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29

第29章 白居易遇物感兴因示子弟[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幼年家贫,熟悉人民疾苦。贞元进士,后因上表请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官至刑部尚书。退休后隐居香山。长于诗歌创作,多“为时”“为事”之作。

诗风平易近人,老妇能解。

家训原典

圣择狂夫言a,俗信老人语。

我有老狂词,听之吾语汝。

吾观器用中,剑锐锋多伤。

吾观形骸内,骨劲齿先亡。

寄言处世者,不可苦刚强。

龟性愚且善,鸠心钝无恶。

人贱拾支床,鹘欺擒暖脚b。

寄言立身者,不得全柔弱。

彼固罹c祸难,此未免忧患。

于何保终吉d,强弱刚柔间。

上遵周孔训,旁鉴老庄言。

不唯鞭其后,亦要轭e其先。

《白居易集》

注释

a“圣择”句:语出《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孔子是重视楚狂的言论的,故作者谓圣人于狂人的话可以有选择地听取,择善而从。

b鹘(h%):一种猛禽。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亦称“隼”。

鹘捉鸠鸟暖脚是古人的传说。

c罹(l):遭受,遭遇。

d终吉:终于吉,结果是吉利的。语出《周易》爻辞,如《需》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家人》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e轭:本义是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人字形曲木。此处引申为遏制,限制。

译文

狂夫之辞圣人择善而从,世俗普遍信赖老人之语。

我也有又老又狂的言论,你好好听着我来告诉你。

我看日常器物用具之中,宝剑锐利却多损伤芒锋。

我看你我自身躯体之内,刚硬的骨骼牙齿率先落。

此话送给行走世间的人,不可一味苦撑硬逞刚强。

乌龟的脾性笨拙而善良,鸠鸟也是心性愚钝温顺。

龟卑贱被人拾去支床腿,鸠为鹘欺凌捉走去暖脚。

此话送给立身于世的人,不可完全柔弱任人宰割。

刚强者固因刚强而遭难,柔弱者委曲未必能求全。

如何寻求保证美好结局,关键在刚强与柔弱之间。

首要遵周公孔子的训导,兼借鉴老子庄周的名言。

不单要鞭策落后求进取,也要懂韬光养晦不争先。

评析

这是白居易自述有关立身处世的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居易后期的思想倾向。以被贬江州司马为标志,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他前期少年才俊、意气风发,为人刚直不阿,以天下为己任,“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后期则似乎稍失原来的昂扬精神,有些“独善其身”,退隐出世了,对政治也已不太关心了。特别是在东都洛阳的十几年间,白居易更是终日诗酒自娱,流连于花前月下,醉心于应酬唱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残酷的现实生活。诗人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积极献计献策,但始终不被君王采纳,反而被贬江州,这对诗人的政治热情是一个沉重打击。诗人倍感前途难测,故采取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消是非之念,无争竞之心,并把它作为一种人生体验传之子孙。本诗主要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

“于何保终吉,强弱刚柔间”,这是全诗的结穴所在。如何才能平安度过人生呢?他认为应当不偏不倚。为此,诗人连用几个比喻,说明处世不可太刚直或太柔弱。既要讲求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又应视名利富贵为过眼云烟。处世圆熟老练,无可无不可,这种人生态度固不可取,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诗人也只能如此。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似不应过于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