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关口
7177500000030

第30章 关口10合理使用钱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3)

小龙接着说:“是啊,老师说那些穷孩子们,连书包都没有,而且脚上都没有袜子穿,好可怜哦!”妈妈说:“对,他们很穷,但是他们又很想读书,所以我们就来帮帮他们啊!”儿子又说:“妈妈,那我们捐多少钱呢?”

妈妈说:“你把你的零花钱都捐了吧!”儿子说:“这个月的零花钱都快用完了!妈妈,你再给我点吧!”妈妈说:“不行,你自己想办法。”儿子左养了辉辉的独立意识。

(1)捐款不是盲目的攀比

小强班里组织为贫困山区孩子捐款,他看到别的同学都捐了50元、100元,但是他爸爸两年前下岗了,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来捐款,为此他闷闷不乐,甚至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妈妈问明了原因,对他说:“儿子,如果你以后有能力了,无论你要捐多少都可以,但现在你只是一个学生,只要有这份心就行了。你要懂得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这样也是一种帮助,而且爱心是无价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2)捐出自己劳动所得才是最有价值的

小权的学校组织学生为灾区捐款,小权响应学校的号召回到家里就向妈妈要钱,妈妈问他:“你自己的零花钱呢?”“前几天买文具花了十元,昨天给同学买礼物花了五十,所以都花完了。”妈妈说:“这就是人平时不注意理财的结果,告诉你多少次了,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次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要付出你的劳动!每天要帮妈妈做好家务还账!”其实并不是妈妈想让小权把金钱和家务联系在一起,而是让他明白他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他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3)捐款收获的利息就是一颗爱心和高尚的灵魂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捐款就是赠与,就是帮助,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意义。但是要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这样的信念:只要乐于行善,它必定会返还给你,这就是捐献的利润、善念的利润。要让孩子明白:为展示自我优越感的施舍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侮辱。真正的捐赠不需要回报,更不需要注明对方是被施舍方。让他体会捐款的最大利润就是收获高尚的灵魂。

8。学会理财就是学会生存

理财,一般家长会认为这是大人们的事,等孩子长大了他自然而然地就会懂了,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理财是他们日后生存的一项重要的技能,而且理财不仅仅是怎样用钱,更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刘女士说,她和先生开了一家服饰公司,因为忙于生意,平时对儿子的教育很少。家里虽然请了两个不同专业的家教老师,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仍然上不去。更让她心烦的是,14岁的儿子小猛从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常常一掷干金地挥霍钱财,前不久他买网络游戏里一款虚拟装备一次就花掉1800多元钱,买战车模型又花掉2000元……不给钱他就又哭又闹,甚至拒绝上学。弄得她和先生一点招都没有。

刘女士说:“若照此发展下去,再大的家业也会被这个败家子折腾光的!”所以,她请专业的理财老师务必帮忙教孩子学会理财,改掉他乱花钱的坏毛病。

而一次调查显示:有87%的少年儿童平时有零花钱,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零花钱的数额越来越大。而孩子零花钱的来源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孩子们以买早饭、学习用品为由向家长要。而家长想到的当然是孩子上学了应该有零花钱用了,不然的话,怕孩子被别人瞧不起。二是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给的。而长辈们出手很大方,有一个10岁的孩子生日当天收到的礼金高达1200多元。三是学校集体活动、同学聚会,又是向父母要钱的好机会。而有的家长为激励孩子学习以及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家长还在孩子平时测验中取得好成绩时或帮忙做家务时给予奖励。

而我们的家长给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理财教育不是仅仅教孩子如何花钱、如何赚钱的问题,而是包含了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多种能力的培养。

(1)理财教育能让孩子具备优良的品质

理财教育在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念的同时,还包括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比如:通过了解金钱与父母工作的关系,让孩子了解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从而形成孝顺父母的情感和行为;懂得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又养成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

(2)理财教育能提高孩子辨别和分析事情的能力

当孩子面对大干世界眼花缭乱的促销广告的时候,那孩子就要做出判断和选择了;当孩子想用自己手中的钱买东西的时候,需要再三考虑购买的必要性,并对商品的价格、质量等进行考察。因此,成功的理财教育能让孩子对社会上的部分商品进行区分,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在购物时,能先分析商品,再做出正确的消费判断。这样,孩子在得到物有所值的商品的同时,还提高了分析和辨别能力,并且一个有正确的理财观念的人,不会在金钱中迷失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富贵不能淫”。

(3)理财教育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儿童在幼儿阶段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并逐渐产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表现欲。如果父母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让孩子从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开始做起,比如在买玩具时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拿主意,便为其提供了锻炼自立能力的好机会。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让孩子熟悉、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从短期效果看是养成孩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孩子更早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9.理财教育,从小做起

现代父母都是有知识有思想的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当然理财也是其中一个重大的工程,目前国外对儿童的理财教育起步更早,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早一步建立理财观念,并奠下财富基础。

在美国,多数3岁的孩子就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而一个9岁的孩子就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的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中;10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而这些对大部分同龄的中国儿童来讲,是难以想象的。

在孩子的儿童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而对稍有难度的理财能力的培养应在5至15岁时进行为宜,相对于国外,国内儿童理财教育的起步,相对显得落后很多,很多父母压根没想到训练儿童理财能力这件事。出现这种隋况,与国人的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因为中国人教育孩子普遍偏重智力教育,许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好好念书,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而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小孩随便吃喝玩乐,忽略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理财能力的培养。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母亲,生前积累了巨额财富,死后留下近亿元遗产,母亲满心希望提供给儿子最好的物质生活。结果从她过世后,她的儿子即买房、买跑车、出国旅游,出入各种名流会所,恣意享受人生,结果不出三年,上亿元的遗产挥霍一空。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许多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孩子不会理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再多的钱,都有被花光的一天,可是懂得理财,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不断增加,而正确的理财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给他们的最有价值的财产。我们的家长该如何教孩子正确地理财呢?

(1)训练孩子的数字敏感度

对五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即使会数数了,也未必懂得数钱,因为那只是抽象的声音或文字,在孩子的大脑里没有概念,必须让孩子具体感受数字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多与少到底有什么不同,才能建立金钱观。

(2)让孩子去付钱

去超市购物时把孩子带上,在买东西时,教孩子看价钱,告诉孩子怎样买比较划算:清楚地让他们知道,同一样东西,只是包装和品牌不一样,价钱贵的你就不买,怎样买比较划算;货比三家不吃亏;而有的东西是奢侈品所以你不买。

在付款的时候,可以把钱交给孩子让他去支付,而对于较大的孩子,不妨在需要到便利超商买酱油、盐的时候,让孩子去买,偶尔把找回来的零钱给孩子当奖励,并教孩子开始建立储蓄的观念,不过不要养成孩子只有在奖赏时才肯帮忙的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让孩子记账

就算是在同一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消费观念也可能有很大不同,有些孩子生性慷慨、不拘小节,长大后往往容易成为入不敷出的人,但有些孩子从小过于小心谨慎,长大后成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理财行为,父母必须从旁指导。让孩子记账,由于孩子年纪小,不知如何记账,刚开始时,父母可帮助孩子将下一周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帮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几次记录后,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记账。该步骤的好处是,父母们可借此检视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

(4)从玩中学会理财

小孩子都贪玩,爱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又不能让孩子玩物丧志,而台湾的一款“大富翁”游戏算是入门的理财学习法,有买卖、投资行为,而机会、运气的设置,更是让参与游戏的人可以体会到,人生有许多不能预期的变数和风险,所以必须要有适度的规划,否则有可能面临负债累累甚至破产的情况。从游戏中能看到模拟的人生,在游戏结束时可以让孩子说一些体会,加深孩子的理财印象。

(5)储蓄也是一种投资

教孩子储蓄,当储蓄罐装不下孩子的零花钱时,那就要带孩子一起到银行去开设一个属于他的存款账户,最好让孩子保管自己的存折。有了这个账户后,不管存钱还是取钱,最好都让孩子全程参与,让孩子明白银行的功能,存钱是有利息的,虽然不多却也是一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