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反思西方医学
7188200000018

第18章 血液循环研究的停滞(1)

血液中有生命,包含着健康与疾病,从古至今这是全人类的共识,因此血液循环的重要性无需多说。然而,西方医学对血液循环的研究始终提不起兴趣,从拖拖拉拉两千多年的研究过程,从至今仍误区重重的状态,明显看出:西方医学只关心宏观病灶,只关心医学利益,不关心微观病因,不关心健康利益。用这样的共识考问医学,是全心全意关爱生命还是半心半意关爱生命,从对血液循环的态度就能给出答案,就能映射出真实的态度。综观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西方医学在认识血液循环问题上提不起兴趣,延续着拖拖拉拉的认识过程,不尽心,不关注,时至今日仍在循环的关键部位错误多多。这不是科学水平问题,而是利益至上缺失健康责任心问题。

人体说到底是由细胞和体液两样东西组成的,体液正常流动起来保持平衡,人体才会处于健康状态。因此,血液循环应当是医学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西方医学尤其是资本主义阶段是治疗病灶的医学,对血液循环兴趣不大,所以,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人体血液循环从理论认识上也没有真正循环起来。

1.盖仑对血液循环认识的高峰

一千八百年前,古罗马医学家盖仑(130~201年)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病理说,通过动物解剖,对血液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把血液循环理论推向高峰。他的解释是:“摄入食物经胃肠消化后进入门静脉,运送到肝脏变成血液,与‘自然元气’相混合。随后,血液经静脉血管流入身体各部,再从同一通道进入心脏,像潮汐般涨落不已。部分血液经心隔膜微孔从心脏右边流到左边,在那里与肺吸入进来的空气相混合。靠心脏的热力血液带上了‘生命元气’,这种高级血液又通过血管在身体各部涨落。活力血液到大脑之后便生出‘动物元气’”。全身血液流动如同涨潮和退潮。

远古有这种认识很了不起,与今天的认识不足比起来仍属高峰。血液是细胞的生命线,血液流动必然会带给细胞以生机,古人能看到血液中带有生机,这就是一种高明。试想,若百万大军缺粮缺水,士气必然低落,战斗力下降。一旦有了充足的粮和水,士气大振,每个士兵的活力汇聚到整个百万大军中,必然显示出一股气势和力量。人体由约10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当血液送来营养和氧气,百万亿细胞表现出的生命活力是一种强大的生机,这生机表现出“气势”。古人远不知道细胞的存在,但能看到身体发出的这种气势和生机,把这描绘成“气”,很贴切。今天科学发达到显微技术阶段,用结构和物质的观点仅仅解释成营养供给和氧气交换作用,而忽视细胞集合体的整体自愈力规律,这样看,古医学关于“气”的感知更接近人体生命活力的真实规律。

盖仑认为人体有三种灵气,动物灵在脑(神经思维);生命灵在心内与血液混合(携带氧气);自然灵在肝内与血液混合(营养物质)。在科学不发达情况下,这种描述是客观的。血液潮汐流动、静脉和动脉血液不同、各种“气”的混合等,这些对体液病理学和医学治疗都有很大的促进。1800年前对血液流动和作用的认识无疑是医学高峰。当然,对血液流动方向、循环运动规律及血液生成等问题认识不到位,那都是可以理解的。

2.停滞1500年

从二世纪到十六世纪,近1500年的时间里,盖仑的血液流动学说没有任何改变和进展。这很反常,原因也很简单,治病仅仅是为了获得权威地位和赚钱,因此,医学不存在研究血液循环的愿望和动力。不知道血液循环也“能”看病。从反常现象中让我们看清了,不研究疾病,不探索病因,没有追求健康的愿望,没有服务他人的思想,这是西方医学在娘胎里坐下的“毛病”!

3.哈维那个研究时代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资本主义的兴起焕发了人的热情,促进了科学技术发展,对血液循环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时期。让我们简要罗列一些进展情况:

①达芬奇(1452~1519)他对血液循环特别感兴趣,将液体蜡注入静脉或牛心脏,观察心脏房室形状,并研究瓣膜。

②维萨里(1514~1564)第一次描述静脉路线及心脏,心脏解剖证实没有见到心室中隔的孔道。

③法布里齐奥(1533~1619)他是第一个描述静脉瓣的人。

④阿兰齐奥(1530~1589)他发现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以及心脏瓣膜的半月瓣结。

⑤塞尔韦图斯(1511~1553)他提出肺循环假说,说血液经肺动脉进入肺部,与精气混合后经肺静脉返回心脏。他的进步思想触犯了统治权威,于1553年10月27日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⑥柯伦波(意大利人)他想像到了大循环的概况,认为中隔上没有通道,对肺循环的概念有清晰的了解。

⑦切萨尔皮诺(1519~1603)他清楚地指出大循环概念的轮廓。血液由静脉进入右心室,再到肺脏,再回到左心室,再流向主动脉。进口处瓣膜避免血液回流。否定肝脏是血液运动的中心。

⑧哈维(1578~1657)他通过观察和实验证实了血液循环的存在,并发表《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用绷带结扎血管很容易证明血液的流动方向。通过计算心脏每小时泵血300公斤,是体重的五倍,证明肝脏不可能造那么多血。

⑨1661年,在哈维去世后4年,意大利医生马尔比基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动脉与静脉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至此,血液循环终于从概念上贯通了。

通是通了,但是没有真正弄通。靠想象力、实验方法和显微观察终于跨过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空缺地带,得到了“毛细血管”这一模糊答案。随后对于血液循环这个最重要的细微部位进一步研究工作就停止了,再也无人关心了。

4.临床医学的兴起

为什么研究会停止呢?随着对血液循环的研究,同时也遭到一股医学势力的反对,一批自称是临床派的医生强调要回到病人床侧旁边照顾病人和研究病人,把医学研究与医学治疗对立起来,把医学活动严格限定在临床范围以内。其实,此时正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利益吸引着医学,用治病赚钱成为社会潮流。从这时开始,传统的西方医学开始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医学,标志性特征就是强调《临床医学》,并把这当成一块牌子。其代表人物是英国医师西顿哈姆(1624~1689年)。这股反对势力推动着西方《临床医学》的兴起。这样,在一百多年时间里迸发出的研究热情,当血液循环被毛细血管连通以后,热情被压下去了,研究工作基本停止。原因很简单,正如巴黎大学医学院院长让·里奥兰(1577~1657年)所言:“医生不知道血液循环也会看病”,潜台词是:医生不知道血液循环并不影响权威地位和赚钱。这种强调临床的思想,又会推动解剖学寻找病灶位置的思想,最后,终于催生出《解剖病理学》。当资本主义医学抓住对自身有利的“病灶”宝贝时,医学就完全丧失了研究血液循环规律的愿望和动力。把“临床”和“病灶”两个概念相结合,资本主义医学顺着这条路一直发展至今,只是不断往两个概念上左打拌右包装,描画的让人感觉:那么有爱心——天使;那么有根据——科学。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对血液循环研究停滞的真正原因。

过了近300年,直到1954年才正式有“微循环”这个词,而且,研究微循环的人寥寥无几,西方医学大部分人不予关心。直到21世纪的今天,关于微循环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上仍处于停滞状态,缺乏探究的愿望。医学的“心”早被“钱”钩走了。

5.微循环是健康与疾病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