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管理的高技术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等。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四、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我国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得到了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级政府对物流非常重视。在1999年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就提出要抓紧研究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物流工作,并提出要通过各方努力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各地区政府也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如浙江、江苏、上海、深圳等都把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并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策略。我国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30多个市做了物流发展规划。一些政府部门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物流产业的发展。交通部规划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干线交汇处的全国综合交通网重要结点上逐步建立类似物流中心功能的公路运输主枢纽站场。国家还将大力推进物流配送业的发展,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重点指导、扶持,力争在5年内建设一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示范性配送中心,同时将商品配送的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把发展农村商品配送作为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从而出现了“物流物流到处流”的景象。
二是企业大力发展物流。一些制造企业积极引进物流概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如海尔从1999年开始将采购、仓储、配送职能统一整合,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每年降低采购成本5%,仓库面积减少88%,库存资金减少63%,覆盖全国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天;不少制造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如江苏小天鹅实施主副分离,与中远、广东科龙电器联合组建了安泰达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物流成本下降了20%;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如山东三联商社以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为核心,与家电产业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西门子、伊来客思以及下游的120多家零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
三是我国的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成了物流的方向。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1.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一方面是为其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如丹麦的有利物流公司就是为马司基船运公司机器货主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另一方面是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产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如联邦快递UPS、994T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正纷纷进入中国的快递市场。
2.由传统运输、储运、邮政及批发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他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物流企业转化。如中外运、中国邮政、铁路、航空公司等等。
3.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的华运通物流公司等。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物流产业的主体。
4.依托电子商务的新型门对门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传统行业背景,在物流上已有相当的积累,其物流模式独具特色。
在物流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一是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迅速发展。如货运代理,目前全国有货运代理企业数千家,整体发展比较规范,典型的货运代理企业如中外运,能够提供包括报关、商检、运输合同管理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的市场地位。二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二)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物流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企业物流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社会物流的发展,而且整体水平不高。
1.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of目前,国内企业中仅有海尔等少数行业内领先的大型企业开始策划企业的物流管理战略,并设立物流部或物流公司对企业内的物流进行统一规划控制。许多企业只把物流看作是企业对顾客的单向贡献,一味地削减物流成本,没有充分发挥供应链的增值功能,未能将企业物流上升到战略层高度。长期以来,国内的企业对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控制能力十分有限。甚至有很多企业目前还存在着“物流腐败”现象,比如有些采购人员钻体制改革的空子,牺牲企业的整体利益来谋取个人私利,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外,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区分重要顾客与一般顾客的重要性,将有限的物流资源平均分配给所有的顾客和所有的产品,这种“一刀切”的服务形式势必挫伤20%关键消费者的利益,从而失去80%的利润。
不仅如此,目前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极大地制约着物流的发展。例如,有些企业认为库存等信息是商业机密,必须由企业自身来管理,而对将该类企业活动外包出去的管理理念难以接受,往往造成企业自身物流控制管理水平低下,分散主业力量,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
从运输方面看,我国许多企业仅拥有一些单一的运输手段,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有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达37%,返空现象严重。另外,仓库空间浪费大、保管不合理;大多数企业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来完成;很多企业的仓库仅具有传统的存储功能,还未向流转型转变。
3.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服务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4.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5,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