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63

第63章 族规教争教案碑记(2)

夫道一也,故不纷,二则歧矣,歧则必离,不纷不歧而教立焉。清真正教肇自西域,衍于东土,由唐迄今历年所,独关东阙而来。自皇清定鼎之初,有铁率吾公念天道不遗品类,至教不隔方隅。开人馈之,蒙继不绝之绪,倡义举行捐资兴,远征学师建清真寺,同志者望风景,服教者,闻声踊跃。盖以道统,承先圣之传教化,遵古昔之制,宏纲巨节,灿然相陈,细目微言,凛然不紊,几冠婚丧,余则古不恭记。习以拜郎,称先冈,用师心道东诸一不下歧,且离则分其教也。惟其一而造化之几微隐显之体用性命之玄旨,以及条律教戒之文,圣智凡愚之分,万物精粗之理,不容诬也。而之人,人百其心,心百其用,必涉臆见,则流于歧道而不觉,所谓叛以毫厘,失之千里者,往往然也。

盛京南寺建立之百余年矣,其中服教遵行者,不下数百家。要皆遵古制则先型不稍涉近习焉。靴方游历之客,行习多时超本地服习之,人渐染或流行,是则。有碍立教之原来,建寺之初制。惟传教者巨细务准前规,服习者大小胥凛旧典庶,至教不纷,大道协一,所谓歧且离者,不致淆惑于其间矣。爰纪迹刻铭,永以为戒,相传不朽云。

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永禁三掌教世袭序”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碑立于康熙乙未(1715年),高165厘米,宽68厘米,现存济南清真南大寺大殿前厦南侧。碑文系抄录“济宁州礼拜寺碑记”原文,是了解清代伊斯兰教派的重要资料。

吾教自至圣立极,名曰清真正教。盖讲诸教弗讲之理,宣列圣弗宣之奥。道不可及,理无容加,故至圣后永不降圣。因理道俱备,至此极矣。

迨圣殁世远,惟赖学行并懋,奉命遵圣者,衍真铨于罔替,庶斯教之传久而无弊。此以知掌教之设,所以继圣而传教也。关系岂渺小哉!故立之不可少缓,承之尤非易易耳。安得拘于胤袭之说,而谓不学无德者可以冒昧胜任耶!矧人生不齐,有父贤子愚者,亦有父愚子贤者,即如努哈大圣人也。而生亚夫斯,忤父悖主之子,衍及后袭,愈悖愈远,即亚朱者、马朱者是也。若可以胤袭拘焉,将圣人之子若孙,皆可以圣人呼之乎?抑有作佛拜佛而生伊卜拉欣之圣子,且复育伊斯马仪之圣孙,乃必以胤袭拘焉,则逆命者之子若孙,又不得以圣人称之矣。

噫,大道无亲,体道者是。使胤袭之说行,则学浅行亏者,皆得藉肆意,使吾至圣之正教日晦,卒流于清失其清,真失其真,不止也,可忧孰甚。诸亲共虑及此,深以为患,遂请于大教铎常老师、李老师,均善其言。因为文勒石以垂久远。

斯举一行传之易易,使后之教亲,悉知掌教之任不可滥授,务推德学兼优者,始可维持斯教于不衰。倘有徇情而废公,含糊以姑容者,皆以此碑文正之。斯千百年后,道脉绵长,正教日兴,而清真永畅。

至圣幸甚,合教幸甚。

养心殿供奉钦天监夏官正掌理科务加一级薛宗撰

大清康熙岁次乙未中秋抄录济宁州礼拜寺原文碑记

济郡历邑阖教公立

山东济南北新书局侮教案及行政院通令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该碑记载了民国年间相继发生的北新书局侮教案始末,及针对案件行政院所发布的通令。碑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现存于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南侧抱厦内。为横碑,高268厘米,宽77厘米。

夫我回教,自唐初业传入中国,承命布道,遍及全国,历代相沿迨已千数百年矣。俗惯,几为汉化,其不同者,惟我教义耳。尤其禁食豕肉,特为严厉,以致教外人不明真理,妄加揣测,诽谤诋毁,屡见不鲜,诚憾事也。乃于民国二十一年六月闻有部次长曾仲鸣主编之《南华文艺》,在第一卷第十四期内引用西游记之故事,尤谓我回众喊为猪八戒之后裔。此时上海北新书局,又出《小猪八戒》小说一书,类同《南华文艺》。全体回民起于义愤,北平组织华北护教团,应代表,我济南公推穆君华亭参加晋京请愿,要求三项条件:(一)罢免曾仲鸣职。(二)严惩北新负责人及南华撰稿人娄予匡等犯。(三)勒令南华停刊、北新封闭等事。蒙政府俯允第二三条,惟曾氏连次道歉,并声明对该刊物仅属名义主编,无负全责,予免议,其他均已执行。并通令全国尊崇宗教布告有案,故志之以垂永久。

谨录行政院通令及批文铭勒于左:

行政院通令

“民族平等,信教自由。”为吾党之基本政纲。国民政府基于此项政纲,对国内各民族、各教徒,素来扶持、保护不遗余力。回教徒为中华民国重要成分,翊赞党国,劳绩昭著,夙为全国所爱重。乃查有北新书局暨南华文艺社等,流布侮辱回教文词,殊属谬妄,事端虽微,深恐远道传闻,引起误会,已令饬主管机关,分别依法严办,以儆效尤,而肃法纪。以后各种刊物,对于任何宗教,不得稍有侮视,政府于执法以绳之外,仍望各方咸知爱人敬事。蠲异就,兹国难方殷,尤应切宝,毋因细故而酿事端,幸共励之,此令。

行政专批字第233号,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八日发奉。

具呈人,上海回教各礼拜寺教长达浦生等为上海北新书局发行《小猪八戒》一书侮辱回教,请将该书局执行查封,一面通令全国严禁由。

呈悉查北新书局发行《小猪八戒》一书,故意传播、侮辱回教,应即发封,并将发行人编辑人及著作人,依法究办,已令行上海市政府分别遵照矣,仰即知照,此批。

云南华宁县盘溪北门清真寺“署宁州所出之告示碑”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盘溪古名“婆兮”,为滇中知名古寨。北门清真寺位于南盘江畔,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现寺内右墙上嵌有石碑两方,其一为署宁州所出之告示,碑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记述官府“永不许再行新教”的镇压措施。

钦加同知衔,署临安府,宁州,备补呈贡县正堂王。为出示晓喻事。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二日,奉督抚部堂院谭密札,为札饬严密查拿事。照得本部堂院访闻,前在甘肃叛党回民、他郎之阿轰马成麟之子马永才,现由甘肃窜回,藏匿县河西,潜在该州婆溪地方,妄言真人出在伊教,煽惑愚回;并有私藏军器,欲与老教回民滋生事端等情,实属愍不畏法。除饬河西县严令获办外,合即密札,为此,札仰该州即便密饬婆溪回民首事,查明该犯马永才,如果尚在婆溪,立即捆拿送案,讯供收禁,禀候核办,勿任漏遗。如有被诱之人,亦即出示晓喻,无为所惑,自取灭亡。切切特札,等因奉此。当即谕拿马永才,出示晓喻在案。嗣据马周等上控马会甲无事生端,造谣害众,各蒙大宪,批州审办。十一月十四日,复奉抚部院谭密札:为密札拿办事。查前因访问逆回马成麟即他郎之阿轰之子马永才,已由甘肃潜回该州属婆溪一带,妄兴新教。当经札州示谕,并即严密查拿。嗣据马治才等呈控纳开喜等以无事生端,复以滇省回民只分良莠,不分新教老教。批州饬讯,究明详办各在案。兹据回绅马廷云等来辕具呈,马永才之党马周、马治才等拉毁告示,并马永才系其接回;东沟婆溪一带,种种怪诞,年轻妇女,暗室传道,敛物宣淫。又由甘肃带回纸飞子数驮,妄言惑众。前因马周奉押,新教已翻拾陆家,今虽释回家,复观望等情。本部院查所呈如实,即属邪教。除呈批府转行拿究外,合即密札,为此,札仰宁州王署牧遵照,立即严密访查。果有确据,悉准免究;倘无确据,即照案传讯办理。并出示晓喻回众,各安旧业,毋惑新教,毋相猜忌生事。仍严拿马永才,务获究报。切切毋违。特札。等因奉此。

本署州于十二月初九、十日,等案审讯,将原被告之马会甲、马周等禀公研讯,备悉各情。断令革出以嫫马德安,准老教另请人充当。禁止邪教,凡入寺礼拜,皆遵旧规。以后倘有再行新教者,准汉回绅耆禀官究办。该造具有遵依甘结在案。除将审断缘由通详请示办理外,合行出示晓喻如此,仰该回教绅民遵照。嗣后,永不许再行新教,皆遵旧规,仍亲和好,勿相猜忌,各安本分,是尔等之福也。本署州有厚望焉!切切勿违。特示。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示

云南华宁县盘溪北门清真寺“甘结”碑二方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盘溪北门清真寺右墙上嵌有的两方石碑,其一为光绪十八年(1892年)“署宁州所出之告示碑”,另一方为王知州的堂判和新旧两派所具的“甘结”碑,对了解盘溪新教的历史有参考价值。

宁州正堂王堂判据马周、马会甲等两造当堂供明,愿革去现当以嫫之马德安,即马周之胞弟,任凭老教之马会甲等另请人充当以嫫。马周等入寺礼拜,皆从古规。老教人等不许入新教,新教改归老教。皆愿具‘永远不敢滋生事端’切结。如以后有翻异滋生事端,惟今日到案之原、被(告)人等是问。具结了案,候本州通禀存案,请示办理。

光绪十八年腊月初八日奉批。

甘结一云:

具甘结:新教马周、马治才等,均系华溪老丁庄移居婆溪乡住。今于州主大老爷台前投递甘结。实结得马会甲、马登甲等上控,蒙恩当堂审讯明确。回民等实系新教,饬令严禁在案。新教仍归老教,永远不准再行新教,亦不敢私设教堂,聚众妄行。进清真寺礼拜,听从老教遵行,自不敢另行邪教,亦不敢滋生事端。至于以嫫马德安革出,永不准新教充当掌教,另凭老教请公正之人充当。俟后倘有再行新教者,仍随汉回绅耆禀官严办。如违甘罪,结状是实。

又一云:

具甘结:武生马会甲、马登甲等,均系婆溪乡住。今于大宗师台前投递甘结。实结得马周、马治才等上控,蒙恩当堂审讯明确。马周等实系新教,饬令严禁在案。新教仍归老教,永远不准再行新教,并不得私设教堂,聚众妄行。进清真寺礼拜,听从老教遵行,自不得另行邪教,亦不得滋生事端。至于以嫫马德安革出,永不准新教充当掌教,任凭老教另请公正之人充当。俟后倘有再行新教者,仍随汉回绅耆禀官严办。如违甘罪,结状是实。

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十日众回亲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