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20

第20章 颜之推颜氏家训[北齐](1)

颜之推(531-约595),南北朝时期着名教育家、思想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传为孔子弟子颜回三十五代孙。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又善文辞,深得梁湘东王萧绎赏识。萧建梁后,为散骑侍郎。

西魏破江陵,他痛心于古代经典惨遭焚灭,更不满异族统治,辗转逃亡北齐,任中书舍人。齐帝以其理事勤奋敏捷,升他为黄门侍郎,“颜黄门”

因此得名。后任平原太守。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文帝时,太子召他为学士,深受礼重。时已垂老多病,但仍孜孜不倦研讨学问,不久以疾终。

家训原典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a,藏诸金匮b,生子咳啼,师保c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d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恐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喻,安得不用汤药针艾e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注释

a玉版:亦作“玉板”。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

b金匮(ku#):金属的柜子,有时代指古代朝廷藏书处。

c师保: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d“少成”句:意在强调幼年教养的重要。但这句话在《论语》等先秦时期记载孔子言论的典籍中找不到,今天见到的最早是西汉贾谊在其《新书》中引用并称其为孔子所说。

e针艾:即针灸。针是用针刺穴。艾是用艾蒿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

译文

真正的天才不用教自己成才,极其愚钝的下等资质就算教也没什么用,中等一般资质的人,不教育就会无知。在古代,圣王有胎教的办法:

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搬出去住到单独的宫室,眼睛不能看不好的东西,耳朵也不随便妄听,接触到的一切声音滋味,都要合乎礼义节制。把礼义礼节写在玉板上,藏在金匮中,从婴儿啼哭着呱呱坠地,就让深明孝仁礼义的老师,开始教导他了。一般人家纵然做不到这样,也应当早在幼小婴孩能看懂大人的脸色,知道大人高兴还是生气的时候,就加以教诲,让他做的事做,不让做的事不做。等到几岁的时候,就能懂得鞭笞惩罚了。父母威严中有慈祥,子女就会畏惧、谨慎,产生孝心。我看世间,只溺爱而不教育的,都没有成功的;平时要吃点什么干点什么,随心所欲,本应严厉训斥的,反而笑着夸奖,等到懂事了,以为这些本该如此。骄纵轻慢的习性已经形成了,才来制止,打死他都不怕你,越来越生气越来越怨恨,等到长大了,终会是德行败坏之徒。孔子说;“小时候养成的就像天生本性,养成习惯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教育媳妇要在刚娶进门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在婴孩阶段”,这话说得很对!

凡是不能教育好子女的人,也不是愿意让孩子陷入罪恶;不过是怕着急发怒让孩子面子不好看,不忍心痛打孩子会伤着孩子的肌肤。应当用治病来做比喻,生了病怎能不用汤药针灸救治呢?还应当想想那些管孩子严格的人,人家是愿意虐待自己的骨肉吗?诚然是不得已才这样。……家训原典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a,此不狎之道也;抑骚痒痛,悬衾箧枕b,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c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

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

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d,母实为之。赵王之戮e,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f,袁绍之地裂兵亡g,可为灵龟明鉴h也。

齐朝i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

a命士:古代称受有爵命的士。《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唐代刘禹锡《观市》:“由命士已上不入于市,周礼有焉。”

异宫:分屋居住。

b抑骚痒痛:语出《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抑搔,汉代郑玄注为按摩。悬衾箧枕:亦出自《礼记·内则》,孔颖达疏云:“悬其所卧之衾,以箧贮所卧之枕。”意为把被褥悬挂起来,用竹箱装起枕头。指儿女为父母收拾床铺。

c陈亢(此处读g`ng):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为孔子弟子。

在《论语·季氏》中,陈亢曾与孔子之子伯鱼请教讨论孔子的教子方式。

d共叔:即共叔段,春秋郑武公子,庄公弟。其母爱叔段,为其请封地,又助其谋反,后事败,被其兄庄公所杀。

e赵王:名如意,汉高祖与戚姬所生,戚姬欲他代太子而立。吕后掌权后,囚戚夫人而毒死赵王。

f刘表:汉末荆州牧,有二子琦和琮,先后为其父偏爱,以至兄弟争权,刘琦怒而出走江南。曹操南下,刘氏灭亡。

g袁绍:汉末人,有三子,潭、熙、尚,因父母偏爱而互相争斗。

曹操攻占其地而杀长子,余两子投奔辽东公孙康,也被杀。

h灵龟明鉴:灵验的预示,明确的借鉴。龟即龟甲,古代用以占卜未来之吉凶。鉴即镜子。

i齐朝:指高欢、高洋建立的北齐,非指南朝宋齐梁陈之齐。当时北方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统治多年,北齐高氏亦为渤海高氏(在今河北景县)流入北边一支所建立,故后文齐朝人教其子学鲜卑语、弹琵琶这些由北方游牧民族带来的文化。

译文

父子之间要严肃,不能亲昵不庄重;骨肉之爱,不能轻慢随意。轻慢随意,慈孝的关系就建立不起来,亲昵而不庄重,就会生出怠慢心理。受有爵位的士人以上,父子分室而居,这是为了避免亲昵而不庄重;儿子给父亲按摩挠痒,为父母收拾床铺,这是为了避免轻慢随意。有人问了:“陈亢赞赏君子做父亲要与儿子保持一定距离,这是什么意思?”

回答说:“有这个道理。君子不亲自教授自己的儿子,《诗经》里有讽刺的言辞,《礼记》中有诫嫌猜的话,《尚书》记载过以下犯上的悖乱之事,《春秋》有对邪僻之事的讥刺,《易经》讲对备物致用的表征,都不是父子之间可以谈论的话题,所以不亲自教授。

……人疼爱孩子,很少能给予每个孩子同样多的爱;从古到今,这事的弊处很多。贤能俊朗的孩子自然招人喜爱,顽皮鲁莽的也应该好好疼爱,如果偏宠哪个,即使想多给他,其实往往害了他。春秋时共叔段的死,实际上是母亲害的。西汉时赵王如意被杀,实际是父亲害的。汉末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败亡,都是明确的教训可资借鉴。

齐朝有一位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经十七岁了,书札条陈这些都很精通,教给他鲜卑语以及弹琵琶,领会非常快,用这些来为公卿服务,没有不特别喜欢的,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事。”我当时埋头没有回答。这人的教子之道真奇怪啊!要是靠这些本事,能算做到卿相,我也不愿意让你们干这个。

家训原典

涉务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