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19

第19章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梁]

萧纲(503-551),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而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幼年聪颖,6岁能文。及长,读书一目十行,博综群书,善谈玄理。中大通三年立为皇太子。太清三年即帝位。其平生酷爱诗文,多与文人相结交,为宫体诗的代表作家。有《梁简文帝集》

等传世。大宝元年,叛将侯景攻占广陵,逼其退避西州,次年为侯景所杀,庙号太宗。

家训原典

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可久可大,其惟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a若使面墙而立b,沐猴而冠c,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d。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

注释

a“吾尝”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语意近于“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的重要。

b面墙而立:参见前文李暠《手令诫诸子》注d。

c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史记·项羽本纪》中记项羽攻入关中后,有人建议他于关中称霸,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那人感叹“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将其烹杀。

d“立身”句:这句话在古代文学批判史上非常有名,被认为是从理论的角度明确地将文学创作与其社会功能分离开,较早地体现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意识。放荡,指为文需洒脱奔放,不受约束。

译文

你年纪还小,欠缺的是学问。可使人长久、伟大的,就只有学习吧。

所以孔丘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想,毫无益处,都不如学习。”如果内心不学无术,空空如也,外表冠冕堂皇,人模狗样,我是不赞成的。立身的道理,和写文章是不同的:立身首先要谨慎持重,做文章需要放纵恣肆,下笔无所拘束。

评析

做人求严谨,重操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修养的风范。严肃的生活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乃是个人求得发展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萧纲为政作人君,声名不坏,史书上说他“养德东朝,声被夷夏,洎(音:j)乎继统,实有人君之懿”。在此诫子书中,萧纲鼓励其子向学,以为文章不朽,可久可大者,惟学问而已。他看不起不学无术的人。最后,讲了作人为文的诀窍,是很有见地的。“文章且须放荡”的说法,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如欧阳修就说过:“作文之体,初欲奔驰”。苏东坡也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作文与学书法恰恰相反,为文初时当放纵,渐小心收拾。而学书则先得求平正,使点画转溶于性情,才能逐步驰骋。萧纲认为作人之道与学书相类,与作文之道相反,便是“立身先须谨重”了,这个体会应该说是相当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