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圣经文学二十讲
7229100000015

第15章 方舟(2)

挪亚方舟带来的慨叹不一而足。在中国文坛,恐怕独他说到了问题的点子上——这个人,便是鲁迅。他在《摩罗诗力说》里指出,“挪亚独善其事”,是“得密诏而自保于方舟耳”。这话,颇又有兼及康有为得光绪帝衣带诏而顺利流亡的意思。

3.不要忘记一个重要的尾声

挪亚方舟的玄奥,令人永远回味无穷。这是圣经文学作者超群卓绝的又一例证。

然而,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尾声,即被耶和华誉为完人的挪亚上岸后,他马上找了一些石头,搭起一个祭坛,杀死了一些走兽和鸟类开始献祭。看啊!天上出现了一道巨大的彩虹,照亮了天际。这是耶和华给他忠实仆人的一个信号,允诺他们将来的幸福。

此后,挪亚和他的儿子闪、含和雅弗以及他们的妻子重操农夫和牧人的旧业。他子孙满堂,家畜成群,过着平静的日子。

不过,很难说这场刚刚经历的灾难是否让他们吸取了教训。因为挪亚有一个葡萄园,自己酿很好的葡萄酒。而一旦饮酒过量,酩酊大醉,他跟一般的酒鬼也没什么两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老父感到难堪,但对此并没什么过分的表示。但三儿子含却以为是个大笑话,还大声嘲笑,态度相当恶劣。

挪亚睡醒后对此十分生气,就把含赶出了家门。犹太人相信含去了非洲,并成了黑人的始祖。由于这个缘故,犹太人对黑人十分鄙视,而这很是有欠公道。

在那以后,我们就很少听到挪亚的事了。他的一个后代叫宁录,是有名的猎户。《圣经》上对闪和雅弗的下落没有交代。

也许耶和华对挪亚大失所望,也许是作者不愿再谈由义人变为醉鬼的挪亚。

4.亚伯拉罕的感悟

闪和雅弗的后代做了一些让耶和华十分不快的事情。他们好像一度移居于幼发拉底河谷地,并在后来建了巴比伦城。他们喜欢在土地肥沃的地区生活,并且决定建造一座极高的塔,作为本族各部集结的地点。他们烧制砖块,并为巨大的建筑结构打好了地基。

但等到建造神庙和塔的时候,各个部落的神祗却为地位高低发生争执,并由神的争执引发人的争吵。齐心合力的局面只维持了极短暂的时间,又不欢而散了。那塔原是为了纪念统一与和睦而建的,但只建了一半,人们便吵散了,塔也停工了。原来,耶和华并不想让他们老是定居在一个地方。人应该到世界各地去居住,而不是仅仅蜗居在一个小小的河谷。

当人们正在巴比伦塔上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耶和华突然让他们说起了不同的语言。他们忘记了原来共同使用的语言,一时间,脚手架上到处都有人说着别人不知所云的话。

想想看,要是工人、工头和建筑师突然开始你说汉语,我讲荷兰话,他用俄语或波利尼西亚语,这房子肯定就没法盖了。于是人们就放弃了聚居于一座塔下、建立统一国家的想法,用不了多久就散居到各地,连地面上最偏远的角落也都有人居住了。这座半途而废的高塔有人将它视为不祥之物,认为它是“变乱”的根源,所以称它为“巴别塔”。

在这里,耶和华不让人与人沟通,不让人造城塔。他让人们互相猜忌,互相反对;最好言语不通,南辕北辙,什么事都干不成。不过,我们要注意到上帝反对的原因是人们想建造的是一座“塔顶通天”的塔。而天,则是上帝的天堂,这岂不是捅天堂的漏子?

在示拿发生分裂以后,挪亚后裔中的一支,也就是希伯来人中的一支,便迁出那共同建造的城市,走到幼发拉底河的下游,发现一处富饶的地方,便在那里定居下来。那里就是迦勒底的吾珥。后来亚伯拉罕就生在那里。

亚伯拉罕是一位先驱。

《创世记》第12章到第36章,写希伯来人的族长制社会。其中的主要人物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是他们民族的开拓者和民族历史的创始者,他们代表上古父权制氏族社会。故事引人入胜,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并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的故事是传说,也是历史。他们的名字和事件,可能是欠真的,是由想像产生的,是人民所创造的。例如他们的始祖名叫“亚伯兰”,就是“高祖”之意,后来改称“亚伯拉罕”,就是“万民之父”的意思。这好比我国传说中的“神农氏”、“有巢氏”和“燧人氏”,显然是后人因他们的功绩和地位而给予想像的名字。他们的事迹,大体是可能产生的历史事件,但细节则多想像成分。如当人力不及处,神力就显现出来了。希伯来人相信一个神——耶和华,所以,在希伯来的传说故事中,不断出现耶和华的奇迹。对于希伯来人讲,最受耶和华宠爱有加的就是他们的“高祖”亚伯拉罕。最值得希伯来人崇敬的也是亚伯拉罕。亚伯拉罕虽然死了已经有数千年之久,但他的生平故事却令我们想起美国早期的那些英雄儿女,他们在19世纪前半叶征服了北美西部的群山和平原。

如前所讲,自从他们的远祖闪离开方舟在吾珥定居以后,这一支犹太人就一直世代以放牧为生,家族很是兴旺。日后亚伯拉罕自己就是一位富有的农夫,他有几千只羊,还雇了300多个年轻汉子来照管羊群。

这些人对主人很忠心,只需他一声召唤,都随时愿意赴汤蹈火。他们组成了一支私人的小军队。日后亚伯拉罕不得不在地中海沿岸不友好的地区为争夺新牧场而战,那时这支力量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亚伯拉罕75岁时,他听到耶和华的召唤,要他离开父亲留下的旧居,到迦南(今巴勒斯坦的旧称)去寻找新的家园。

亚伯拉罕乐意从命。因为与他为邻的迦勒底人非常好战,而这位睿智的犹太长者爱好和平,对这种无谓的争斗很不以为然。

他下令拆掉帐篷,让男仆把羊群赶到一起,让女仆准备好睡毯和穿越沙漠时吃的干粮。这样就开始了犹太人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亚伯拉罕是有家室的人,妻子名叫撒拉。不幸的是,她未能生养后代。撒拉便将从埃及带来的女奴夏甲交给亚伯拉罕,于是生下了以实玛利。亚伯拉罕曾让侄子罗得充任这次远征的副统领。他们带着所有的人口、财物,朝日落的方向走。

他们在示剑村附近一个叫摩利的地方停了下来。亚伯拉罕在一棵橡树旁堆起了供奉耶和华的祭坛。然后,他又去了伯特利,在那里稍事停留,为未来制定计划。因为迦南的土地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富饶。

由于亚伯拉罕和罗得带着羊群突然出现,山坡上的草立刻就被吃完了。亚伯拉罕与罗得的牧羊人相互争斗,想靠武力来决定由谁分得最好的牧场。于是远征的队伍很快就有在全面骚乱中解体的危险。

这与亚伯拉罕的天性背道而驰。他把侄子叫到帐篷里一起商量,提议把土地分了,然后大家安居乐业。本来大家就是好亲戚嘛。

罗得是个通情达理的年轻人,所以很快就和叔叔达成了协议。

罗得更愿意留在约旦河河谷,而亚伯拉罕则掌管剩余的土地,这部分现在通常叫作巴勒斯坦。他已经在沙漠灼人的阳光下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难怪他急于找一个能在大树下享受绿阴的地方。

希伯伦老城附近幔利的橡树林中,亚伯拉罕扎下了帐篷。然后他又在那里建了另一个新的祭坛,来表达他对耶和华的感激,因为是耶和华把自己安全地引导到这个令人快乐的新家园来。

一天黄昏,太阳消失在蓝色的山梁下面,亚伯拉罕当时正好坐在帐篷前。他日子过得很舒心,因为耶和华当年在吾珥所做的许诺终于要变成现实:妻子撒拉即将给他生一个儿子。

当时亚伯拉罕正在想着儿子和其他事情,只见三个陌生人一路走来。他们风尘仆仆,还很疲倦,亚伯拉罕就让他们进帐篷休息一下。他叫来了撒拉,她马上忙着做饭。然后他们就都在树下吃饭,吃完了就坐在那里聊天。

天色不早了,陌生人说得上路了。亚伯拉罕就主动指给他们最近的路。然后他们说要去的是所多玛和蛾摩拉。他这才突然感悟到自己招待的正是耶和华和两位天使。

他完全可以想像这三位的使命是什么。他这个人永远都忠于自己的族人,于是就恳求他们饶过罗得及其妻儿。

耶和华答应了,而且还不只这样。他还许诺,如果这两个城市中随便哪一个能在里面找到50个、30个,哪怕只有10个“义人”,那么就赦免这两座城市。

原来,所多玛人和蛾摩拉人在西亚恶名昭彰。他们游手好闲,作恶多端,从来也不惩办杀人凶手。

经常有人警告他们,老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可他们只是笑笑,依然我行我素,所以那个地方的百姓都厌恶他们。

结果并没有找到“10个义人”。

那天深夜,罗得接到警告,说他必须马上带着全家去安全的地方,因为所多玛和蛾摩拉将在次日早晨前被烧成白地。还说他得千万抓紧,而且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能浪费时间回头张望。

罗得照办了。他叫醒了妻子和孩子,星夜兼程,十万火急,好在早晨来临之前赶到琐珥村。

但是还没等他们到达安全地带,罗得就失去了他的妻子。

她就是有点太好奇了。天空一片通红,而且她知道所有的邻居都正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她只偷看了一眼。

但是耶和华还是发现了,就把这个女人变成了一根盐柱。于是罗得变成了一个带着两个女儿的鳏夫。《圣经》首次披露了罗得与两个女儿乱伦的内幕。其中一个女儿后来成了摩押的母亲,摩押族就是由他得名的;另一个女儿生的儿子是便亚米,他是著名的亚扪部族的祖先。

对亚伯拉罕来说,听从耶和华的意志高于一切。他为自己的正直和虔诚感到骄傲。据《圣经》作者记述,耶和华决定再考验他一次,结果差点弄出人命。

一天,耶和华突然在亚伯拉罕面前现身,并告诉他带着以撒一起去摩利亚山的山顶,然后在那里把以撒杀死,焚烧尸体献祭。

这位老先驱直到此刻仍虔诚不改。他叫两个仆人准备好做一次短途旅行。他往驴背上驮好木柴,带着水和干粮就一头扎进沙漠。他没告诉妻子自己要干什么。他也不能告诉,因为以撒是撒拉到90岁时才生的。她说:“上帝使我欢笑,听见这事的人也都欢笑。”亚伯拉罕那时正100岁,就给孩子起名叫以撒(意为“他欢笑”)。在孩子断奶那天,亚伯拉罕大摆筵席请客,为此还闹出以下的事:当时撒拉看见埃及女奴夏甲所生的孩子以实玛利在取笑以撒,就对亚伯拉罕说:“你要把这女奴和她儿子赶出去。这个女人的儿子不能跟我的儿子以撒同分产业。”这事原来是撒拉成全的,可是她却又要这样做,这使亚伯拉罕非常苦恼。但那时候,耶和华发话说:“不要为这儿子和夏甲的事苦恼。照撒拉的话去做吧,因为你要从以撒得到我所应许的后代。至于女奴的儿子,我也要给他许多儿女,成为一国,因为他也是你的儿子。”

第二天一早,亚伯拉罕拿给夏甲一些粮食和一皮袋水,把孩子放在她背上,打发她走了。夏甲离开那里,来到别士巴的旷野,在那里迷了路。水喝完了,她就把孩子放在小树下,自己跑到一箭之远的地方坐下。“我怎么忍心看着自己儿子死掉?”她坐下来放声大哭。

上帝听见了孩子的哭声。有天使从天上对夏甲说:“夏甲,你为什么苦恼?不要怕,上帝听到孩子的哭声了。起来,抱起孩子,安慰他;我要使他的后代成为大国。”接着,上帝开了夏甲的眼,使她看见一口井;她到井边,用皮袋盛满水,给孩子喝。孩子渐渐长大,住在巴兰的旷野,成为技艺高强的猎人。他母亲给他娶了一个埃及的女子做妻子。如今,耶和华又发了话,他觉得这正合自己的心意。这就足够了。

接着说献祭以撒的事。三天之后,他们来到摩利亚山。以撒在路边还玩得很开心。

然后,亚伯拉罕吩咐两个仆人在山脚等着,自己抓着以撒的手登上山顶。

这时,以撒才觉得奇怪。他常常看到父亲献祭,但是这次却有点不同。他认出了石头祭坛,还看见了木柴,父亲手里拿着的刃口很长的刀,是用来割断献祭羊喉管的那种。可是,羊在哪儿呢?他问父亲。

“时候一到,耶和华会给羊的。”

说完,他捉起儿子,把他放在祭坛凹凸不平的石台上。然后,他拿起长刀。他把以撒的头往后推,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切断颈动脉。

就在此时,他听见了一个来自天上的呼叫。

“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原来,耶和华明白了,亚伯拉罕是他所有的信徒中最忠诚的一个。所以他不再需要这位老人再证明自己的虔诚了。

亚伯拉罕把以撒从祭坛上放下来。这时正好有只大黑羊,两只犄角被一棵灌木卡住了,亚伯拉罕就抓住它,代替儿子作了祭品。

三天以后,父子俩回到撒拉身边。

亚伯拉罕杀子祭神的事是圣经文学的天才描写,作者用简朴的语言,描绘了生动的人物与事件。他对耶和华的虔诚或许是某种圣灵般的智慧,赢得了后人的赞评和推崇。

《旧约·马太福音》写道:

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受洗,就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愤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约翰的话,铮铮锵锵,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作者敏捷的文思给亚伯拉罕蒙上了一层高山仰止的色彩,然而这并不等于再无人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