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03

第3章 刘邦手敕太子[西汉]

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朝时为泗上亭长,后起兵于沛,自号沛公。在推翻秦朝之后,又战胜项羽,于前202年即位建汉。刘邦虽不修文学,但豁达宽仁,好谋兼听,故能以平民而成帝业,世称之为汉高祖。

家训原典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a践祚b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注释

a洎(j#):及,到。

b祚(zu7):皇位,国统。践:履行,实行。践祚:登基为帝。

译文

我遭遇乱世,正赶上秦朝禁绝学术,自己很得意,称读书没什么用处。从登基做皇帝以来,才读书识字,知道了着书者的深意,追思以前办的事,有很多不当。

我平生没有学过书法,只是读书问字而识字的,因此书法不大精,然而也还说得过去。现在看你的字,还不如我写得好。你应当勤奋学习,每当上疏要自己写,不要让人代替。

评析

这两条手敕,体现了刘邦的坦率和自知之明。刘邦生当乱世,正值秦朝焚书坑儒、禁人从学之时,他也产生了读书无益的思想。他不仅不喜欢读书,而且对儒生也看不顺眼,曾有用儒冠小便的恶作剧。后陆贾向他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自此开始重视学习。“追思昔所行,多不是”,既表现出他读书学习中能够结合实际,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表现出他的自责精神。他对自己的书法不工表示遗憾,同时对太子提出严格要求。他认为,要练好字,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练习。自己写奏疏,既可以练好字,又可以养成事必躬亲的习惯,这对太子无疑是一种锻炼。刘邦教子,既从大处着手,又不忽略日常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是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