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像他们那样——成长·学习·创新
7206200000026

第26章 创新凸显个人能力(3)

但卡丹的这一大胆创举,却惹怒了保守而又嫉妒的同行,他们群起而攻之,说他离经叛道、有伤风化,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竟联手将卡丹逐出巴黎时装女服装业。面对世俗的偏见和同行的嫉妒,卡丹没有屈服退缩,而是一次又一次使出奇招妙计,攻克和占领时装界的一个又一个阵地。

更可贵的是,卡丹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在他之前,法国时装可以说是女人的领地,根本没有男人的一席之地,但拥有意大利血统的卡丹却不信邪,继“成衣大众化”之后,他又掀起了一股男性时装的旋风,在那些被女性时装长期垄断的橱窗里,开始出现充满阳刚之美的男性高级时装。

紧接着,卡丹的系列童装问世,并迅速占领了整个欧洲市场。他所设计的童装怪诞离奇,极富幻想力,仿佛一幅幅童装图案就是一个个儿童的神话和梦想,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童装单调、平淡的陈旧形式,而且使落后的法国童装与高级时装一起走向世界。

卡丹的成功惊动了整个法国,有报纸在头版用《卡丹时代已经到来》

为题,称赞了他的成功。1962年,法国服装业行会在巨大的压力下,把代表法国服装业发展趋势的卡丹请了回来,还让他出任主席,直到今天。

50多年来,皮尔·卡丹一直是服装界成功的典范,也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适应改变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思维和行为背景,是不得不面对的生存法则,谁都无法逃避。青少年也不例外。

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每个青少年都必须知道,很多先进的东西在推动甚至创造着人类进步的同时,却往往由于其自身进步的缓慢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而成为文明的牺牲品,如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

时空的变迁,使得过去大量成功的经验乃至科学已成为今天前进的羁绊,甚至成为惊醒失败之神的丧钟,如果坚持一成不变,许多仰仗心血与汗水苦心经营而浇铸的事业可能在一夜间化为乌有。青少年们应该吸取历史上的此类经验教训,顺应时代发展,积极适应一切变动。

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汤其伟

“如果企业不创新,不能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高质量产品,这个企业就没有生路。”这是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其伟的信条。

1984年,汤其伟从天津纺院毕业分配到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他从纺机设计开发干起,历任设计室主任、郑纺机副厂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凭着不断开拓创新的信念和魄力为企业长足发展做出了贡献,因而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劳动模范。

汤其伟在创新的路上收获颇多:他参与研制的FAl42型单打手成卷机,获得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他获得桑麻科技奖;他主持设计的FA224型梳棉机,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2004年,他被评为中纺集团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企业建立了梳棉机总装线,月产量从8台迅速提高到300台。2005年3月,受化纤市场萧条等因素影响,以化纤设备为主的郑纺机一度经营困难。此刻,汤其伟接任郑纺机总经理,他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提出“化纤突围,棉纺增量,做强浆纱,多元发展,以诚为本,以德兴企”的经营策略。在他的努力开拓下,为洛阳实华合纤公司制造的年产5万吨涤纶短纤维设备打响了第一炮。随即,另一套年产6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在江苏吴江投产运行;2006年7月,3条年产5万吨涤纶短纤维生产线在印度安家落户。就这样,汤其伟上任的当年,完成销售收入16.99亿元,实现利润1935万元。第二年公司再上台阶,完成销售收入19.52亿元,实现利润2690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07年,企业各类产品齐头并进,新签和新增生效合同双超14亿元……汤其伟的技术创新和经营开拓成为企业宝贵的发展力量。

创新无处不在——张忠和

张忠和是中石化南华公司化机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从初中文化自学到本科水平,做了36年的质检工作,也做出了一个个创新之举。

在张忠和看来,创新不仅仅是科技人员的事情。蓝领也可以创新,而且应该创新。

他所从事的材料质检,因为总是有大量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所以,他的岗位总有一种鲜活流动的氛围。在他看来,创新首先是要有大胆的设想。再有细心的行动,反复的试验,认真落实技术,就会有一定的绩效;退一万步,即便失败了,也是一次经验的累积。

平时的细心观察,让张忠和总结了检测同一个材料的多种操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熟练应用这些经验,大大提高了材料的检测速度,也降低了检测成本。

一次,在检查进口材料的过程中,他使用了自己创新的安薄质检法,结果判定出了材料不合格,这让国外的材料商很不满意,也引起了大家的怀疑。有些人说,你又不是什么技师,凭你那些土方法就质疑国外先进的东西?

但是,张忠和坚信自己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他郑重承诺:如果是自己检测的问题,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结果样品被送到国外检验单位重新检验,果然是不合格,外方赔偿了1000多万元的损失。

创造不可复制的直销模式——迈克尔·戴尔

迈克尔·戴尔曾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之一,他创办的戴尔公司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第一,是世界领先的电脑系统厂商。

迈克尔·戴尔1965年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从小天资聪颖,人称小神童。1973年,当时还只有8岁的戴尔看到了一则广告,说经过一种专门考试,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环节,直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他马上就拿起电话申请,希望能更快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高中文凭问题,直接进入大学。无论是测试公司的人还是戴尔的母亲都认为那只是戴尔的一个恶作剧而已,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经历却深深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商业操作理念。这种着迷于消灭中间环节的个性,可以为未来戴尔越过中间商,创新地实施直接销售找到某种程度的解释。

在12岁那年,戴尔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的是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笔买卖,也是他第一次认识到消除中间商的巨大威力。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戴尔在以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然后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润,接着再改装下一台。

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在买进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多次交易后,戴尔脑子里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电脑商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这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1984年,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间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随后的几年,戴尔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断壮大,成为PC界举足轻重的新盟主,它的实力已与康柏、IBM这些业界元老们难分伯仲。这多半要归功于戴尔推行的低价直销经营策略。

戴尔的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不同于一般公司的是:戴尔公司迅速崛起并不是依靠领先的技术,它依靠的是一种观念、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一个并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实际上,戴尔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各种非议和潮流所包围,但是戴尔却不为潮流所动,而是抓住市场新苗头,预测市场变化,引导新的需求,正所谓取人之弃,独得其利。

1997年,32岁的戴尔已经成为得克萨斯州的首富。《财富》杂志将戴尔评为美国40岁以下最富有的人。据《财富》杂志称,他个人净资产高达214.9亿美元,“足够为每一位美国中学生购买一台电脑”。

戴尔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杰出成就,与那些神奇的软件和芯片并无太大联系,而是在于戴尔敢于逆流而上、取人之异。他最为世人所瞩目的一个伟大创举就是将大型计算机市场的营销策略成功地应用在了个人电脑市场之中,也就是通过直销进行产品销售,而这起源于他在生活中的留心观察。

由于戴尔公司富有创意的营销方式,使得它的库存周转次数是它的竞争对手的一倍多,这使得戴尔公司在占据市场方面具有了一种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优势。

根据分析家的预测,PC机直接销售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增长率也许将以原份额的50%递增。这也正符合了戴尔的预测:“将来的客户将越来越偏爱直接购买,而且直接购买能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靠发明技术创造奇迹的传奇人物——本田宗一郎

1906年11月7日,本田宗一郎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的一个铁匠之家。村庄的偏僻和家境的贫寒使本田宗一郎小学刚毕业就不得不自谋生计。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子承父业,而是只身一人来到繁华的东京去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本田宗一郎从小就迷恋机器,为实现摆弄汽车的愿望,他应聘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做了帮工。长达6年的帮工生涯,使本田宗一郎全面掌握了汽车的修理技术。1928年,22岁的本田宗一郎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汽车修理店。此后,本田宗一郎又改修理店为以制造汽车零部件为业的工厂,起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不料一场大地震毁坏了东海精机的全部厂房和机器。

然而善于捕捉商机的本田宗一郎却绝处逢生,作为一个技术员出身的实业家,本田宗一郎不仅有极其旺盛的创造热情和能力,而且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预见能力及冒险精神。他明白只有使发动机有力、耐用、廉价,才能使所产摩托车销量增加,为此他进行了数百次试验,最终利用微型发动机组装摩托车,并成功地研制出A、B、C、D型发动机。1947年底,本田公司正式成立。1949年,完全由本田宗一郎研制的第一辆本田摩托车诞生,被命名为“理想”号,这是本田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此后,本田宗一郎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一切从用户利益着想,研制出高功率、高性能、低污染的几代摩托车产品,逐步占领并风靡日本以及美国等海外市场。1961年,本田赛车在TT世界超一流摩托车大赛中荣获冠军,本田公司生产的摩托车跻身世界最先进技术行列。

面对登峰造极的成功,勇于开拓的本田宗一郎决定攀登第二座更艰险的高峰,那就是参加F1汽车大赛。经过不懈的努力,1965年本田赛车夺得了墨西哥F1大赛的冠军。此后,凭借低公害发动机CVCC的研制成功,本田在汽车行业同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其他蜚声全球的企业家相比,本田宗一郎完全是靠技术取得成功的。

本田摩托车受到用户青睐,主要是因为其技术总在不断革新,始终代表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型号种类齐全,能够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本田汽车也因其高技术低公害发动机的开发成功,独具特色地立于世界汽车之林。而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这位被誉为“摩托之父”的产业巨子虽不如松下幸之助那样擅长企业经营,却是位伟大的发明家。虽然只受过小学文化程度的教育,但他一生却获得了150多项专利。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设有一种荷利奖,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在机械工程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迄今为止,该奖项一共颁发过两次,1936年奖励了有“汽车大王”之称的美国人亨利·福特;1980年奖励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据此,人称本田宗一郎为“日本的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