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36

第36章 司马光训俭示康[北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学者。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今属山西)人,也称涑水先生。他七岁时即爱读《春秋左氏传》,手不释卷,不知饥渴寒暑。曾与群童游戏,一童跌入水瓮,他石击水瓮救出该童,传为佳话。宝元中进士。哲宗时入主国政,废王安石新法,在相位8月谢世。死讯传开,汴京一片哭声。其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领袖,坚决维护儒家伦理道德观的统治地位。司马光的教子训孙有其独到之处,认为必须时刻注意教育的方法。主张正伦理,笃恩义,辩上下,严内外,尚节俭。认为金玉满堂必然遗祸子孙。主张读书明理达贤,读书应择善而读,不读偏异之书。司马光的家训思想被历代学人奉为训子居家之准则。

家训原典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a。闻喜宴b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c,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d’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e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f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糜,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g。吾记天圣h中先公为群牧判官i,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沽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j,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k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l,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日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m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n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o,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其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p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q,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r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释

a忝(ti2n)科名:谦称中进士。忝:有愧于。

b闻喜宴:旧时新进士及第,皇帝所赐宴席称“闻喜宴”,也称“琼林宴”。

c服垢弊:穿肮脏破旧的衣服。矫俗干名:故意显得不同世俗以沽名钓誉。

d“与其”句:出自《论语·述而》,意为与其奢华骄傲,不如固陋寒伧。

e“以约”句:出自《论语·里仁》,意因节俭而犯错的事几乎没有。

f“士志”句:出自《论语·里仁》,意为有志于道的士人,如果以衣服和吃食简陋为耻辱的话,是不足与他谈论道的。

g士服:士人穿的衣服。蹑:穿着。古人以衣着区分品级、地位,此句谓当差役人穿的和有身份者穿的差不多,农夫也穿着丝绸做的鞋子,这都是混淆身份违反礼教的事。

h天圣:宋朝的第四个皇帝宋仁宗的年号。

i先公:即先父。指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群牧判官:群牧司是宋代掌管全国公用马匹的机构名,该机构正使、副使以下设判官二人。

j脯(f^):干肉。醢(h2i):肉酱。菜羹:菜汤。

k会数(shu7):相会次数多。

l内法:皇宫内酿酒的方法。

m李文靖公:李沆,字太初,宋真宗时任宰相,谥文靖。

n太祝、奉礼:皆为管国家祭祀宗庙礼仪的官职,属太常寺,太祝官品较高但无甚实权,奉礼则仅是品级低微的工作人员。

o参政鲁公:指鲁宗道,字贯之,宋仁宗时拜参知政事,即宰相。

谏官:古代专负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宋代置谏院,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即唐“补阙”)、正言(即唐“拾遗”)为其所属。

p张文节:张知白,字用晦,宋仁宗时官至宰相。

q河阳:古县名,宋时治今河南孟县南。南临黄河,向为洛阳外围重镇。掌书记:唐宋时藩镇中的文职僚佐。此句谓张文节虽做了宰相,生活待遇仍像在河阳当掌书记时一样。

r公孙布被:汉武帝时宰相公孙弘生活俭约,盖布被。汲黯知道后,认为他是故意虚伪做作,讥之。

译文

我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以清白的家风相传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考中进士,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君王赐戴,不可不戴。”我才簪了一枝花。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得肮脏破烂,故意显得不同世俗,从而沽名钓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是很少的。’还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

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没有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往往先要用几个月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就算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但将来用作太祝、奉礼的厅堂,已经够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在酒馆里找到他,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皇上说:

“你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

皇上因为他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自己生活享受如同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缎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困难。我今天的俸禄哪能长期享有?自己哪能长期保持健康呢?有一天情况与现在不一样了,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一定会弄到饥寒无依。怎么比得上我作大官或不作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比得上的呢!

家训原典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a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b;季文子相三君c,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d;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e;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f;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g;近世寇莱公h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i,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传家集》

注释

a御孙:春秋时鲁国大夫。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b正考父:宋国大夫,孔子的远祖。饘(zh`n)粥:稀饭。孟僖子:

春秋时鲁国大夫。事见《左传·昭公七年》。

c季文子:即鲁国大夫季孙行父,他在鲁宣公、成公、襄公时均执朝政。

d管仲:春秋初期齐国大夫,齐桓公时为相,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镂簋(gu@):将食器刻上花纹图案。朱紘(h5ng):把帽带染红。山节:将房子斗拱雕刻成像山一样。藻棁(zhu4):

把梁上短柱画上水藻纹样。此句是说管仲生活奢靡。事见《论语·八佾》。

e公叔文子:即公叔发,卫国大夫。享:宴请。史鰌:即史鱼,卫国大夫。戌:公叔发的儿子公孙戌。事见《左传·定公十三年》。公叔发宴请卫灵公,史鰌对他说:“你必然会有灾祸,你富而国君贫,恐怕要祸及子孙啊!”后公叔发儿子公叔戌果然因太富而被迫出逃。

f何曾:字颖考,西晋大臣。三国魏明帝时封平原侯,官至散骑侍郎、典农中郎将。因辅佐司马氏代魏有大功,西晋建立后,官封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爵位也由侯晋升为公。朝会之时,享受坐车佩剑的特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g石崇:字季伦,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西晋文学家。曾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石崇在河南建有金谷园,和当时的着名文士左思、潘岳、刘琨等二十四人曾结成诗社,号称“金谷二十四友”。曾与贵戚王恺斗富,其家资之豪富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h寇莱公:即寇准,字平仲,宋真宗时任宰相,后封莱国公。《宋史》

载其少年富贵,性喜奢侈。

i服行:实行。

译文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相同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相同点。”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败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侈,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

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前后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妻不穿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有上边刻着山岳的斗拱,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的短柱,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公叔文子在家宴请卫灵公,史鰌知道他一定将遭到灾祸,到了文子的儿子公孙戌时,就因为富裕招罪,出国逃亡。何曾一天吃喝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第一,但是因为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

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评析

司马光此文崇俭鄙奢,以为俭乃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美德,弃俭而尚奢,无异于本末倒置,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文中对当时风俗侈靡,请客送礼,大肆铺张,使坚持淳厚风俗、以俭为美者成了鲜有和罕见者而大为感慨。实际上,过于吝啬自然可笑,肆意铺张浪费则更属可恶。穿着细事之中,礼尚往来之际,确有个修养问题。将物质文明孤立起来,抽掉了精神文明,无论如何总是一种缺憾。

司马光“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的说法就非常可取,无论亲戚朋友,常聚常会,年节假日纪念性或象征性的礼品相酬,彼此其乐融融。情厚不在礼重,反之,情薄而处利害中,倒可能要以厚礼维系,而以厚礼相交的友情往往是很尴尬甚至很悲哀的。

说到底,俭是一种克制,奢是一种放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没有克制和自持,是不可想象的。明代姚舜牧说得好:“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歌德亦说得好:“低等动物受它的器官指导。人类则指导他的器官并且还控制着它们。”又说:“毫无节制的活动,无论属于什么性质,最后必将一败涂地。”司马光文中历数了不少终于一败涂地者,这是很值得那些在物质欲望方面恶性膨胀辈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