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04

第4章 孔臧与子琳书[西汉]

孔臧(约前201-约前123),曲阜(今山东)人,孔子十一代孙,西汉学者。汉武帝时官至太常,曾与博士等议论劝学励贤之法,请着功名,“自是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后因坐事被免侯位,在官45年。孔臧为儒学世家,故以读书为贤,作高远之志,并借此训导子孙。

家训原典

告琳:顷来闻汝与诸友讲肆a《书》、《传》,滋滋昼夜,衎衎b不怠,善矣!人之进道,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溜c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钻,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也。侍中子国d,明达渊博,雅学绝伦,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长操。故虽与群臣并参侍,见待崇礼,不供亵事,独得掌御唾壶。朝廷之士,莫不荣之,此汝亲所见。《诗》不云乎?“毋念尔祖,聿修厥德。”e又曰:“操斧伐柯,其则不远。”f远则尼父,近则子国。于以立身,其庶g矣乎。

《孔丛子·连丛上》

注释

a肆:通“肄(y#)”,学习;讲肆《书》、《传》,就是讲习《尚书》《左传》。

b衎衎(k3nk3n):安乐祥和的样子。

c溜:小水流。山溜,就是山中小溪。

d侍中子国:指孔安国,作者的堂弟,也即作者儿子孔琳的堂叔,西汉着名学者。侍中:孔安国曾任侍中博士,是一种侍从皇帝左右,应对顾问的文官。子:对有德行者的美称。

e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意为不要老想着先人以求荫庇,要培养自己的情操修养。聿(y&):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无具体含义。

厥(ju9):相当于“其”,起指示作用,意为“他的”、“那”。

f“操斧伐柯,其则不远”:这句诗是说手持斧头去采伐作斧头柄的木料,就相当于有了行事的原则,做起来就不难。这里是教育孩子要遵照道德规范和前代贤人的榜样行事。柯,斧头柄。

g庶:差不多。

译文

告诫孔琳:最近听说你和朋友们讲习《书》《传》,昼夜乐在其中,孜孜不倦,很好!人对道的进取,全在于意志。必须循序渐进,勤奋才能多得。山中溪流最为柔弱,可以穿透石头,蝎虫极其弱小,却能蛀坏木头。小溪不是凿石用的凿子,蝎虫不是钻木用的钻,然而却能以微小脆弱的身躯,破坏坚硬刚强的东西,难道不是靠长久积累,日有所进而达成的吗?常言道:“光是学习书本知识还不够,亲身实践才算完满。”

所以学习是为了修正各种行为。你的堂叔侍中孔安国,明达渊博,雅学绝伦,言行不汲汲于名利,做事遵从礼法,少小时就有长者的操行。因此虽然与群臣共同参与侍从皇帝,他在皇帝面前推崇礼义,不谈猥琐卑贱之事,因而唯独他有资格照料皇帝身边最私人的起居琐事。朝廷之士,没有不认为他很荣耀的,这是你亲眼见到过的。《诗经》不是说吗:“不要想着求祖先荫庇,要修养自己的德行。”还有:“手持斧头去采伐作斧头柄的木料,就相当于有了做事情的原则,做起来就不难啊。”远的有孔夫子,近的有你孔安国叔父,学他们的榜样做人,也就可以了。

评析

孔臧此篇,不足300字,却以巧譬妙喻,明理析奥,层层揭示出治学为人之道。首先,是立志。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应该有宏伟的志向。

不明方向,昏昏噩噩,日复一日,蹉跎岁月,不可能在治学为人方面有所建树,取得成就。先圣时贤,名士俊杰,莫不少小立志,奋发淬励,积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辛勤劳作,方可实现自己的理想。即是所谓“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其次,为学不可急功近利,要认定目标,“滋滋昼夜,衎衎不怠”,循序渐进,锲而不舍。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创获有根,终能自成一家,卓然而独立。孔臧以山流穿石,蝎虫蛀木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学识非积渐而不致的道理。再次,他讲了学以致用方为贵的道理。

书本上的知识是平面的、知性的,实践才是立体的、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在实践中完善和丰富理论与学问,才是学习书本知识的根本目的。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并不值得赞许,能躬行实践者才是值得称道的。因此,真正的学者须磨练自己各方面的操行,经得起各方面的锤炼和考验。孔臧这番训子之言,足令浅尝辄止之徒和急功近利之辈汗颜。

最后,他远取孔子,近以孔安国来做儿子学习的榜样。说孔安国为侍中博士,趋于御前,宗族荣耀,世人钦羡,绝非偶然,是长期刻苦学习,积渐为功,“履而行之”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