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法国提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目标:提高全体青年男女的普通教育水准;使职业技术教育更符合国家需要;学校应当培养公民。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规定,幼儿学校(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美感的启发、对身体的意识、对灵巧动作的掌握和对集体生活的学习,发展幼儿的语言实践和开始出现的个性”;小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儿童在读、写、算方面进行基础学习。扩展儿童的时空观念,进一步认识现代世界的事物和自己的身体。初步学习一门外国语会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
法国通过尊重人权教育、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勇气,为人生做好准备。法国的责任公民教育中强调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教育,培养孩子们做人的勇气,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己,把眼光投向社会、投向世界。并且认为,只有具备高度的自尊自信,“时刻不忘自豪感和尊严感”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责任公民”。这种新颖别致的教育风格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较快地适应世界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学习成绩和很强的生存能力。
法国人认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学校应当培养公民”是法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因为“现代法兰西共和国同我们前辈所处的共和国一样,不能没有热爱共和国的原则和法律的公民。这就是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为了培养这样的公民,应让学生的各种可能性得到发展,使其形成自己的人格。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表现他们的想像力,发展其创造性想像和对世界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关心,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关系。
例如小学生要熟记社会生活领域的基本准则,讲究文明礼貌,熟悉全国性和地方性机构,初步了解人权和国际关系的性质。通过历史和文学课的学习,初中生要了解作为共和国基础的社会准则,国家宪法和机构的职责,本国历史及其发展中的里程碑;知道有关公用事业、世俗学校、国防和税收制度以及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方面的知识。1995年1月,法国国民教育部颁布新的中小学教学大纲,规定小学公民教育课的目的是:第一,尊重自己和他人(在出身、人格和财产方面,应该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尊重每个人的思想表达)。第二,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生活环境(消费教育;实施卫生、安全条例,健康教育;环境管理入门教育以及人类生活环境和公共财产教育等)。第三,认识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原则及规则,学会承担责任,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班级和学校的公共生活规章制度,同学友情,相互帮助,共同合作;责任感,努力和勤奋工作的意识)。
为加强学在社会生活中能力的培养,早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中小学就建立了由学校和家庭联合组成的“学校共同体”。《教育方针法》指出,“学生家长是学校经常性合作者”,“是教育共同体不折不扣的成员”,为使今天的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学校与家庭应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发现世界”是新设置的一门课,其目的是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最初的系统认识。幼儿学校的儿童通过共同生活、学习说话和写字来“发现世界”,并发展处理有关日常事物的能力。
比如,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如何使用通讯工具(电话)向有关机构(如医疗急救中心)报告请求援助,知道全国急救中心的统一电话号码是“15”;正确说出自己的姓名、事发所在地点,简单描述发生的情况,包括周围的环境,回答医生的提问等。小学生要求了解时间、空间和他们熟悉的环境,依靠想像或周围的情形,学会从中有所发现。教师帮助学生体会生活的环境及周围的各种物质,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制定小发明小创造方面的技术计划。如物质世界方面,让儿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水,包括冰、水、蒸汽等不同形态,空气的存在等。
根据当今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和变革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法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法国教育注重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进行无限度的知识堆砌和百科全书式的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传授学习方法;在适度减少授课时间的同时,要加强选修课教学、小组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提高传授知识和学习效率;减少和避免基本知识的重复讲授,加强各学科内部及各年级同一学科间的纵向衔接和横向联系;寻求各学科间的结合与平衡,以减少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对立”,将技术知识整合到各教学阶段的基本教学之中。
法国政府负责学校教育的国务秘书罗亚尔夫人在谈到《建设21世纪学校》计划时指出,要加快中小学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希望通过逐步推广四天学习制,保证少年儿童“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总之,通过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和有效的教学形式,使理论与实践能够较好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身心健康发育成长,为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顺利踏入社会和从事职业生活做好准备。
1994年法国小学教学大纲提出应培养儿童的三种能力:第一是普通能力,包括言行举止和获取方法的能力;第二是掌握语言的能力;第三是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各门学科的知识,又具有掌握各自特有方法的能力。言行举止方面,要求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和自主性,初步认识社会生活。要求低年级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家庭是不同的;在与其他儿童和成人的对比中,引导儿童懂得自己应有的行为举止,如注意听取别人和教师的意见,有意识地发言,遵守班级生活规则等。让学生识别人类文化遗产的多样性,除了解本土文化外,还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的文明和文化,以丰富他们的文艺创作,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表现的需要。无论校内或校外,学生都应懂得和遵守公共生活的准则和规范,以利于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健康教育、消费教育和安全教育。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学会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谈话,表达和论述个人的行为、态度和创作作品。高年级学生应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述、描绘、询问、解释和提出论据;按照记忆的事情讲述一篇散文或朗诵诗歌。学习方法方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习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幼儿学校使儿童学会一些常识,发挥其潜在的可能性,逐步形成其能力。在与儿童的共同活动中,教师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数学课,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会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分析简单探求的问题,选择解决问题必要的数据,求助于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清楚地叙述结果等。高年级学生在较多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辨认、挑选、组织和处理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据,提出和交流自己的推理方法及结果;提出有关某一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论据;在一个真正探索的问题中,提出有创意的方法。这样,从小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法国敦刻尔克市几所中学,他们的教学楼、宿舍楼看起来很一般。但他们这些学校的实验室、实习车间绝对是一流的。尤其是敦刻尔克市欧洲中学,这所中学有几栋实验大楼,还有一个像标准田径场大的汽车制造实习车间,有一流的实验设备,这所学校可以自己制造汽船,他们与中国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共同开发新的汽车部件,学生在实验室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法国教育很注重教学实习,在法国,高二年级结束后,学生就先读两年预科。在两年的预科学业中,学校会安排学生与今后选择职业或上大学选择专业具有导向作用的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今后想从事的职业的特点。实习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个自己想工作的单位申请,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科研机构,甚至是市政府。各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实习都要极尽所能精心安排。实习结束时,单位要出具实习鉴定,实习鉴定是学生上大学和就业的必备材料,由于法国大学是宽进严出,所以实习鉴定往往比高考分数还重要,关系到学生的一生。
“星期三现象”——法国素质教育的缩影
在二战以后,法国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它包含体育、公民义务与权利、道德、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不仅寓于学校教学中,也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在法国人看来,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部门重任在肩,义不容辞,而各行各业也尽其所能,乐于贡献力量。法国的“星期三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上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如果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到博物馆看一看,那里简直成了学生专场,一群一群的小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这个独特的“星期三现象”可谓是法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一、国立博物馆里到处都是中小学学生的身影
法国学校的节假日相当多。中小学每年都有七、八十天的暑假,此外,还有四次连续10天以上的假日,加上法国的全国性节假日还有10几个,假期总数近140天。按规定,学校每周上10个半天以上的课程,有的学校星期三与星期六下午没课,有的学校和中国一样实行双休日。
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和艺术素养,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国立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
在“博览”教育思想指导下,中小学生纷纷走向社会文化设施机构去“博物览胜”,汲取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法国的博物馆比比皆是,各类展览会也终年不断,这些地方便成了广大中小学生的“活课堂”。在著名的卢浮宫里,成群结队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赏着一幅幅作品。
法国的国立博物馆对18岁以下的公民免费,这就成了中小学生常去的场所。在海洋与非洲博物馆,学生们经常去了解海洋生物的习性、非洲文化遗产及与之有关的科学、历史知识,也常常静静地坐在地板上练习素描。自然历史博物馆坐落在巴黎植物园里,这里的动物骨架展厅、热带植物园、动物园、进化馆是小学生参观的常规项目之一。在进化馆,学生可以看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可以看到动物的演化,例如羊的成长和羊毛制衣的过程。卢浮宫的参观者每年达600万之多,其中,学生占半数以上。为此,卢浮宫为学生及各种各样的参观者免费准备了各种文字的参观说明(2001年,在国务院的资助下,卢浮宫开始有简化汉语版)。成群结队的学生除了参观宫内的珍藏外,还专门参加卢浮宫为学生专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其中的一项活动是“艺术车间”。所谓艺术车间,并不是工厂的车间,而是卢浮宫专门为学生开设的专题活动,如“了解遗产”、“认识植物”、“古埃艺术”等。卢浮宫有众多别出心裁的服务项目,“艺术车间”便是其中之一。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既为成年人,也为学生服务。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它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厅室,中间有一个工作台,周围是放置用具的大壁架。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车间”活动主要凭借卢浮宫的资源。例如,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讲解其风格,回到“车间”后,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像中的花园。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在艺术车间,备有各种与主题有关的各种材料、模具,除了听讲解、参观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参观看到的东西。这种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一项特色服务是少年出版物。卢浮宫出版社出版的介绍新展览的书籍有成年版和少年版两个版本,少年版的文字简洁明了,还有许多启发式的提问。
第三项特色服务是教师培训。全法的中小学教师均可免费到卢浮宫接受三天至一周的艺术史培训。培训期间,教师可借阅馆内的图书音像资料,由资深馆员引导参观,聆听专题讲座等。
二、科技城是学生科技知识的要地
科技城全称“科学与工业城”,位于巴黎市中心东北部的19区,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自1986年建成以来,作为一个集科技展览、动手实验、资料阅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馆,对包括学生在内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开放。每年接待300万参观者,中小学学生占40%。在科技城,可以了解到光和电的特性、如何利用水发电、人体结构、飞机的制造、汽车的历史、教育的发展、住房的演变等等,还专门为12岁以下的中小学学生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以一个半小时为单位开放。这些活动通过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动物、植物、人类的发展、太空等,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强青少年的求知欲。
在巴黎维莱特科学城三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有一家专门为15岁以下的儿童开辟的“少年儿童工艺厅”。在这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工艺厅里,孩子们可以模拟工业生产中现代化的操作程序,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亲自体会设计原理,了解发明者、设计者以及工程师们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工艺厅里安置了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等实物。如两米多高的云雀直升飞机,法国第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的一段生产流水线,用于设计自行车和设计自动化程序的电脑设备,运转中的雷诺汽车发动机,以及制作包装盒的机器等等。这些实物无一例外都是生产中实际使用的设备。孩子们在这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设计,就像真正的工作人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