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39

第39章 江端友家戒[南宋]

江端友(约1070-1134),宋代学者。字子我,号七里,江休复孙,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他早年即知礼让,以父荫当补官职不受,让其弟端本。宋钦宗时赐进士出身,为诸王公教授。曾上书辩宣仁诬谤遭黜。

后又出山为官,累至太常少卿。他为人耿介,淡泊名利,能节俭治家,所以他也以此道训诫子孙。

家训原典

凡饮食知所从来。五谷则人牛稼穑之艰难,天地风雨之顺成,变生作熟,皆不容易;肉味则杀生断命,其苦难言,思之令人自不欲食,况过择好恶,又生嗔恚a乎?一饱之后,八珍草莱,同为臭腐。随家丰俭,得以充饥,便自足矣。门外穷人无数,有尽力辛勤而不得一饱者,有终日饥而不能得食者,吾无功坐食,安可更有所择?若能如此,不惟少欲易足,亦进学之一助也。吾尝谓:“欲学道,当以攻苦食淡为先。”人生直得上寿b,亦无几何,况逡巡之间,便乃隔世。不以此时学道,复性反本c,而区区惟事口腹豢养d,此身可谓虚作一世人也。食已无事,经史文典,漫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e,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奕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最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戒子通录》

注释

a嗔恚(ch8nhu#):恼怒。

b上寿:高龄,一般指90岁以上。

c复性反本:谓回复本性之善。唐李翱《复性书》:“妄情灭息,本性清明,周流六虚,所以谓之能复其性也。”

d豢(hu3n)养:喂养,一般特指喂养牲畜,此处用在只顾口腹之欲的人身上,有鄙视意。

e相与意了:彼此意会,各自心里明白。意了:意会、内心了解。

译文

一切吃喝日用应该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例如收获五谷需要人力、牲畜、各种庄稼的艰难努力,还要天地风雨和顺来成全,把生的做成熟的,都不容易;吃肉则需要杀害生命,牲畜被杀时的痛苦难以言表,一想这些令人都不想吃肉了,何况过于挑剔好的坏的,不满意还产生怨怒?吃饱以后,再珍贵的食品美味,都和臭豆腐一样。根据家庭情况决定饮食的丰俭,能吃饱,就自我满足了。门外穷人多得很,有尽力辛勤劳作而吃不上一顿饱饭的,有整天挨饿没东西吃的,我没什么功劳坐着吃,怎么能再挑三拣四呢?如果能这样,不仅欲望少,容易知足,对求学进取也是一种帮助。我曾说过:“要学道,应当以刻苦攻读节俭生活为先。”

人生即便活到高龄,也不算多么长久,何况一般人只是倏忽之间,就已告别人世。不在这时候学道,回归人的本性之善,而只顾追求口腹之欲这种低层次的满足,这样的生命可以说是白做了一回人。吃饱了没事,经史文章典籍,随意读一两篇,都对人有好处,比把心用在别处强。

与人交游,应该选择正直文雅的人。如果胡乱结交,到头来一定会后悔,而且时间长了受他的熏陶,最后自己想做善良好人,也做不到了。

聊天不要深入到谈论别人是非的话题,彼此心里明白,知道他是对是错就行了。下棋是风雅的游戏,玩一玩还没什么,不要让妇女参与。嬉闹笑骂没有节制,会腐蚀人的意志,这最要不得。既然自己不懂得自重,一定会被有见识的人轻视。人被他人轻视,没有不是咎由自取的,你们要记住。

评析

这篇家训,讲的主要是人的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人活在世上,当然要求温饱。但温饱之后还要干什么,这里面就大有讲究。

江端友指出,必须懂得物力维艰,来之不易,应知道满足,不可过分奢求。同时,人生短暂,要抓紧时间读书学道,在道德上力求完善,在学业上力求精进。如果整天追求口腹之欲的满足,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么,这一世人就白做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生活太安逸,事业就被生活所累了。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此戒发人深省,原因就在这里。

他提醒晚辈交友必须谨慎,否则将与之同恶;嬉笑必须有节,否则将败人意志。做人贵在自重,如若为人所轻,无不咎由自取。这些观点,足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