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17

第17章 源贺遗令敕诸子[北魏]

源贺(403-479),南北朝时期北魏着名大臣。他善机辩,美仪容,深得魏太武帝拓跋焘所喜,赐爵西平侯,累官至殿中尚书。魏高宗时累官至陇西王,多有善政,为朝野所称道。官至太尉。以老疾上书乞骸骨,至二至三,方许之。源贺一生以忠诚、勤俭、质朴闻名,虽身居高位,也不放松对子女的严加管教。

家训原典

吾顷以老患辞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于汝。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问,言思审,行思恭,服思度。遏恶扬善,亲贤远佞;目观必真,耳属必正;诚勤以事君,清约以行己。吾终之后,所葬时服单椟a,足申孝心,刍灵明器b,一无用也。

《魏书·列传第二十九源贺》

注释

a时服单椟:时服,平时所穿衣服。单椟,单层棺木。古人下葬常用多重棺木,用单棺为薄葬。

b刍灵明器:刍灵,明器,都是指旧时殉葬或葬礼上祭祀等所用的物品。《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其中刍灵指茅草扎的人马;明器即冥器,一般用竹、木或陶土制成,如我们熟悉的唐三彩,大多属于明器。从宋代起,纸明器逐渐流行,陶、木等制的渐少。明代还有用铅、锡制作的。

译文

我马上就因为老病辞掉一切事务,没想到朝廷降下恩典,官爵让你来承袭。你一定别骄傲小气,别荒废倦怠,别奢侈越礼,不要嫉妒他人。

怀疑的事想到问,说话要审慎考虑,行事考虑到恭谦,穿着佩戴等用度要考虑到适当。遏抑恶人褒扬善行,亲近贤人远离坏人;眼看耳听,务求接触真实、正确的实情;侍候皇帝忠诚勤勉,对待自己清正俭约。我去世之后,下葬时就穿平时的衣服,用单层的薄棺,足以表明你的孝心,草人草马随葬物品,毫无用处。

评析

此篇提出“四毋”、“四思”,颇值得我们细心体会。年逾古稀之后,源贺辞官,由其子承袭爵位,源贺写下此书告诫诸子,勉励他们诚勤事君,清约束己。“四毋”指戒骄戒躁,莫挥霍无度,不嫉妒贤能;“四思”

则指为学做人,言、行、穿着,都要深思熟虑,要以不知为不知,不耻下问。凡欲言,要谨慎小心。与人交往,个人行止,都要谦恭敬业,穿着打扮要符合身份,按一定习俗,不可超出限度。同时也谈到了善恶贤佞的是非界限问题,指出凡事要动脑筋,多分析,要求真、求正。

此文虽短,却言之有物,高度概括,突出要点,做人做学问,大端尽在其中了。有些地方,叮嘱得至细至微。如不可心存嫉妒,穿戴打扮乃至自己的后事务求从简等,十分具体,也相当周详。其中有些告诫,对后世仍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