断攀爬、跌倒的挫折磨炼中培养生存的能力。无尾熊教子也很严格,小无尾熊不听话时,母熊会按住小熊,用手打它的屁股,如果小熊撒娇哭闹,母亲会继续打,直到它不哭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