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68

第68章 王夫之丙寅岁寄弟侄[清]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因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之为船山先生。清初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因大学士瞿氏之荐,任南明行人司行人。举兵抗清,失败隐遁于世,刻苦研究,勤于着述。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反清游说之,其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清朝大吏有意结交,他均以疾辞。自题墓碑云:“明遗臣王某之墓”。其家固贫,却勤于学,无所不窥。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均有造诣,尤精于经学、史学和文学。在哲学上,他总结和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中国启蒙主义思想先驱之一。

家训原典

三兄之丧,贤弟侄跋涉远赴,隆礼致祭a,固祖宗福泽所垂,实贤弟侄敦睦厚道,足知吾家自此昌盛无穷矣。愚兄且悲且喜,言不能尽。

但恨客繁事冗,不能相陪快谈,以展老夫欲言之怀。病躯日衰,后会又未知何日也。愚与家族素未能致一情b,但养拙自守c,不敢一丝刻薄,得罪先人。今年已衰老,唯有此心,愿家族受和平之福,以贻子孙。敢以直言为吾宗劝戒,此尔弼、指日二弟居尊长之位,所宜同心以修家教者也。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强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凌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d;有富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不能于千人万人中出头出色,只寻着自家骨肉中相凌相忌,只便是不成人,戒之戒之!

愿自今以后,长似昨在三兄柩前,和和顺顺,骨肉相关一般,一刀割断前日不好之心。听老夫此语,光明正大,宽柔慈厚,作一家风范,幸祖宗覆庇e,无门户之苦,可不念哉。因诸弟侄昨日厚于家庭之义,深为感慰,故进愚言。尔弼、指日二弟,我文侄,当以此遍告众位。我文公平仁恕,若有小小不平,当听其劝戒,或不妨令玢、梧f两人知之。

止期g一切忘情,一家欢聚而已,缕缕不尽,七十老人夫之白。

《姜斋文集补遗》

注释

a隆礼致祭:以隆重的礼节祭祀。

b素未能致一情:平时联系不多,不曾致意。

c养拙自守:指隐居不仕、注意自身修养。

d安生:安排生计。

e覆庇:庇荫、庇护。

f玢、梧:作者两个儿子的名字。前文尔弼、指日,是作者的两个弟弟;我文,是作者侄子的名字。

g止期:只希望。

评析

写这封信时,王夫之已经70岁了,他有感于弟、侄远奔三兄之丧,感叹家族风俗之厚,勉弟、侄于乡间同心修家教,使一族享和睦相处之福。在宗法社会,族里乡亲,血缘亲疏远近,关系相当复杂,船山先生故里衡阳,似更重宗族。一位70岁老人,对家乡族里怀着一种深切的亲情,所言所望,乡情拳拳。船山抗清失败后,专心着述,隐居40年不出。其文学作品,多发遗民悲思,故国之怀。黍离之悲,与其遗民悲思实为一体也。小则家,大则国,追怀与挚爱,皆根于遗民思想。其情也哀,其思也痛。夫妇父母兄弟,家也;先王重之,人情之本也。

船山信中谈到将其信遍告众位,又夸其侄我文“公平仁恕”,使人隐约嗅到儿、侄辈平时或有龃龉之处。因船山居长,在族里有威信,故循循善诱,告诫再三。其殷殷之情,是颇为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