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三国谋士今日观
7173800000029

第29章 张既:威震边陲的国之良臣(3)

这些割据势力表面上归顺朝廷,但实际上依然做着割据一方的美梦,一旦形势发生变化,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起兵谋反。而经过汉中之战的巨大消耗,曹军不但无力立刻对西北地区的各个割据势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同时还要防备刘备集团及孙权集团的进攻,因此,如何应付西北地区的混乱局势,也成为曹魏集团一个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此时,张既及时提出了静观其变以坐收渔人之利的战略构想,是对曹魏政权西北政策一个极大的丰富和完善。难怪曹操听完了张既的意见之后拍手称快。事态的发展也正如张既所预料的那样,一年之后和鸾杀掉了颜俊,另外一股割据势力——王秘干掉了和鸾,这也实现了任其相互削弱的战略构想。

就在张既在西北边陲密切注视着叛军的动向并准备随时利用有利时机向叛军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从洛阳传来了噩耗: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月病逝,曹魏集团面临着领导者的更迭,朝廷对于西北地区的政策也有可能进行调整。此时的张既也只能无可奈何,苦苦等待。

综合三国时期的史料可以得知,曹魏集团在西北地区的政策在曹丕执政阶段与曹操时期发生了较为显着的变化,曹丕对于西北地区的管制力度较曹操时期增强了很多。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五月,刚继位称王的曹丕将原本由曹操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后废置的凉州刺史部重新建立起来,并委任安定太守邹岐担任凉州刺史,同时曹丕还委托了一批新的地方行政官吏在凉州地区担任太守,力图尽快加强对凉州各地的控制,恢复其有效的行政管理。曹丕的这个举措很快便遭到了凉州各地割据势力及地方豪强的强烈抵制,麹演又和周围的地方豪强一起发动了新一轮的叛乱,张掖郡的张进抓捕了太守杜通,酒泉郡的黄华也公开宣称不再接受太守辛机的管辖,武威郡的胡人及一些贼寇也趁机作乱,西北地区又一次掀起了一番腥风血雨。

针对凉州地区爆发的大规模叛乱,曹丕立即下令让金城太守苏则进行镇压,同时命令此时担任雍州刺史的张既进入凉州地区协助苏则。面对叛军愈发猖狂的进攻,曹丕深感凉州刺史邹岐的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平定叛乱的重任,在朝堂之上公开发出了“非张既不能平凉州”的感叹,并立即召见张既,任命张既为凉州刺史,接替邹岐完成平定凉州地区叛乱的艰巨任务。为此,曹丕还专门颁布了一道诏书。这封诏书的原文是这样的:

贾复请击郾贼,光武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卿谋略过人,今则其时。以便宜从事,勿复先请。

诏书提到的贾复,是东汉开国时期的名将,起初聚众在羽山起兵,后追随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战功。刘秀称帝之后,封贾复为执金吾,后主动请缨前往叛乱严重的郾城等地平叛,刘秀当即表示有贾复前去迎敌定会大获全胜,自己可以高枕无忧。曹丕借用这个历史典故将张既比做贾复,说明曹丕对张既的充分信任和肯定。曹丕认为张既为人谋略过人,一定能像当年贾复一样完成使命。曹丕还授予了张既便宜从事的绝对权力,需紧急作出重大决策之时可自行决断,不用事前请示以免贻误战机。为了加快平乱的进程,曹丕还派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作为张既的后援。一场轰轰烈烈的西北平叛之战在张既的指挥下正式开始。

张既就任之后,立即赶往凉州重镇金城,了解当地敌我双方的局势,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之后,张既决定率部渡过黄河,援救被叛军重重围困的武威。这时不少将领认为城中兵力太少,而且前往武威的道路非常险要,孤军深入容易遭到叛军的偷袭。张既则坚持认为,尽管路途艰险,但并不是无法通过,而且叛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毕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具备足够的智慧对大军产生威胁,同时武威的局势已经岌岌可危,如果不尽快施以援手,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张既还是说服了手下众将向武威方向进军。

张既所部渡过黄河之后,与叛军七千多骑兵在鹤阴口地区狭路相逢。

张既又采用了疑兵之计,公开宣称大军即将攻击鹤阴口,实际上神不知鬼不觉地以主力从且次地区出兵赶到了武威地区。张既的神速行动引起了叛军的恐慌,只能从武威退军至显美一线驻扎,武威之围被解,此时,费曜刚刚赶到,夏侯儒的大军尚在途中。张既以一支偏师就完成了对武威的救援,足见其智慧和胆略。

当张既与费曜齐聚武威之后,张既立即决定向叛军在显美的主力发动总攻,这个决定又引起了不少将领的疑虑。他们认为这次长途奔袭武威,将士们已经非常疲乏,而敌军士气正盛,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总攻胜算很小。面对将领们的畏难情绪,张既耐心、细致地对战局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张既认为:目前大军军粮不足,只能从叛军的手中夺取。而一旦等到夏侯儒的大军赶到武威,叛军就会立即躲进深山进行防御。到那时再进行追击,粮食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就会愈发严重。道路崎岖难行,士兵们忍饥挨饿,战事的进展会出现诸多不利。如果到那时再选择撤军,叛军一定会趁机发动偷袭,想要全身而退都会非常困难,这也就是古语所说的“一日纵敌,患在数世”。为今之计,只有一鼓作气消灭显美的叛军才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佳途径。张既的这番分析很快打消了部分将领的疑虑,大军立即从武威出发向显美进军,并与叛军展开对峙。

战事开始之后的一日,叛军以数千骑兵偷袭张既军营,打算利用月黑风高之时火烧大军的营寨。对此,张既早已有所察觉,他已经事先埋伏下三千精兵,随时准备给偷袭之敌以致命一击。眼看敌军果然耐不住性子主动出击,张既立即命令参军成公英率领一千多骑兵前去迎敌,并装作撤退引诱叛军追击。当叛军进入张既预设的包围圈之后,张既马上切断了叛军的退路,与成公英前后夹击,将这股偷袭之敌悉数歼灭。之后张既乘胜追击,在显美大破叛军主力,斩杀、俘获叛军数以万计。在此战的过程中,张既审时度势,敢于深入险境,以疲惫之兵击败精锐之敌,显示出其出色的谋略和指挥才能。难怪当曹丕得知张既显美大捷之后,立即下诏嘉奖,认为张既此战的胜利解决了黄河以西地区一直以来的混乱局面,为日后有效的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曹丕还加封张既为西乡侯,增加食邑两百户。

就在张既取得显美大胜之后不久,酒泉郡苏衡又联合当地的羌族豪强邻戴以及丁零一带的匈奴一万多人攻打边境各县,张既又和夏侯儒一起率部前往镇压,结果大败叛军,苏衡和邻戴投降。为了加强各地的军事防御,张既上书曹丕,要求与夏侯儒一起治理左城,并在当地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设置了不少烽火台,同时还在邸阁储存军粮以抵御外族的入侵。张既采取的这些有效措施很快收到了成效,西北地区的两万多户羌人前来投降,这也对西北地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年底,西平豪族麹光杀害郡守举兵作乱,张既手下的不少将领纷纷请缨前去征讨,但是张既在冷静地分析了麹光叛乱的前因后果之后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不派遣军队前去征讨。

张既认为,目前在西平叛乱的其实也就麹光等少数人,郡中的大部分百姓并没有跟随麹光作乱,这说明麹光发动的叛乱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响应,力量并不强大。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派兵进攻,就等于将当地的百姓逼向了麹光的阵营,这样会导致叛乱的扩大。张既表示,只要不让麹光的叛乱扩散并在叛军内部进行离间,这场叛乱就将不攻自破。为了达到兵不血刃消灭麹光的战略目的,张既派人和附近的羌胡取得了联系,以重金奖励为诱饵,极力鼓动这个少数民族武装对叛军进行打击,许诺在作战过程中所缴获的人口和财物全部归羌胡所有。张既又发布文告,宣布凡是受到麹光蛊惑而加入叛军的百姓一旦归顺朝廷,朝廷将不予追究,协助朝廷杀死麹光者还能得到丰厚的奖赏。在张既强大的政治、心理攻势下,叛军内部出现了分裂。不久,麴光就被其部下杀死,叛军一哄而散,叛乱也随即平息。

在张既的治理下,西北地区的形势有了极大的改善,曹魏集团对于该地区的有效统治也得到了延续。不仅如此,就在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鄯善、龟兹、于阗等国家也恢复了与中原的联系,文化交流也随之重新开始。这一切都与张既在西北地区卓有成效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张既因病去世,后来被魏明帝曹睿追谥为肃侯。

张既一生扎根于西北地区,在他治理雍州和凉州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稳定了当地的政治局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其突出的政绩和仁惠闻名于世。正如曹丕在得知张既去世后所颁布的诏书里提到的那样,张既能容民畜众,使群羌归土,可谓国之良臣。为官不辱使命,为吏体恤百姓,入则运筹帷幄、屡出奇谋,出则征战疆场、杀敌立功,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双全综合型人才。像这样的人才居然被文艺作品所忽略,实在是巨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