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7207400000066

第66章 回民墓地碑记(3)

14号碑:1978年发现于陵水县土福湾村附近的送路墓地,现存陵水县博物馆。珊瑚岩石墓碑,高43厘米、宽42厘米、厚9厘米。顶部突起五峰,中峰略高;单面雕刻,上部为一个圆圈图案,圈内浮雕铭文,中部浮雕一行铭文,铭文左侧有一颗星形图案。译文为:

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古兰经》55:26),这是……坟墓。……斋月日。

15号碑:1982年发现于陵水县土福湾村附近的送路墓地,原址保存。珊瑚岩石墓碑,高60厘米、宽58厘米、厚13厘米。顶部突起五峰,中峰略高;单面雕刻,上部为植物烘托一个圆圈图案,圈内浮雕铭文,难以辨认;中部浮雕二行铭文。译文为:

……丁·萨马·本·亦思马仪……的坟墓。……于12月。

16号碑:1982年发现于陵水县土福湾村附近的送路墓地,原址保存。珊瑚岩石墓碑,高36厘米、宽35厘米、厚10厘米。顶部突起五峰,中峰略高;单面雕刻一个圆圈图案,圈内浮雕铭文。译文为:

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古兰经》55:26)。

17号碑:1978年发现于陵水县土福湾村附近的送路墓地,现存广东省博物馆。珊瑚岩石基碑,顶部突起五峰,中峰略高;单面雕刻,上部为植物烘托一个圆圈图案,圈内浮雕铭文,中部浮雕一行铭文,下部雕刻Z字形图案带子。译文为:

除安拉以外,没有可崇拜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凡在大地上的,都要毁灭。惟有你的主的本体,具有尊严与大德,将永恒存在(《古兰经》55:26-27,文中缺少一些字母)。

云南大理州“昌宁清真寺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碑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现存昌宁猛庭寨清真寺,为石灰石质,字迹模糊。

立碑之记,恐后回教子孙迷失坟茔、墓志,故此碑以圭永久。于顺治拾陆年沾朝恩,系永昌府保山县管下清真教民数十余户,右甸猛庭、猛能二寨住座,曰:回辉所居之处,必须先治清真寺,后治坟。只得备价买到头人杨名下田头荒地一块(下缺)

康熙陆年买到猛弄寨奔大头人名下荒地一块(下缺)

康熙贰拾叁年仲秋立

立碑人金柱

杨昭信

马建秋(下略)

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大白邑二甲山马姓墓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尝思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存者。马氏者,陕西原籍之所也。自始祖元清万历年间宦游入滇,而潜河西西乡大白邑,置田园、建大厦、课儿诗、书其家人清白之风,舆雍正年间六世祖增美、德美立石。咸丰六年变乱,无人看守祖茔,碑墓又被人折毁。于光绪乙巳秋,裔孙福寿统族众重立行述序之。

云南昆明“重修咸阳王陵记”民国六年(1917年)

该陵园历时七百余年,明末清初遭兵燹被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修,乾隆年间又扩建。清末寝殿及前亭、后享堂已不复存,袁嘉谷所述即民国六年所见。

历庄开滇以后二千年迄于今日,滇之声名文物与中州同彪炳者,谁之功欤?曰:唯元咸阳王之功。王治滇六年,心滇之心,事滇之事。至元十年卒于滇,葬鄯阐北门,距今会城东南十里。而进滇之人,思慕于王,瞻拜凭眺,往往徘徊陵下,不忍去,盖七百年如一日矣。谷尝驱车道左,见丰碑隆崒,宰树森森,有屋数椽蔽风雨。磨鼯狐兔之迹隐见衰草苍烟中。问之故老,知咸同兵燹之故。考元史列传,王葬之日,百姓巷哭,交趾王使十二人齐絰,为之致祭,哀号震野。当日之盛可知。康熙中,范督承勋,王抚继文,许集弘勋,封之树之,堂之庑之。当日之再盛可知。今乃令王陵颓废若此耶?王建黉宫,开六河,六河依然,黉宫复振,今独令王陵颓废若此耶!民国元年春,昆明保君廷梁任地方自治长,慨然有重修之议,越六寒暑,始竣厥事;滇人咸乐赞助之。陵崇八尺,碑四周作方矩形,碑下有台,墼以石;台下纵横各三丈许,缭之以垣,垣外通衢在焉。谷敬为题墓道曰:“咸阳王陵”。复举修陵之始末与陵式之大略,悉记之,以表滇人思慕之永,且以彰保君蒇事之勤,俾后之君子览焉。若夫王之世系政绩,载在正史,别刊诸石,不复备书。

石屏袁嘉谷撰并书

民国六年八月一日

云南“迁葬清咸丰丙辰年昆明五方被难回教亲友碑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清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云南地方官府在昆明疯狂屠杀回民2千多户,计男女老幼8千多人。后人将被难者尸体散埋于南门外等处,同时立有《清咸丰丙辰年昆明回教被难先灵墓》阿汉二文并书墓碑。1944年,昆明回众将上述各处墓冢迁至大西门外上麻园清真公地,俾合为一冢,围石勒碑,志记事件、慰藉先灵。马聪撰文,李玉珍分两石刊刻,下部为汉文,上端各刻两行阿拉伯文,是研究“丙辰之变”的重要材料。

清咸丰丙辰之变,昆明五方被难回教亲友二千余户,男女老幼二万余人。其瘗骨之所,原在南门外大梵宫树、韭菜地、吴公岭及北门外等处。其瘗韭菜地者,后移大西门外腾越享堂。兹同人等以昆明回众先年怆遭屠杀,其骸骨复散埋四方,不惟四时祭扫寻觅为难,而其冢亦渐就倾圮,父老过之常有流涕者,将来难保无湮没其迹之感。因是与马君观政等同谋迁葬于大西门外上麻园清真公地,俾合为一冢,围石勒碑,以妥先灵而使后人易于认识。马君观政九十余龄,老人也,其于咸丰丙辰事变身经目睹,知之较详。冢既成,乃据其所载事实,并参以平昔闻诸父老者撮述其梗概,以涤诸先灵之沉冤,而并告后世子孙,俾藉是以资警鉴云。

夫汉回皆中国种族也,宗教虽殊,而同为中华之国民则一。乃曩时督、抚、司、道及团练大员徒持畛域之见,以石羊厂汉回争厂之衅,竟袒汉抑回,昧焉罔察,遽下屠杀之令。先自省会发动,于是平素不逞之徒,均乘机以搜杀为功,将省垣内外,无罪回众绅耆及各县客于省垣回商一朝而殄杀之,历两昼夜乃已。此咸丰六年四月十六至十八日事也。时总督恒春,巡抚舒兴阿,藩司青(清)盛,皆满人也。十九日,青(清)盛母出见妇人被害者,赤身刳腹,横卧街衢,胎儿犹蠕蠕动,骇极归责,青(清)盛乃出示止杀。除死者不计外,仅余老弱男女六十余人。呜呼,惨矣!既而三迤回众赴省申雪,请惩祸首以申冤愤,而当局不省,乃有丁巳年之变。当时恒春登城睹状,叹曰:“天道好还。”遂自缢死。自是以后,全滇鼎沸,大乱二十余年而后定。计自咸丰丙辰迄于民国甲戌,已七十有九年矣。滋幸共和肇造,五族一家,省会元气渐复,而回教之民得以休养生息,亦较昔时尤盛焉。

盖尝考之中国回民,自隋、唐后大都以汉族而信奉天方伊斯兰教者,总计全国宁止数千百万。彼曩时滇省当局庸,讵知回教非滇南一省有之,我安能悉数杀之者耶?又岂知滇南回教非昆明一邑有之,我亦安能悉数杀之者耶?浅见寡谋,罔识大体,事前既无公平处置之方,临事复师心自用,张皇失措,致使滇省汉回互相水火,死亡几尽。迨大局糜烂不可收拾,而彼当事者一则饰辞诿卸,一则冥鸿高举,对于滇事如秦人视越人肥瘠,漠然无所动于中也。顾种因食果,天理昭然,舒兴阿北归后竟肌肉自脱而死,其他如青(清)盛等辈之助桀为虐者,亦皆不得其死。然且多祸及其后人,其报施之不爽也如此。

嗟夫,滇人何辜,遭此浩劫。追维往事,诚不禁凄然以思,悚然而惧矣。滇垣五方清真寺,兵燹后已复其四,寺中常住产业,要皆前清丙辰被难诸先灵之所遗者,崇德报功,理所宜尔。现共同议决,每逢四月十六、十七、十八等日,咸就各寺设坛,讽经追荐,并于春秋四季往省其墓,而随时培护之责,由清真公会担任之。以后各先灵后裔,有能自振拔,或乐善君子追怀诸先灵无辜被难之怆,更表扬而光大之,俾垂于无穷,是又同人等所馨香企祷者耳。是为记。

云南回教俱进会昆明清真公会及绅耆士庶等全体公立

陆军中将前云南省政府委员兼云南盐运使马聪敬书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仲夏月上浣穀旦

李玉珍刻

贵州兴仁县回民购置义地捐资碑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贵州的回民不多,主要分布在贵阳、盘县、威宁、兴仁等市县,但聚居之地,都建有清真寺。如兴仁县三家寨清真寺就系哲赫忍耶第七代导师马元章游视教务至此,在当地龙姓土司帮助下所建。本碑反映了兴仁回民集资购买穆斯林墓地的史实。碑高109厘米,宽62厘米,现立于县城西南1公里新坟山上。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己亥仲春望月立

谨将各姓捐资置明沈姓马家地名天方义坡,其地上抵顶边以熟地为界,下抵沟以南京庙田为界,左抵烈宫义冢为界,右齐顶边以岭外植石下至熟地顺梗横北抵大路直下为界。各芳名功列于后

海南“粤峰公墓志”约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

蒲氏,是世居海南的回回望族。粤峰,是蒲氏家族两大房之一、乐善祖房的长房、四世祖。故该碑是了解研究这一家族的重要资料。此碑立碑年代不详,据碑文内容,墓主与其夫人陈氏合葬于明弘治十五年春,碑大概立于此时。

处士讳源,字德清,号粤峰。其先本回纥人,务文化人中国。三世,元历官宣慰使;六世,历官,至潮州路提领,后子孙累袭潮判。元季,曾祖宗达隐居南海山南堡,后迁沙丸堡甘蕉,遂世居焉。处士隐德弗耀,耕读自怡。性简静,行高洁,不骄不媚,无异无同。涉猎经史,尤长于阴阳,家人多仰慕焉。妣配恩州堡望族陈绍祖四女。陈氏贞洁勤俭而成家业。处士先考,讳观美,妣杜氏生处士于永乐辛丑六月十一日亥时,终于弘治庚戌正月十四夜子时,陈氏生于永乐戊戌四月初五日巳时,终于弘治丁巳九月十四日丑时。兄弟二人,处士居长。子男四人:璧、钊、玙、剑,各有成立。一女适山南堡孔谅。孙今九人,其后愈出而愈盛矣。择辛酉十二月甲子吉属壬戌春,合葬于野猪冈巳向之原。李文溪,处士外甥也,谨为铭曰:“处士之流,公卿之裔。以道自高,以德为贵。福寿骈臻,子孙昌炽。佳城峨峨,世泽绵绵。仰兹潜德,亿万斯年。”

附:中国回族匾额楹联选辑

北京市

北京牛街礼拜寺

牌匾敕赐礼拜寺(清康熙年悬挂的金字匾,已被毁)达天俊路牛街礼拜寺率由旧章

对联七日五时到此且勿妄想;三才万有其中自有纲维。

北京东四清真寺

牌匾清真寺(明景泰元年代宗皇帝朱祁珏题)

北京市花市清真寺

牌匾洁静真微(清兵部尚书兼都察院都御使马新贻)清真无二(民国十二年马福祥题)敦睦古风认主独一虔诚圣训

对联稽首空中全凭心地;脱履户外立定脚根。

北京禄来仓清真寺

牌匾耄龄幡然,译经讲教

北京马甸清真寺

牌匾清真不二

通县清真寺

牌匾万寿无疆(清木匾)

昌平县西贯市清真寺

牌匾灵感昭著(慈禧太后题匾)忠输亲上(光绪皇帝题匾)奥妙普慈(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题匾)

天津市

天津清真大寺

牌匾化肇无极(清汉白玉石匾)进德扬辉(清代砖匾)追踪修业(清代砖匾)清真二无(康熙四十二年马进良题赠)万品昭诚(雍正年间)至诚无息(乾隆年间)性安执复本源共溯独契真诠恪守清真无声无臭恩同覆载真宰一原教典常昭(以上8匾均清嘉庆年间题挂)崇恩庇佑无始原有(以上2匾为清道光年间题挂)无能名焉(清咸丰年间)却妄归真守先待后为主的能知洁净精微古今共由静参位育巍巍荡荡(以上7匾为清同治年间题挂)其尊无对真实无妄怀清履洁普今独后在明明德显仁藏用君恩万古万有根原精一执中顾諟明命(以上10匾为光绪年间题挂)古教可尊(辛亥革命后)

对联上赐真经,明觉先后今世后世通解;圣教正传,顺主利人天道人道并行。(清康熙年间题)

帝鉴匪遥矢冰兢于日明日旦;圣言可畏诚昭信于勿二勿三。

帝德清净无为,遵王道之荡荡平平,亿万人胥归化育;圣教真诚不二,阐经义之原原委委,千百世共修栽成。

(以上2联为嘉庆年间题挂)

道本尽人合天,愿时时索解无穷,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功在承前启后,俾代代维持不敝,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探执掌造化之源,妙无极而成太极,虽天地不过一物;论策励躬行之事,抚今世以待后世,合人神共此三缘。

先真衍脉接新传奥旨微言发蒙有本;后世来身承榘训正心诚意受益天方。

妄诞无一言三十册明降天经何虑歧途迷向往;真诚不二念数千里远垂圣教须知正教懔遵从。

(以上4联为同治年间题挂)

运无极开太极化人化物化化无息;含理世定妙世造天造地造造有原。

天津金家窑清真寺

牌匾清真无二造化无极

武清县杨村清真大寺

牌匾至公至慈(清同治)义在清真大哉乾元开天古教

河北省

山海关清真寺

牌匾朝朝无穷道合中庸(左宝贵赠)纯则不已(以上3匾均为明清名人所赠)

对联化人化物能化化;生天生地更生生。

迁安县建昌营清真寺

牌匾普慈世界天堂正路太初之初松风水月(清回族名将哈元生将军赠)彼善西方真宇隆恩

对联清在个中一片冰心参本色;真寻像外三更水月悟根源。

怀柔县沙城镇清真寺

牌匾古今正教

香河县香椿营清真寺

牌匾当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明永乐年间制龙牌)

大厂北坞清真寺

牌匾改过之室斋戒神明之殿日曜堂金曜堂修身之厦元吉之厅天心桥一阳井大道之范众材之林(以上均是1922年当地知事为该寺所亭阁桥院题名)

大厂县南寺头清真寺

对联清真正教自古传;真经奥妙万代传。

学问无穷得一步知一步趣味;光阴有限闲半日少半日功夫。

保定清真西寺

楹联(横额)普慈今世,特慈后世(柱联)贵圣贤在西域传经典兴古教认主独一;众穆民来东土遵圣行守清真归信无二。

(横额)天方在望(柱联)主总无形心可悟;事留退步品真高。

对联掌握天人,用著于万象既形之后,大无外,小无内,莫非本体之流贯;纲维理数,体立于二气未肇之先,前无始,后无终,总是妙用之弥伦。

保定市头台清真寺

对联真主大能造万物;至圣大诚传真经。

易州清真寺

牌匾易水桃园

洞天福地(匾文如右):庚子之变,洋兵来易,其不守约束者,不免肆扰,妇孺无所逃避,幸清真寺内有隙地一方,经执事结庐覆庇,赡以糜粥,夜则支更,昼则环卫,旬余无稍懈。其尤难者,人声鼎沸,恐被知觉一堵之蔽,掌教诸君苦心劝止,甚至环拜跪泣,俾数千众保命全节,其德甚莫大焉。不仅身受者眷结图抱,即局外人亦感德无极矣。丰寄居兹土,眷亦得庇其间,故谨记其事,亦酬其事,亦酬其德于万一云尔。

对联猝来五国雄兵,叹浩劫逼人,孰克拯难水火;幸托一方福地,乐善怀无我,同饮谊薄云天。

泊头市清真寺

牌匾清真垂教(清乾隆年张之洞献)清真(清太子太保七皇子题)清真长明(世袭衍圣公题)

泊头清真东寺

牌匾同达至普清真座教

河间瀛州镇清真西寺

牌匾道衍天方唯一唯真

威县黄街清真寺

牌匾清真正教圣教唯真清真无二

大名县南关东街清真寺

牌匾礼拜清真体认独真惟静唯一

对联九陌红尘飞不到;一心白水总无歧。

大名县南关南寺(西杨村清真寺)

牌匾治化先天(清同治六年挂)

大名县金滩镇南清真寺

牌匾普慈今世

大名县马时庄清真寺

牌匾开天古教

邱县邱城镇西街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