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15

第15章 羊祜诫子书[西晋]

羊祜(221-278),西晋大臣。字叔子,东汉南阳太守羊续之孙,着名文学家蔡邕之外孙,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12岁丧父,孝思过礼。博学能文,善谈论,须眉秀美,仪表堂堂。魏元帝时与荀勖共理朝政。司马昭欲代魏,他与之策划。入晋后封郡公,食邑三千。

曾一连十年开田屯粮以灭吴。屡次上表伐吴未果,封南城侯,上表力辞。因病荐杜预自代。羊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后人称其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家训原典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a。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岂复惜汝?耻及祖考!思乃父言,纂b乃父教,各讽诵c之。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注释

a典文:掌管整理律令条文。典:主持,主管。

b纂:继承并加强修养、治理。

c讽诵:讽:背诵。诵:朗读。

译文

我幼年受先父的教诲,刚能说话的年纪,就受召掌理律令条文。九岁那年,就传授我《诗经》《尚书》。然而还没有地方有名望的人的称道,没有清白而突出的声名。现在的职位,是过分的恩惠加在我头上罢了,不是我自己的能力所能得来的。我远不如先父,你们又还不如我。才略雄大,恐怕你们兄弟做不到;卓异超群的才华,据我观察你们也不会有了。谦恭是德行的首要,谨慎是行为的根本。愿你们说话则忠信,行事则诚笃恭敬。不要口头答应人家钱财,不要传播没有根据的言论,不要听诋毁别人的言语。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进去,嘴巴不能说出来,凡事先思考后行动。如果言行不讲信用,亲身受到大的攻击,自己招致刑罚,我怎么能再爱惜你呢?一直会让已故的祖先蒙羞。想想父亲的话,继承你父亲的教诲,各自背诵朗读吧。

评析

羊祜为西晋名将,政绩突出。他死之后,荆州百姓为他在岘山树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称其碑为“堕泪碑”。后代诗文遂以“堕泪碑”为典故。李白诗中多次用此典故。可见羊祜对后世影响之大。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一直是士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要安身立命,必须学会明哲保身,连身都不存在了,就谈不到什么志呀、追求目标呀以至事业、家国呀等等。重视情操修养,重视人格品流,更要重视复杂的人事关系。你只要不是离群索居,就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同时又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

读这篇家训,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古今人际关系处理之同与不同。

“今朝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的处世哲学也是不可取的。坦荡做人,敢作敢为,心存善意,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是能够解决问题的。照搬古人的一套,也未必可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由那个社会所产生的某些文化传承,以及古代不同时期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途径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