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14

第14章 王肃家诫[魏]

王肃(195-256),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官中领军,加散骑常侍。司马昭岳父。着名经学家,曾对各种儒经进行注释,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与郑玄学派对立。所作均已散失。

家训原典

夫酒,所以行礼、养性命、欢乐也a,过则为患,不可不慎。是故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先王所以备酒祸也。凡为主人饮客,使有酒色而已,无使至醉。若为人所强,必退席长跪b,称父诫以辞之。

敬仲辞君c,而况于人乎!为客又不得唱造酒史d也。若为人所属e,下坐行酒f,随其多少;犯令行罚,示有酒而已,无使多也。祸变之兴,常于此作,所宜深慎。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注释

a行礼:指酒在各种仪式场合做礼节之用。养性命:指酒的药用价值,适量饮酒可延年益寿。

b长跪:两膝着地,臀部离开足跟,直身而跪。《战国策·魏策》: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c敬仲辞君:陈完,谥敬仲,春秋陈厉之子。后奔齐,桓公欲使之为卿,力辞之,遂改为工正。

d唱造:倡导,带头干。《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谄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酒史:古代宴饮时主持酒政、监督酒令的人。

e属:通“嘱”,嘱咐,嘱托。

f行酒:依次斟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不悦,起行酒。”

译文

酒,是用来礼节交往、修养身心、寻欢取乐的,过量就成了祸患,不可不慎重对待。因此主人宾客百般揖让,终日饮酒,而不能喝醉,先王注意防备因醉酒引起祸害才这样做。凡是主人招待客人喝酒,让他们面带酒色就可以了,不要让人家喝醉。如果被人极力相劝,一定要退席长跪,说父亲有命不许多饮来推辞。陈敬仲连君主的任命都可坚辞,何况一般人呢!做客的人不能在酒场上带头主持酒政。如果受人嘱托,离开座位去依次斟酒,客人要多少斟多少;别人犯了酒令罚酒,表明有酒就可以了,不要让人家喝多。祸患变故的缘起,往往在这上头引发,是应当特别慎重的。

评析

在中国历史上,有识之士从不把饮酒视为纯生理的口腹之事,从养生学角度出发,对“酒能益人,亦能损人”的道理论述颇多,告诫人们饮酒必须适量有度的篇什、箴言也不少。王肃认为,无论是主人宴客还是做客宴饮,均应适量节制,这关系到祸福大事,小视不得。他指出,酒有助于成礼,酒品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举止是否文雅有礼;饮酒适量,可以健体,还可以颐养性情;举觞欢饮,可以融洽关系,增强喜庆气氛。主人宴客,当适可而止,不能强人所难;做客饮酒,别人勉强你喝酒时要力辞美意,坚决不受。他告诫子孙,祸变之兴,常因饮酒而生,对此应当极其谨慎。

王肃《家训》专论酒事,自有其当时的针对性。魏晋时代,文人雅士嗜酒成风。究其原因,大抵由于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时世艰难,人们惧怕招致祸殃,饮酒托醉,忘思虑,绝是非,粗放世故。另一方面,一些贵介公子、缙绅名士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他们饮酒服药,企求羽化登仙。

面对这种局面,加之从王肃之父王郎到其子王恂、王恺等,三代为官做宦,家道殷实,称得上钟鸣鼎食,王肃对症下药,谆谆诲诫,用心可谓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