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71

第71章 朱用纯尚勤俭[清]

作者小传参见上文。

家训原典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呜呼!生理a绝矣!

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既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勤之为道,第一要深思远计。事宜早为、物宜早办者,必须预先经理。若待临时,仓忙失措,鲜不耗费。第二要晏b眠早起。侵晨而起,夜分而卧,则一日而复得半日之功。若早眠晏起,则一日仅得半日之功。

无论天道必酬勤而罚惰,即人事赢诎c,亦已悬殊。第三要耐烦吃苦。

不耐烦吃苦,一处不周密,一处便有损失耗坏。故事须亲自为者,必亲自为之;须一日为者,必一日为之。人皆以身习劳苦为自戕其生d,而不知是乃所以求生也。

俭之为道,第一要平心忍气。一朝之忿,不自度量,与人口角斗力,构讼经官。事过之后,不惟破家,或且辱身,悔之何及。第二要量力举事。如土木之功,婚嫁之事,宾客酒席之费,切不可好高求胜。一时兴会,所费不支。后来补苴e或行称贷,偿则无力,逋f则丧德,何可乃尔。

第三要节衣缩食。绮罗之美,不过供人之叹羡而已。若暖其躯体,布素与绮罗何异?肥甘之美,不过口舌间片刻之适而已。若自喉而下,藜藿与肥甘何异?人皆以薄于自奉为不爱其生,而不知是乃所以养生也。

此在故家子弟尤宜加意,盖不勤不俭,约有二病:一则纨绔g成习,素所不谙;一则自负高雅,无心琐屑。乃至游闲放荡,博弈酣饮,以有用之精神而肆行无忌,以已竭之金钱而益喜浪掷。此又不待苟取之为害h,而已自绝其生理矣。

孔子曰:“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可知孝悌之道、礼义之事,惟治生i者能之,又奈何不惟勤俭之为尚也?

《愧讷集·劝言》

注释

a生理:生计。苏辙《闲居五咏·买宅》:“生理付儿曹,老幸食且眠。”

b晏:晚。

c赢诎(q):输赢胜败。诎:穷尽。

d自戕(qi`ng)其生:自己残害自己的生命。

e补苴(j):缝补,补缀。引申为弥补亏空。

f逋(b):逃跑。此指逃债。

g纨绔(w1nk&):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

h“不待”句:言故家子弟游闲放荡,博弈酣饮的害处极大,不用等到去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已经是自绝生计了。

i治生:经营家业;谋生计。《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

评析

作为劝勉后生子弟上进向善的家训,在此篇中,朱氏并没有以物质利益,向家人展示勉力勤俭有益于发家致富的种种好处,而是首先从品行操守的角度,概述不勤俭的危害性。不勤,收入必少;不俭,浪费必多。收少支多,必然导致财产家用的匮乏。这就很容易走上“苟取”之歧路,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无论是愚笨者的偷窃抢劫,还是狡黠者的计骗巧取,都只能使祖宗家声扫地,自己品德沦丧。如果家长不能以勤俭作表率,则必然影响妻子儿女,使家庭成员沾染贪馋懒惰之习。其结果唯有败家一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