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18

第18章 徐勉诫子崧书[梁]

徐勉(466-535),南北朝时期梁朝着名大臣。字修仁,东海郯(今江苏镇江)人。幼年孤贫,勤奋好学,6岁即以文章见称于乡里。梁武帝时为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六年升任吏部尚书。尝与客夜坐,有求官者,他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后侍东宫,深得昭明太子礼重,事事询谋。后为尚书仆射、中卫将军,位越重,更尽心奉上。累官至中书令。他为政精励,节操清高,梁朝言及百官品才,无不推崇徐勉。他长于文章,勤于着述,虽担重任仍笔耕不辍。他平素以清白、勤俭要求诸子,并告诫他们见贤思齐,利人才能利己,修身理家均如此。徐勉的训子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积极意义。

家训原典

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每念叨窃若斯,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籯a,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

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所以显贵以来,将三十载。门人故旧,亟荐便宜,或使创辟田园,或劝兴立邸店,又欲舳舻运致b,亦令货殖聚敛。若此众事,皆距而不纳。非谓拔葵去织c,且欲省息纷纭。

……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d。既已营之,宜使成立,进退两亡,更贻耻笑。若有所收获,汝可自分赡内外大小,宜令得所,非吾所知,又复应沾之诸女耳e。汝既居长,故有此及。凡为人长,殊复不易,当使中外谐缉f,人无间言,先物后己,然后可贵。老生云,后其身而身先。

若能尔者,更招巨利。汝当自勖,见贤思齐,不宜忽略以弃日也!非徒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欤?今之所敕,略言此意。

正谓为家已来,不事资产,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兼吾年时朽暮,心力稍殚,牵课g奉公,略不克举。其中余暇,裁可自休。或复冬日之阳,夏日之阴,良辰美景,文案间隙,负杖蹑屩h,逍遥陋馆,临池观鱼,披林听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暂乐,庶居常以待终,不宜复劳家间细务。……自兹以后,吾不复言及田事,汝亦勿复与吾言之。假使尧水汤旱i,吾岂知如何。若其满庾盈箱j,尔之幸遇。如斯之事,并无俟k令吾知也。《记》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l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

《梁书·徐勉传》

注释

a籯(yng):竹笼,竹筐。

b舳舻(zh%l%)运致: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也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或泛指船只。舳舻运致,就是水上运输,在铁路出现之前,古代大宗货物的运输一直主要靠水运,船运无疑是很重要的产业,故人们劝作者经营“舳舻运致”。

c拔葵去织:《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其货乎?’”后以“拔葵去织”为居官不与民争利的典故。

d“居家”句:出自《孝经·广扬名》,意思是把家族治理好了,治家的方法可以用于为官。

e诸女:指作者的几个女儿,儿子的几个妹妹,不是儿子的“诸女”。

f谐缉(j~):和谐一致。

g牵课:勉强振作。

h蹑屩(ni-ju8):穿草鞋行走。《史记·孟尝君列传》:“初,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屩而见之。”

i尧水汤旱:古史传说尧时天下曾发大洪水,故有鲧、禹相继治水,汤时天下大旱。代指多年不遇的大的水旱灾害。

j满庾(y^)盈箱:庾,本义是露天的谷仓,泛指粮库。盈,即满。

满庾盈箱,形容收获很多。

k“夫孝”句:语出《礼记·中庸》。述,遵循,传承。

译文

我家世清廉,所以常过贫苦朴素的生活。至于产业的事,从来没说过,不只是不喜经营谋算那么简单。我亲身经历了种种遭遇,直到今天,高官厚禄,可以说都得到了。常常想占有了这么多,哪是凭才能得来的啊,不过是仰赖先辈的好家风以及积下的福泽,才能有今天!古人所说“以清白赠给子孙,不也是一份厚重的遗产吗?”又说“传给孩子满筐黄金,不如传圣贤经书。”仔细考虑这话,确实不是空话。我虽不聪明,确实有自己的志向。希望能遵奉这个道理,不敢遗落丢弃。故显达富贵以来,将近三十年,门生朋友,多次建议相机行事,有的建议开辟田园,有的鼓励兴建宅邸、店铺,又有的建议买船只经营航运,也有的让做生意敛财。诸如此类这么多事,我都拒未接受。不是说非要像古人拔掉自家园子里的菜烧了自家的织机那样不与民争利,只是要免得多生是非。

……孔子说:“治家治理得好,方法也可应用于为官。”既然已经开始经营,就应让它站住脚,进不得退不得,又会招人耻笑。如果有所收获,你可以自己斟酌分别照顾到内外亲戚大人小孩,应让大家各得其所,这些我不了解,此外就是还应分些好处给你几个妹妹。你既然是老大哥,所以要照顾到这么多。凡是在人们中居长的,都特别不容易,应当使里里外外和睦,让别人说不出闲话,先考虑外头后考虑自己,这样才令人敬重。老子说:

“先想到别人甘居人后的人,人们往往把他推到前面。”若能做到这样,更能赚得更多财富。你应当勉励自己,见贤思齐,不能浑浑噩噩把时间荒废掉。不只是荒废时间,其实就是荒废生命,身体名誉的好坏难道不是大事吗?能不谨慎对待吗?现在给你的这封信,大略说说这个意思。

正如我所说成家立业以来,没有经营过资产,现已建起别墅房屋,离开先前的园宅,介绍一下这事的过程和初衷,是无愧于心的。加之我年纪大了,心力渐渐衰减,勉强奉行公务,有些力不从心了。公务之余的时间,自己才能得到休养。或在冬日晴天时,或趁夏日阴凉时,良辰美景,处理文书案牍的间隙,手里拄着拐杖脚下拖着草鞋,逍遥于简陋屋舍间,站在池边观鱼,走进林中听鸟,斟一杯浊酒,弹一支琴曲,求几刻钟的暂时欢乐,希望在平常安逸中静静生活等待终老,不应该再为家中琐事操劳了。……从此以后,我不再谈论田间的农事,你也不要和我谈及这些了。如果特大水旱天灾,我又怎么能知道怎么办!如果遇上大丰收,那是你有幸赶上了。诸如此类的事,都不用等着禀告我知了。

《礼记》上说:“孝,就是善于继续先人的遗志,善于传承先人的事业。”

现在只是希望你成全我这个想法,就没什么遗憾了。

评析

徐勉的“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从道理上说,极易理解。

因为财可有,也可尽;而清白(指高尚的情操与美好的人格和家声)未有尽时,子子孙孙,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真理有时既简单又浅显,而人们真正能做到,则是很难很难的。相反,人一发达,往往利令而智昏,聚敛财物,广置田产屋舍,遗之子孙,以为可永保享用。这样的人实不在少数。相较之下,遗清白于子孙者,便显得少而可贵了。

徐勉对财富看得很淡,颇有些自恃清高。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这份清高呢?人人都不想发财致富,社会就很难向前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财产如何来,是开拓创造,以自己的劳动换取还是巧取豪夺?有了财产传给子孙,子孙又怎样对待,是坐享其成,还是继续发展?是当作包袱还是用作动力?这都很值得深思。徐勉并非一般意义上反对致富,但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不是靠父母的无偿给予。此文末尾处讲得再清楚不过了,意思是说,我留下的很有限,碰到艰难与险情,我也帮不了你;你自己去开拓创造,发达了那是你的福份。一句话,一切靠你自己,我不能跟你一辈子。此种为人父的态度,是颇为了不起的。今天为人父母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未必能比得上徐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