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遏行云的诗魂
我们在第九讲里对大卫已有了粗略的认识,但给读者的印象仅仅是勇士、武人、仁者的形象,在这一讲里则将充分展现大卫的才情。
大卫从小就是个好歌手,扫罗王常在苦闷时请他去弹琴唱歌,他还制作了多种乐器。在宗教仪式上,最主要的是礼乐,用竖琴、七弦琴、锣钹等伴奏歌唱。大卫既是勇士、歌手,也是诗人。
1.作为王者的诗人
大卫在繁荣时期所创作的《诗篇》,与我国同代的《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崇高的善到极端的恶和复仇,《诗篇》的内容无所不包,相当于孔子编定的《诗经》。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孔子所编的《诗经》记载“昔国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己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同样,我们在希伯来的黄金时代,从大卫和所罗门那里所能发现的最古老的和最美丽的描写,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在那些充满了希望和抚慰的崇高诗章的字里行间,体现了虔诚的人们所有的感觉、梦想和祈祷。《诗篇》几乎涵盖了犹太民族生活的整个过程,有些写于王国时代,有些写于大流亡时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诗歌成为所有宗教仪式的正式组成部分,也为基督教会所采用。
《诗篇》激励了历代最伟大的诗人,被辗转译成世界各种通行文字,西方最伟大的作曲家都为之谱曲,即使不知道歌词,我们也会被那深沉、庄严的曲调深深打动。
无论《旧约》中众多的历史书和先知书将来的命运如何,只要人们还相信美的神圣可敬,那么《诗篇》必然会永世长存。
如《诗篇》中有一首缅怀大卫的诗:
我追忆已往的日子,
思念你一切的工作,
回想你所做的事;
我向你举手祷告,
我渴慕你,像干旱的地盼望雨露。
(《诗篇》一四三篇五、六节)
又如:
全世界为了你所成就的大事肃然起敬;
从日出到日落之地的人都因你的作为欢呼。
(《诗篇》六五篇八节)
大卫的诗,没有过多的修饰,因此读来就像是格言或箴言似的:
他的嘴唇比奶油更润滑,
心里却充满仇恨:
他的言词比脂肪还要柔润,
其实像一把出鞘的利剑。
(《诗篇》55篇21节)
也许,大卫很讨厌伪君子,或许吃过这方面的亏了,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件事看作是他的告诫或自勉。例如《诗经》有首小诗叫《小毖》,译成现代文即是:
我要认真地提防,
小心后患会来到。
没人把我来牵扯,
祸害拖累自己找。
当初一只小鸟雀,
哪知翻飞成大鸟。
家国多难不堪忍,
又陷困境多烦扰。
这是周成王自己写的,诗的背景是当时他平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反思祸乱产生的原因,并作诗自诫,以防出现大灾祸,同时,这对群臣也是一种警惕。
比较起来,两者要说明的内容相似,同样是提醒人们在众多的假象和诱惑、陷阱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但大卫的诗比较接近口语化,好像《论语》中的孔子在骂“巧言令色”的小人。
大卫是个雄才大略的开国明君,又的确有诗的才气。他有一首《凯旋歌》被史家收入《撒母耳记下》22章里,又被诗评家编为《诗篇》18篇。这是他脱离扫罗的迫害和战胜他敌人后写的作品。原诗很长,摘录如下:
死亡的浪涛环绕着我;
毁灭的急流冲击着我;
阴间的绞索缠绕着我;
坟墓的陷阱等待着我。
我在困苦中呼求耶和华,
呼吁上帝大力帮助我。
他在圣殿上听见我的声音,
我的声音达到他的耳中。
他大发雷霆,大地震撼动摇,
天的根基都颤抖,因为耶和华在发怒!
他的鼻孔中冒烟,
口中发出火焰和燃烧的炭。
他拨开云天,亲自降临,
他的脚下踏着浓厚的密云,
他骑着基路伯飞行;
他在风的翅膀上显现。
他用黑暗掩蔽自己,用密云带水作帷幕;
他的光芒冲破云层,射出火焰。
耶和华从天上闪电打雷;
至高者发出隆隆的声音。
他射箭赶散敌人,闪电使他们溃逃。
耶和华斥责敌人,在烈怒中向他们一吼叫,
海底就出现,大地的根基也都显露。
他从高天上伸出援助的手,
把我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
他把我从强大的敌人手中救出来,
把我从毫无指望的境况中抢救出来。
把我从最黑暗,最凄惨地方
领入光明、广阔的境地。
……
2.从《诗篇》中吸取灵感的作家
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马·路德曾从《诗篇》46篇中吸取灵感,写出那首被誉为“十六世纪的马赛曲”的著名圣歌《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它的第一节是这样的:
上主是我坚固保障,
庄严雄峻永坚强;
上主使我安稳慈航,
助我乘风破浪。
恶魔盘踞世上,
仍谋兴风作浪,
猖狂狡猾异常,
残暴狠毒难防,
穷凶极恶世无双。
《诗篇》第46篇原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和力量,
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因此,纵使大地震动,
高山崩坍,坠入大洋;
纵使怒涛澎湃,群山震撼,
我们也不惊惶。
一条河流带着喜乐流到奇妙的城,
至高者把安当作居住的圣所。
上帝住进那城,他决不会倾覆;
天一亮,他的救助就来临。
列国战栗,万邦倾覆;
他一轰鸣,大地就溶成洪波,
万军的耶和华跟我在一起,
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堡垒!
来看吧,看他怎样作为,
怎样在大地上压倒一切!
从地板到地极,他粉碎战争,
折弓断剑,用火烧毁盾牌。
马丁·路德和希伯来诗人的力量从何而来?从诗歌所表现的来看,力量来自“万军的耶和华”,但到底还是植根于诗人自己的坚强拼搏。闻一多是诗人、学者,也是斗士。他说:“人生如果仅是吃饭睡觉,寒暄应酬,或囤积居奇,营私舞弊,那或许用不着宗教;但人生也有些严重关头,小的严重关头叫你感到不舒服,大的简直要你的命。这些时候来到,你往往感着没有能力应付它,其实还是有能力应付,因为人人都有一副不可思议的潜能。问题只在用一套什么手法把它动员起来。一挺胸,一咬牙,一转念头,潜能就起来了,你便能排山倒海,使一切不可能的变为可能了。那不是技术,而是一种魔术,那便是宗教。”《闻一多全集》第29页。你可以把这种潜能唤起的动力叫做宗教,也可以不叫宗教,但在诗人兼斗士的经验中确实有过,而且就表现在诗里,如上文所引《诗篇》第18篇、46篇和马丁·路德的赞美所表露的。
3.被誉为法兰西大革命前的《马赛曲》
《诗篇》中大卫的诗虽不一定是大卫的亲笔,但在他经历中,有不少这样的经验。他在希伯来全部历史中武功最为辉煌,赢得过最大的胜利;《诗篇》18篇就是一首宏伟的凯旋曲。
68篇也是宏大的凯旋曲,在16世纪,法国新旧教派战争最激烈时(1562),新教派拿这篇凯歌当战歌来唱,被称为法兰西大革命的《马赛曲》。17世纪英国革命的将领克伦威尔对苏格兰军作战时,也叫指挥员们高唱这首军歌,终于以寡敌众而取得胜利。这首给人以力量的军歌屡显神效,其第一节云:
上帝其兴,一扫群凶;
行见悖逆,鼠窜无踪;
如烟之散,如蜡之熔;
恺恺君子,体逸心冲;
讴歌上帝,吹呼圣名;
何以迎驾,响遏行云。
上帝导民,经彼遐荒,
天震地摇,西乃惶惶:
沛然降雨,以润焦土。
圣民家焉,恩泽覃数。
主启凯音,众姝谣吟。
敌军将帅,仓皇四奔。
彼巴珊山,实为灵岳;
千峰竞秀,圣心所乐;
嗟尔群山,何以侧日?
上帝居之,云胡不服?
埃及来朝,苏丹畏服,
咨尔万邦,歌颂四极,
声缭高空,亘古不息。
发音如雷,布丁裹域,
赐予子民,以勇以力。
这诗和第46篇在思想和格调上相似,可能都是可拉后裔所作。它的思想境界较高,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把耶和华看成整治世界的力量,给人以超绝的力量。
这种力量还在于诗人哲学思想的深广。他们把神当作宏观宇宙的化身,自己虽太渺小,但宇宙却是无限地大。渺小的我,能力确是太小;但以渺小的我投入伟大无穷的宇宙,成了宇宙的一部分,就会发出无限的力量。
正如《诗篇》第102篇所说的:
我的生命烟云消逝:
我的身体如火燃烧。
我的心像枯了的草被踩碎;
我连食欲也消失了。
我呻吟叹息;
我全身只剩下皮和骨。
我像荒漠中的野鸟;
我像废墟中的猫头鹰。
我睡不着;
我像屋顶上一只孤单的麻雀。
……
我的仇敌整天辱骂我:
戏弄我的人指着我的名字诅咒。
我的生命好像黄昏的阴影;
我像枯干了的草芥。
……
耶和华啊,你的岁月无穷无尽!
你在远古创造大地,创造诸天。
它们都要消逝,而你却长存;
它们都要像衣服破烂,
你要更换天地,如更换衣服,
天地都要消逝。
但是,你始终如一;
你的岁月无穷。
又如第90篇第9节对个人的渺小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生命只是一声叹息!”这是何等简短而又深湛的描绘!第19篇描写了大自然对宏观宇宙的颂扬:“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作为。这天向那天述说,这夜对那夜传播,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但他的声音传遍人间,他的言语传到天涯。”这又是何等深邃玄妙的哲理啊!诗人的天地是宏观的宇宙,诗人的宗教不再是原始的宗教迷信,诗人笔下的耶和华不再是被征服前那种狭隘的民族宗教之神,已经进而成为天下万民的耶和华了。这个思想境界正是当时“第二以赛亚”的境界,是诗人和思想家的境界。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谈到希伯来文学时说“文章以幽邃庄严胜”,真是一语中的。他所说的“幽邃庄严”,正是《诗篇》中最杰出的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深广伟大的胸襟。这幽邃庄严的胸怀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那是由于我们“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朱光潜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中说:“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上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西方诗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中国比较文学》1984年创刊号,第42页。西方的宗教,主要是由希伯来宗教发展而来的基督教,西方情趣的深广,是和《诗篇》思想情趣的陶冶是分不开的。西方诗中富有深广精神的名著如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深受希伯来诗歌影响的伟构;我们骤然一读,很难理解它们的精神,要仔细琢磨才能领会。主要原因是我们已习惯于欣赏哲学思想平易、宗教情操淡薄的中国诗。中国诗和西方诗各有千秋,中国诗神韵高雅,西方诗思想深广,我们不妨体会并借鉴一下西方的长处。
4.这是一首叫人快乐得要发抖的诗
希伯来《诗篇》的艺术特点,最主要是把深刻的思想和激情相结合的复杂思绪拟人化了,把微妙的力量形象地描绘出来。例如但丁最喜爱的第114篇: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雅各的子孙——离开异族的土地,
犹大便成了耶和华的圣民,
以色列成了他的国土。
红海一见就逃奔;
约旦河水也倒流。
群山像公羊踊跃;
丘陵也像羔羊蹦跳。
海啊,你为什么逃奔?
约旦河啊,你为什么倒流?
群山啊,你为什么踊跃?
丘陵啊,你为什么蹦跳?
发抖吧,大地,在耶和华面前,
在雅各的上帝面前震颤,
他使磐石变成水池,
把岩石变成水泉。
但丁说这是一首叫人快乐得发抖的诗。他对这篇诗为什么能有这样深彻的体会呢?一方面是因为但丁长期羁留在流亡地,盼望自由心切,并且两位诗人心心相印,都有同样深广的修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篇诗歌思想感情的形象化和拟人化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