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02

第2章 子发母责子语[楚]

子发,名舍,字子发,战国楚宣王时(前369-前340)楚国令尹,其母姓氏不详。

家训原典

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a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b,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c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d,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e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列女传》

注释

a糗(qi^)糒(b-i):干粮。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中主人公徐姓商人在荒山遇到夜叉吃人,“大惧,取橐中糗糒并牛脯进之。”

b嗌(y#):咽喉。

c菽(sh):豆类的总称。大豆原产我国,俄、英、法、德等西文中的大豆名词,都是菽字的音译。

d刍(ch%)豢(hu3n):指古代家畜,草食者为刍,如牛羊;谷食者为豢,如狗猪;黍粱:代指较精美的细粮,黍即北方常见的黄米,似小米,性黏,粱指谷子,即粟,古称小米之优良者为粱(唐孔颖达注疏《左传》,说“食以稻粱为贵,故以粱表精”),非指今天的高粱。

e语出《诗经·唐风·蟋蟀》,意指喜欢玩乐而不荒废正业,贤士就会心宽而安闲,此处是教子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失去军心。从先秦至秦汉典籍中可以看到,古人在外交、饮宴等较正式场合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加文采或说服力,是当时惯例。

译文

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伐吴国的事吗?有人进献了一壶醇酒,越王命人倾注在江的上游,让士卒在下游喝,虽然江水不会增加多大的酒味,但士卒的战斗力成五倍地增加。另一天,有人进献一袋糗糒,越王又把它赐给军士,众人分着吃,甜味还不到喉咙就没了,而战斗力成十倍地增加。现在你做将军,士卒一起分吃豆粒食不果腹,你却早晚独享细粮好肉,这是怎么回事啊?《诗经》上没说吗?“喜欢玩乐而不荒废正业,贤士就会心宽而安闲,”说的是不要失去和谐。让别人出生入死,而自己高高在上享乐,即便取得了胜利,也不是应有的做法。你这样做就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家门了!

评析

子发有一次率兵攻秦时军粮吃完,派使者回国求援,并让此人到自己家问候其母。子发得胜回国后,其母非但闭门不见,而且派人去批评他,上面一番话就是批评的内容。子发的母亲虽为古代家庭妇女,却深知率军统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