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69

第69章 李淦燕翼篇[清]

李淦(1626-?),字季子。一字若金,号水樵,江苏兴化人,清代学者。其父长倩明亡殉难,遂隐匿山中。官府查寻亡明弟子,入山遍搜,其蓬首披麻与之抗,始终不出。博学工诗文,性好山水,足迹半天下,康熙三十二年尚在世。

家训原典

朋友

朋友居五伦a之一,今人每忽视之,何也?世际末流,损友多而益友少。吾见有鉴乎此,而杜b子弟之出门者,至键户c不容见一人。

及其父殁后,如鸟兽之顿脱牢笼,而乱飞乱走。便辟d小人,因得而中之,反致辱身败家。此为矫枉太过之弊。《易》曰:“出门交有功。”《语》

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则信为交友根本,而友所以辅仁e也。何以会之?曰:文。攻制举f者,以时艺g会;高尚者,以诗古文会。于此须着巨眼,须有见识,择其中孝悌忠信、直谅多闻h者而亲之,岂不有功于身心?岂徒有益于文艺?然此直谅多闻之友,最是落落难合。

盖直则不能容人过,是非无隐,当面便觉难受;谅则今人方笑其拘,笑其痴,笑其迂拙;多闻则在彼无求于我,须我折节i以下之,虚己以纳之,然后肯以忠告教诲我。若不孝不悌之人,虽文工锦绣,万不可与之为友。所谓泛爱众j者,虽无足取法,亦无大过之人,方在泛爱中耳。

年少后生,血气未定,最宜常自警惕。但一存骄矜之色,鄙吝之意,则正人日远,邪人自昵,乘机伺隙,引导为非,比匪之伤,不可言矣。即好友契合,亦戒戏虐。戏则口不择言,常有无心之语,致人终身饮恨。

今乃有不惟反唇,且动手以为狎昵者。一或失重,遂尔认真,畔末凶终k,不可不慎也。

亲戚

《传》曰:亲者无失其为亲,故者无失其为故。盖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必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斯无失也。其富贵于我者,有礼不可缺,无故不可扳援l。其贫贱于我者,遇难则应救之,遇急则应周之,设有所称贷,须度彼事之缓急,量己力之有无,而多寡必有以济之,毋责偿焉。吾见今人恝然无情m者固多,而因假借负约反伤亲谊者,亦复不少,如是庶为两全。其素行可信,而通融一时者,又不在此论也。推之宗族朋友,无不皆然。

《中华家训大观》

注释

a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重要的伦理关系。

b杜:杜绝。

c键户:指晚上锁门。键:门闩。

d便辟:逢迎谄媚。

e辅仁:辅助修养仁德。《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民国时有辅仁大学,校名即取此意。

f制举:指科举。

g时艺:指八股文。

h直谅多闻:正直、诚实而见识广。这是孔子说的益友的三条标准,参见孙奇逢《孝友堂家训》注。

i折节:屈己下人,做出低姿态。

j泛爱众:广泛地亲近众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k畔末凶终:以矛盾和凶险为交友的结局,即指由朋友变为仇敌。

l扳援:即攀援,援引。

m恝(ji1)然无情:冷漠无情、置之不理。

译文

朋友

朋友关系占据人间五种基本伦理关系之一,当代人却常常忽视它,为什么呢?易代之际世风纷乱,损友多而益友少。我发现鉴于这一点,很多人家杜绝子弟出门,乃至关起门来一个人都不让见。等待他的父亲死了,像鸟兽一下子摆脱了牢笼,乱飞乱跑。善于逢迎谄媚的小人,因而得以依傍上他,反而导致辱身败家。这是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

《易经》上说,出门结交有功。《论语》上说,与朋友交往,要言而有信。

如此,守信就是交友的根本。而朋友是来辅助修习仁义的。以怎样的方式与朋友相会?答曰:以文会友。攻科举考试的人,以切磋八股文相会;高尚的人,以诗和古文相会。在这上面应当独具慧眼,应当有见识,选择其中孝悌忠信、正直诚实而见识广的人而亲近他,难道不是对身心都有好处吗?怎么会只是有益于文章技巧呢?然而这类正直诚实见闻广的朋友,最是孤独落寞难与世俗人交往融洽。因为正直就难以容忍别人的过错,是对是错直言不讳没有保留,当面就会觉得很难接受;诚实就会被现在的人笑他拘泥、痴呆、迂腐笨拙;见闻广那么他就没什么要求教我的,而要我低下姿态承认不如他,虚心去接纳他,然后才肯教诲我忠告我。像那种不孝悌的人,即使写得一手规范漂亮的好文章,也万万不可和他做朋友。古人所谓要广泛地亲近众人,是指对那些虽没有什么值得吸取效法,也没有大过错的人,都是在泛爱的范围内的。年轻后生,还控制不住血气,最应当常常自己警惕。只要存在一点骄傲自得的神情,心胸狭窄的意思,正人君子就会一天天疏远,邪人自然亲昵,乘机钻空子,引导去做坏事,与行为不端的人为伍的害处,多得说不完。即使好友非常投机,也要禁止胡乱开玩笑。开玩笑口不择言,经常发生因无心的话造成终身悲剧的事。现在有的不只是言语嬉戏,而且动手打闹表示亲昵。一旦有人失手打重了,于是认真起来,友谊以矛盾和凶险告终,不可不慎重对待。

亲戚

《礼记》上说:(不管怎样)亲人还是亲人,故人还是故人。大概是基于人非圣贤,谁都难免犯过错的道理。一定要对自己详加反思而少责备他人,这才能少犯过失。那些比我们富贵的亲戚,有该尽的礼节不能缺,没有必要的事不可去攀附;那些比我们贫贱的亲戚,遇到危难应该救助他,遇到紧急的事应当周济他,假设他要来借贷,应考虑他事情的缓急,估量自己有没有能力帮助,而多多少少总要有所救济,不要催促偿还。我看到现在冷漠无情的人本来就很多,而借钱不按约定还钱反而伤害亲戚情谊的,也一样有不少,像这样做差不多两方都可以接受。那些平时行为可信,而一时需要通融的,又不在这里说的范围内。推广到宗族和朋友,没有不是这样的。

评析

古来择友交往,被看作一件紧要事,《论语》中就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论述。为人父母者,往往对子女严加管束,处处提防,甚至闭门不令见人,惟恐走上邪路,成为败家的不肖子孙。父母用心良苦,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李淦反对这种封闭式的教子方式,而主张主动出门交友。他认为,子弟先须自重,着巨眼,有见识,选择孝悌忠信、直谅多闻之人作朋友,虚心求教,方可有益。而不忠不孝之人,即使他富有才华,文章做得锦绣华美,也千万不可与之交。这无疑是正确的。

至于亲戚之间的交往,大概以经济关系最为敏感。亲戚间平时来往密切,亲情融融,但一旦涉及金钱财物之事,则时有争吵相斗,甚至父子兄弟也反目成仇。有鉴于此,李淦认为,对于富贵亲戚,在礼节上不可缺,但切勿扳援;对于贫贱亲戚,在其有困难时,应该救援周济。李淦摒弃嫌贫爱富的心理与行为,主张不谄不贪,不骄不吝,取不卑不亢、真心诚意的态度,在今人也是很具参考价值的。即使在朋友交往中,也是可资取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