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62

第62章 卢象升家训[明]

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常州宜兴人。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擢大名知府。崇祯二年,清兵入塞,募万人入卫京城,号天雄军。曾参加镇压农民军起义。后受命总理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努力抗清。十一年十二月,孤军战死。

家训原典

寄训子弟

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委七尺于行间a,违二亲之定省;扫荡廓清未效,艰危困苦备尝;此于忠孝何居也?愿吾子弟,思其父兄,勿事交游,勿图温饱;勿干戈而俎豆b,勿弧矢而鼎彝c。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无妄。殖货矜愚d,乃怨尤之咎府e,酣歌恒舞,斯造物之戮民f……寄训室人余为官一十三年,历部郎、郡守、监司,以及治郧抚楚g,日惟国事苍生为念。不敢私其妻子,未尝有负军民。室鲜冶容h,家无长物。

今任讨贼,艰苦万端。成败利钝付之天,毁誉是非听之人……《忠肃集》

注释

a行间:行伍之间。行:军队。

b干戈:盾和戟。俎豆:俎为放肉的木几,豆为盛干肉等食物的器皿。都是贵族宴客、祭祀用的礼器。

c弧矢:弓和箭。鼎彝:鼎是烹饪器,彝是宗庙礼器,常刻建功立德的文字。

d殖货:指居积财货,经营生利。矜愚:在愚民中间炫耀。

e咎府:灾祸聚集之所。

f戮民:罪人。

g治郧:治理郧县(今属湖北)。抚楚:作者曾任湖广巡抚。

h冶容:装扮妖艳的女子。

译文

寄训子弟

古人为官、治学兼顾,而我单单驰骋于军旅之中。既已承受了君王深重的恩泽,臣子应尽的情谊怎能推托?我委身于军队,没有能定期看望父母双亲;击破敌人安定天下的努力未见成效,危难困苦已经尝尽;忠孝两件事上我占了哪一样呢?希望我家的子弟,想想父兄的志向,不要把精力用于交际,不要过多去想谋求物质温饱;不要总想着祭祀、宴客的排场,不要看重战功光耀宗庙。应当树立功名但不能浮躁,志向应当高远但不能随意妄求。居积财货,炫耀于众人之前,乃是招灾惹怨的过错之源,日夜歌舞,奢靡欢乐,这是人世间的罪人……寄训家人

我做官十三年,历任部郎、郡守、监司,以及治理郧县,担任湖广巡抚,天天只想着国事苍生。不敢私自给妻子孩子更多疼爱,从没有对不起军民的时候。屋子里少有妆扮艳丽的女子,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现在负责征讨叛军,历尽种种艰难困苦。成败利钝自有天定,毁誉是非听凭别人去议论……评析

作为一个身处抗清前线的爱国将领,卢象升没有因儿女情长而英雄气短,所写家训虽“忧思深念”,却无一语及私,充满着至大至正的坚刚之气。

卢象升驰骋军旅,统兵打仗十数年,却不是武将出身,而是一个颇有才学的文士。他在22岁时便考中了进士,名列二甲第五十五名。如果在和平年代,本可在学问上有所造就,治学与做官“兼资”相成,这正是他向往的人生之路。既然朝廷需要他领兵行武,国家需要他率兵抗战,卢象升表现得无怨无悔。这里既有对“君恩”的报答,也有强烈的责任感,示子、示妻之训均体现出这一点。

卢象升驻节山西,家在江南,“定省越三千余里”,孝只能靠妻、子代行了,但对君国之忠,却是不可易的。其言语中表现出的丝毫不论个人安危祸福和荣辱毁誉,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决绝态度,具有震撼人心之力量。

时隔两年,到崇祯十一年十一月,清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此时卢象升虽称总督天下兵,然兵力实不足两万,加之兵部尚书和总监中官主张议和,事事掣肘,卢象升只得据保定率所部士兵迎击清军。最后于钜鹿贾庄决战。总监高起潜拥兵鸡泽,距贾庄不足50公里而见死不救。卢象升孤军奋战,炮尽矢穷。次日,在亲自击杀数十清兵之后,身中四刀三箭而亡,年仅39岁。明亡后,其弟象观投水自尽,象晋削发为僧,卢家先后赴难者百余人,堪称一门忠义,不负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