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61

第61章 吴麟徵家戒要言[明]

吴麟徵(1593-1644),明末大臣。字圣生,号磊斋,海盐(今属浙江)人。天启年进士,为官廉洁奉公,为同僚所忌。崇祯五年(1632)升任吏部给事中,上疏废除太监当权、清理贪官污吏等,正直果敢,声名卓着。后因不满朝政,以葬父为名请假归乡。回朝后,又劾吏部尚书田唯嘉贪赃枉法,改任刑部给事中。不久母丧,守制后又任吏部都给事中。在刑、吏部为官十余年,针砭朝政,敢发直言,为朝中所敬。李自成攻打北京,他率兵死守西直门,城破自缢身亡。

家训原典

进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a,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b。

毋为财货迷,毋为妻子蛊c,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深儿女之怀,便短英雄之气。

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自天佑之。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d,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秀才本等,只宜暗修积学,学业成后,四海比肩。如驰逐名场,延揽声气,爱憎不同,必生异议。

秀才不入社,作官不入党e,便有一半身份。

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见其远者大者,不食邪人之饵,方是二十分识力。

男儿七尺,自有用处,生死寿夭,亦自为之。

语云:“身贵于物”,汲汲为利,汲汲为名,俱非尊生之术。

人心止此方寸地,要当光明洞达,直走向上一路。若有龌龊卑鄙襟怀,则一生德器坏矣。

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打扫光明一片地,囊贮古今,研究经史。

“岂可使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功名之上,更有地步。义利关头,出奴入主f,间不容发。

少年作迟暮经营g,异日决无成就。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交游鲜有诚实可托者,一读书则此辈远矣。省事省罪,其益无穷。

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制义h一节,逞浮藻而背理害道者比比,大抵皆是年少,姑深抑之。

吾所取者,历练艰苦之士。

多读书达观今古,可以免忧。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切须鼓舞作第一等人勾当i。

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竹帛青史,岂可让人。

茹荼历辛j,自是儒生本色。须打清心地以图大业,万勿为琐琐萦怀。

世变弥殷,止有读书明理、耕织治家、修身独善之策。即仕进二字,不敢为汝曹愿之,况好名结交、嗜利召祸乎?

游谈损德,多言伤神,如其不悛k,误己误人。

俗客往来,劝人居积、谀人老成l。一字入耳,亏损道心,增益障蔽,无复向上事矣。

《吴忠节公遗集》

注释

a豫:通“预”,指事先做好准备。

b畜:通“蓄”。指蓄积、积聚、培养。意为事先有所积累、贮备,用时才不会匮乏。

c蛊(g^):蛊惑、迷惑。

d邪间(ji3n):邪恶侵入。

e党:朋党,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古代言“党”多含贬义,不同于今日之政党。汉有“党锢之祸”,唐有朋党之争。前面“社”

亦相近,明末文人结社成风,其流弊是专务交游延誉,攻击别人。

f出奴入主:此指在义利的选择上,坚定意志,不为私欲和利益妨害守义。

g迟暮经营:指做事暮气沉沉。

h制义:明代科举考试的文字,即八股文。

i勾当:事情,事业。古时并无贬义。

j茹荼历辛:含辛茹苦。荼:苦菜。辛:辣。

k悛(qu`n):悔改。

l谀人老成:奉承人,说人老成。老成,在此意为年高有德。

评析

这部家训产生的时代,正值明王朝政治走下坡路的时候,内忧外患层出不穷,社会动荡不安。随之而来的是末世的那种衰颓感四处弥漫,玩世不恭、游戏人生、醉生梦死成为许多人所抱的生活态度。在这种世风下,吴麟徵却提倡一种向上的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显得很可贵,显示了高远的识见。

家诫从不同角度谈到了为取得非凡成就,达到高远境界所必需的功夫和修养。

从小树立人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人懂得做人的尊严。吴氏说:

“士能知耻,即是上进。”“士不知耻”,不仅是己之耻,更是“国之大耻”

图大业的人,必须有超越精神,“万勿为琐琐萦怀”,如果“争目前之事,则忘远大之图”。当默默无闻、寒窗寂寞时,应该看到异日“学业成后、四海比肩”的境地。求名当求万世名,“竹帛青史,岂可让人。”

但如果只知“驰逐名场、延揽声气”,则是必须反对的。

任何磨难、打击、诱惑“岂可使动我一念”。青年人“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应当坚信“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成功者往往是那些“茹荼历辛”、“历练艰苦”之士。

但是,吴氏并不是要子弟独自躲在象牙塔中成就超凡入圣的独门功夫,也不是要子弟独踞山巅,目无他人,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图大业”的人“器量须大,心境须宽”,那种“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满脑自私念头的人,只会“增益障蔽”,不可能成就“向上一路”的“大业”。

总而言之,有远大之图者必须具备四种素质、精神:“进学莫如谦,立事莫如豫,持己莫若恒,大用莫若畜。”虚怀若谷,远见卓识,持之以恒,厚积薄发。这四点,对于今天追求事业的人,不也是同样不可缺少的吗?

附:吴麟徵家诫诗

莫道作事公,莫道开口是。恨不割君双耳朵,插在人家听非议。

莫恃筑基牢,莫恃打算备。恨不凿君双眼睛,留在家堂看兴废。

前四句极言修身之重要性。别以为自己做事公正,别以为自己总说得对,我恨不得割下你们的双耳朵,去听听别人对你们的非议。这里,既带有兼听则明之意,也含有别人背后意见与在当事人面前所说有不同之意,而背对当事人的意见才是真正发自别人内心的观点。

后四句极言持家守业之不易。一个家庭,创业难,败家易,不要以为在世时家业尚好,如果不善教子,父辈死后,家业便很快会衰败的。

要求子女即使在兴盛时仍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千万不能有丝毫的懒惰,否则前功尽弃。

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发语警辟。警世之语,可使糊涂的人立时清醒,清醒人也为之怵然一惊,变得更加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