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课: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经典译注大全
7177300000082

第82章 王师晋资敬堂家训[清]

王师晋(1804-1880),清代学者。字以庄,号敬斋,祖籍浙江秀水,后移居湖南邵阳。自幼羸弱,辍举业,精研宋儒义理之学,怀才不露。太平军攻占苏州,父兄皆亡。中年多病,习养生术,寡言语,绝嗜欲,声色货利不动于中,喜怒哀乐悉得其平。性纯笃,多有义举。

家训原典

为人之道,内则尽其孝弟a,外则须择交。正人君子必爽直,必诚实,平居必好学,与之交,庶得其益。若轻浮小人,必作事消沮闭藏b,虽文采足观,断不可与之订交。见富贵者奉承不遗余力,见贫寒者即轻薄之,此等小人亦不可近。更有一等貌为君子,心术险狠,一堕其术,丧身亡家,孔子所谓“乡愿”c是也,当远之如鸩酒毒蛇,以不见为幸。

师长品学兼优,尽心教读,当事之如父,倘家有正事,竭力相助,得其欢心,一切奉侍,皆须虔洁。子弟成人以后,心存利济d,观圣贤一生,总要斯世斯人同归乐,利老安少,怀何等心肠。吾学问渊深,出而为官,存心教养;伏而在下,着书立说,可法天下后世。居家保守先业,持己以俭,待人以宽。时存悲悯之心,目击老幼病残,穷民无告,皆当救援;一切飞走动植之物,亦须护持。天地之心好生e,人当常体此意。至于亲族之孤寒者,更宜格外扶持。如遇年荒,米珠薪桂f,穷人难以存活,当仗义疏财,人我一体为念。

言语须要谦和,不可凌人。试观《谦》卦《六爻》g,皆吉。言语尖酸刻薄,妄自夸大,既亏人品,复干天和h,寻至破家辱身,非细故也。

《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须日日讽诵,以戒口过。

处家之道,有余断不可放债。放债之弊,不可枚举。一则己受盘剥之名,人受催迫之累,伤情面、结怨毒,莫此为甚。族谊亲情,有过不去者,不如周恤之,人与己可以两忘。……货殖i一道,如资质不近,断不可勉强行之。事出勉强,必有破伤之祸。苟其才足经营,每年籴些稻米,丰年或稍亏折,凶年亦可济人。古人有经济之才,治家宽然有余,出仕亦可惠及黎民。

读书一道,人人志在显扬,文字必须博大昌明、高华名贵,其功却自简练揣摩得来。然尤重者,须志在圣贤,暗室屋漏j之中,有神明也。

常存先圣先贤之志,诵读之下,宜反诸身心:何者可以企及之,何者可以则效之。力量有余,留心经济之书,兵政、河渠、钱漕、法律,皆宜详悉,为通儒之学,不可以文章诗赋蔚然可观,遂侈然k自足。

为学之道,须要有专心,有恒心,有勇心,有纯一不已之心,方能成就一大器。何为专心?如读《论语》,细加融会,不知《论语》外又有书,读他经亦然,方能读一经得一经之益。何为恒心?为学之要,如织机然,积缕成丝,积丝成寸,积寸成尺,积尺以成丈匹,此贤母训子之语,实千古为学之定则。若半途而废,如绢止半匹,不能成功。何为勇心?“舜,人也;我,亦人也”l。古之人功德被天下,遗泽及后世,只此一点自强不已之心,便做到圣贤地步。故为学须以古人为法则,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m者也。何为纯一不息之心?人之为学,须如川之流,不舍昼夜;如天之健,运行不息;如日月之代明,不分晦朔n。

人生自少壮以至于老,无一非学之境,无一非学之时。厄穷当学,显达当学。所学者何?修身齐家、致君泽民之理而已。凡此言学,虽未必尽,然即此以用力,亦可追仰古人矣。

人生在世,值离乱惊惶,则恐惧修身;一遇时世平安,则易生逸乐,此常人之心皆然。士君子有志于圣贤,当不以时之安危,变其节操。财色最足昏人志气。财非必贪墨无厌也,有一念厚己薄人,即当除之于念虑;色非必耽于花柳也,即雇媪侍婢,有一念不正,其何以对天地社只o?

何以对祖宗?何以对子孙?予初起看书,亦就其浅近者时则相效,身心性命之地,毫无觉察,反身多愧。近则绳之幽居独处之地,觉一念不正,即多罪过。然欲心之正、念之纯,凛乎若朽素之驭六马p,难之甚。然人不可不勉其难。至工夫纯熟,熙熙皋皋q,同曾点之游春r。以视夫子“饭疏食饮水”、“乐以忘忧”,此中功夫,层级相去又远。吾之言此,诚知精粗不类s,然心之所欲,言不暇细较也。

能省俭处即省俭,俭以养廉,俭以养德。若济人利物之处,而亦啬于用,则为吝。吝与俭不同,有公私之分。去奢华,捐粉饰,留有余以补不足,是真俭也。若一味鄙啬,是守财虏,所为又为人所轻贱也。“俭”

之一字,诸美皆备,非独钱已也。俭于嗜欲,可以保元育神;俭于言语,可以息是非,养精气;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思虑,可以一心静志;俭于交游,可以省应酬;俭于忿怒,可以免怨尤。诸如此类,不可枚举。推类以思天下事,无一事不当俭者。三复斯言t,可以守身保家矣。

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中华家训大观》

注释

a孝弟:“弟”通“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b消沮:消耗毁坏。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闭藏:闭塞。此指心地阴暗。

c乡愿:参见《葛端肃公家训》注4。

d利济:利民济世,利国利民。

e天地之心好生:天地之心是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犹《易传》

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f米珠薪桂:米像珠宝一样贵,柴像名贵的桂木一样贵,喻柴米稀缺,物价飞涨。

g《谦》卦《六爻》:《周易》共六十四卦,每卦均有六爻,其《谦》

卦“六一”至“上六”等爻辞,均是讲谦虚、谦让之德对人“吉”或“利”。

h干天和:触犯自然的祥和之气。

i货殖:经商营利。

j暗室屋漏:比喻暗地无人处。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藏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称作“屋漏”,也泛指屋之深暗处。

k侈然:指放纵骄傲。

l“舜,人也”句:见《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君子应为自己不如舜而感到忧虑。

m“学如不及”句:见《论语·泰伯》,孔子说做学问好像(追逐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n晦朔:指早晚,旦夕。《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

o社只:恭敬神灵。社:土地神。只:地神。

p朽素之驭六马:以腐坏的绳索驾六匹马。

q熙熙皋皋:和乐,怡然自得的样子。皋通“皞”,和乐,舒畅。

r曾点之游春:曾点(即曾皙)是孔子弟子,其志是三月游春,咏而归。孔子对其深表赞同。见《论语·先进》“侍坐”章。

s精粗不类:指以曾点、孔子作譬是不合适的。

t三复斯言:多次温习这些话。

评析

为人子弟者,必须做到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孔夫子以来,中国社会的一条做人准则。如果撇开这一信条的封建礼教因素不论,那么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也不是不可取的。在择交上,父母都希望子女亲君子而远小人。社会上各色人等,真假难辨,少年子弟,涉世尚浅,极易误入歧途,毁了一生前程。所以择友必须谨慎。

古人极重视读书,认为读书是培养人之正气、修业明德的必由之路。

要求子女攻读圣贤着作,做到圣贤地步,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王师晋在强调这些的同时,还要求子弟要学些经济之书,这就比只知钻入四书而不晓其余的腐儒高得多了。他提出的“专心”、“恒心”、“勇心”、“纯一不已之心”,也是很值得求学上进者所效法和努力的。

王师晋再三告诫子孙不可贪恋声色货利,认为此乃“戕身家之斤斧”。唯有克勤克俭,庶几可保家守身。他不主张贸然从事商贾贸易,认为“货殖一道,如资质不近,断不可勉强行之”。其所言“资质”是对经营之道的领悟之质,今人多不明此理,贸然下海经商,其后果可想而知。他又说,如果有经营之才,则可籴些稻米,“丰年或稍亏折,凶年亦可济人”,仍是从“进德”上着眼,并不具有现代商业经营意识,这也是中国古代儒生普遍存在的落后观念,今人看来,似有迂腐之嫌。

关于节俭,《资敬堂家训》不仅要求子弟俭于钱物,而且要在嗜欲、言语、饮食、思虑、交游、忿怒等方面,也应做到节俭,天下事“无一事不当俭者”。人生在世,多坎坷风波,谨慎小心实为守身保家之所必需。王氏所言虽不免显得谨小慎微,但其中也含有切实可行之理以及养身之道,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