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家庭急救手册
7231000000003

第3章 急救知识(3)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逐渐增多,剧烈时如喷泉般涌流,多不能自愈。如不及时控制,逐渐形成失血性休克(捐血也是由静脉采血的)。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由伤口呈点状或片状渗出,(一般家居受伤多是这一种),常可自行凝固。

(三)创伤出血的一般急救方法:

【急救措施】

止血时,先要对伤口消毒。把消毒药水用冷开水调稀冲洗伤口。小伤口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就可以了。有污物的伤口,要用消毒棉签或棉球小心清理。(注意:救护者处理伤者的伤口时,要先把自己的手消毒,再戴上一次性手套以保个人安全)。

1.一般止血法。

适用于表浅的划伤和擦伤出血。

(1)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涂擦消毒。涂擦时,先从近伤口处向外周擦。

(2)伤口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3)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应剃去毛发再清洗、消毒、包扎。

2.指压止血法。

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大出血急救,以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处理头部出血时不要让伤者躺下,四肢止血时要抬高伤肢。

(1)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头皮出血,在同侧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用食指或拇指压迫颞浅动脉搏动点。

(2)头颈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在颈总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方向。颈部动脉在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3)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搏动处。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处。

(4)肩腋部出血:用食指压迫同侧锁骨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搏动处,将其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一手抬高伤肢,另一手拇指或其余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动脉的搏动点。

(6)手部出血:互救时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尺、桡动脉)各有一搏动点。

(7)大腿以下出血:自救用两手拇指重叠起来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没沟中点稍下方股动脉搏动处。

(8)足部出血:抬高伤肢,用两手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踝关节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

(1)先用无菌纱布盖住伤口。

(2)然后用纱布、棉垫、绷带等做成衬垫放在无菌纱布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3)检查包扎的松紧度,不要过紧或过松,以起到止血目的为宜。

(4)如果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

注意:如果伤口上嵌有碎玻璃片、金属等物体,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深嵌入伤口。如果怀疑伤口处有骨折,也不适合加压包扎。这时可以尝试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4.屈肢加垫止血法。

适用于前臂或小腿出血。

(1)在肘窝、腋窝、腘窝(即膝窝)、腹股沟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

(2)弯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

(3)怀疑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这种方法。

5.止血带止血法。

只能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紧急情况下常选用绷带、布带(衣服撕成条状)、领带、丝袜、大手绢代替。

(1)橡皮止血带。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将动脉血管压瘪,达到止血目的,这种方法较牢固、可靠。止血带应绷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前1/3处。用纱布、棉布或毛巾、衣服等物作为衬垫后再上止血带。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住止血带的一端,将长的末端拉紧绕肢体2圈,然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末端从止血带下拉过,由另一边牵出,形成一个活结。

(2)布制止血带。加压位置与橡皮止血带相同,先加纱布、毛巾等衬垫,然后将布带平整地缠在肢体上拉紧固定。

(3)就便材料。现场没有止血带时,可将毛巾、三角巾、手绢等打一个活结,用笔杆、筷子、小木棒等把毛巾、布带、衣袖绞紧、固定,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这种方法也叫绞紧包扎法。常用于上肢和下肢止血。但不能用绳索或电线代替。

【专家提醒】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止血带的适用范围,当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才能使用止血带。

(2)上止血带的部位要适当,止血带要绑在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上下肢中段不能上止血带,以免压迫神经。

(3)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用纱布、棉垫、绷带等作为衬垫,以隔开皮肤和止血带。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

(4)上止血带松紧要适当,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损伤神经组织,造成肢体坏死;过松达不到止血的目的。以出血停止并且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为度。

(5)止血带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避免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止血带休克或肢体坏死。每隔一小时要松开止血带1—3分钟。放松止血带时要慢慢松开,以免造成血栓脱落,引起再次出血。放松后如果再次出血,可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6)上止血带的伤者,应在明显的部位加以标记,注明伤情及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7)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

6.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

(1)先用无菌纱布填入伤口内压紧。

(2)再外加大块纱布、棉垫、绷带加压包裹。

(3)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创伤导致的内出血

当身体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时可能出现内出血,这时皮肤表面可能没有明显的损伤。

严重的内出血是很危险的,虽然血液没有流到体外,但是已从血管内流出,使循环的血容量大大减少,使机体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如外力打击造成的肝脏、脾脏破裂,造成大出血,会导致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正确判断】

1.皮肤表面无明显破损,但受伤部位疼痛、严重肿胀或立即出现青紫,触摸时疼痛加重。肝、脾破裂引起出血量大时腹部可见隆起。

2.严重创伤后,外表未见明显伤口,病人有休克表现:皮肤苍白、四肢湿冷、表情淡漠、少言寡语、呼吸变浅、烦躁不安、口渴等。

3.脑外伤发生颅底骨折时,带血的脑脊液由耳、鼻流出。

【急救措施】

(一)轻度内出血(淤血)的处理。

1.冷敷。用冷毛巾或冰袋(热水袋内装入冰水或冰块)敷在受伤的部位约30分钟,必要时用绷带固定冰袋,以免移动。

2.肢体抬高,减轻肿胀。

3.无论表面情况是否严重,都要请医生检查。

(二)严重内出血的救护。

1.怀疑有内出血,首先应使病人就地安静躺下休息。如果下肢没有严重损伤,可将下肢抬高,以保持血液流向心、脑等重要脏器。

2.应呼叫救护人员到现场来。

3.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密切看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

4.胸部内出血,取半坐位;腹腔内出血,下肢抬高。

5.切忌给病人喂水或进食,以免影响观察病情或加重病情。

▲包扎

包扎伤口是各种外伤中最常用、最重要、最基本的急救技术之一。

【包扎的作用】

1.包扎时施加压力,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2.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3.扶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的痛苦。

4.固定辅料和夹板的位置。

【方法及步骤】

一、清洁、消毒伤口。

(1)清洁伤口前,尽量对患儿讲清目的,这样既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又可以避免患儿因害怕或疼痛发生晕厥等意外事故。

(2)如周围皮肤太脏并杂有泥土等,应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75%酒精消毒伤面周围的皮肤。涂擦酒精时要由内往外,即由伤口边缘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区,这样越靠近伤口处越清洁。如用碘酒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必须再用酒精擦去,这种“脱碘”方法,是为了避免碘酒灼伤皮肤。应注意,这些消毒剂刺激性较强,不可直接涂抹在伤口上。

(3)伤口要用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洗。自制生理盐水,即1000毫升冷开水加食盐9克即成。

(4)清洁伤口时,如有大而易取的异物,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异物切勿勉强取出,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如果有刺入体腔或血管附近的异物,切不可轻率地拨出,以免损伤血管或内脏,引起危险。

(5)伤口清洁后,可进行包扎。

(6)部分伤口在包扎前,最好垫衬敷料(一般也是由纱布块做成),用于止血和吸收伤口分泌物。也可直接用包扎材料包扎。

二、包扎材料及使用方法。

包扎材料最常用的是绷带卷和三角巾,紧急情况下可用干净的布物剪裁后代替。

(一)绷带及使用方法。

药店里可以买到各种宽度和长度的用纱布卷成的绷带卷,一般长5米,家庭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蒸煮15分钟后自制备用。绷带可以适应人体的多数部位。

1.环形法。适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颈部、胸腹部、四肢、手指、脚趾。小伤口的包扎一般都用此法。

①将绷带作环形缠绕,第一圈略斜一点,第二圈与第一圈重叠,将绷带头压住。

②第三圈开始每一圈都将上一圈压住约3/4,按同一方向缠绕起到将敷料全部包裹住。

③将绷布剪断,用胶带或别针固定,或剪开带尾成两头打结,或者将绷带反方向再拉出一段,形成一边单层,一边双层,然后打结。

2.螺旋法。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等处。

从肢体较细部位开始,把绷带向渐粗部位缠绕,每一圈压在上一圈的1/2处,然后将绷带尾端固定。

3.螺旋反折法。用于四肢的包扎。

将绷带由肢体细端开始缠绕,每绕一圈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上一圈的1/3—2/3,然后固定。

4.“8”字形法。多用在肩部、膝部、脚踝(髂、髁)等部位。

先绕两圈固定,然后一圈向上缠绕,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然后固定绷带尾端。

用“8”字形包扎手和脚时,手指、脚趾无创伤时应暴露在外,以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水肿、发紫等。

5.回返法。用于头和断肢端的包扎。

将绷带多次来回反折。第一圈从中央开始,接着每圈一左一右,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然后将反折的各端固定。此法需要一位助手在反折时按压一下绷带的反折端。松紧要适度。

6.蛇形法。多用在夹板的固定上。

与上面方法相同的是,蛇形法也是先将绷带头压住,然后按每圈与上一圈间隔为一个绷带宽度来缠绕,到末端后再反折缠回来缠第二层,将上一层的空隙盖住,固定。

(二)三角巾及使用方法。

一块边长1米的正方形棉布,对角剪开就成了两条三角巾。三角巾分顶角、底角、斜边和底边,在顶角上加带子,便于包扎时使用。三角巾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各个部位都可使用。

由三角巾变化而来的“燕尾巾”也很常用,将三角巾的顶角向底边偏左或偏右对折,即成燕尾巾。

1.头部——帽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出2指宽的边,正中点平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住头顶,然后两底边延两耳上方向后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再将两底边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最后将顶角向上掖入交叉处。

2.耳部——风帽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点各打一个结,顶角结放前额正中处,头部套入风帽内,将两底角向下拉紧,再将底边向外折出约3指宽的边,左右交叉包绕兜住下颌,在将两底角拉至枕部后打结。

3.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打结,并剪开口、眼孔,顶角在头顶部朝上,罩住头面部,并将两底角向枕后拉紧后左右交叉,在绕至下颌处打结。

4.单眼——带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4指宽的带形,斜放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在经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部后,再经健侧耳下拉至前额与另一侧带交叉反折,在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下打结。

5.双眼——“8”字形包扎法。

将三角巾叠成4指宽的带型,中部放在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至两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叉各包一眼,成“8”字形经头顶交叉后再绕至下颌处打结。

6.胸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伤侧胸,顶角上拉经伤侧肩至背后,把左右两底角拉到背后,在顶角正下方打结,再和顶角相结。

7.背部包扎法。

与胸部包扎的方法一样,位置相反,结打在胸部。

8.下腹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然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

9.臀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大腿根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部与顶角打结,再将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

10.单肩——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80度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一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包绕上肩在腋前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分别经胸和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11.双肩——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两燕尾角等大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两燕尾由前往后包绕肩部到胸下,与燕尾底边打结。

12.上肢——悬吊包扎法。

将三角巾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准肘关节稍外侧,屈曲前臂并压住三角巾,两底角绕过颈部在颈后打结,肘部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13.上、下肢——蛇形包扎法。

用绷带做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的环形缠绕包扎,主要用于四肢包扎。

14.膝(肘)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式,将带的中段斜放于膝(肘)伤部,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15.手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部下面,手掌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再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背,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在腕部绕一周打结,再将顶角折回打结内。

16.足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踝部后侧,脚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再将顶角反折盖在脚背上,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在踝部绕一周打结,再将顶角折回打结内。

(三)四头带。由绷带变化而来。

将一条绷带两端剪开,就成了四头带。四头带的长短可根据不同的包扎部位而定。

(四)燕尾巾。由三角巾变化而来。

将三角巾的顶角向底边偏左或偏右对折,即成燕尾巾。两尾夹角的大小,可根据包扎部位不同而定。

(五)代用材料。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无菌纱布、绷带等,可以用干净的衣服、毛巾、手绢、白布代替,当作敷料和绷带。注意救护者的双手要先用肥皂清洗干净。

【专家提醒】

1.包扎的原则是:快、准、轻、牢。

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准,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

2.包扎打结或用别针固定的位置,应在肢体外侧或前面,避免在伤口或坐卧能压到的部位。

3.如遇到一些特殊严重的伤口,如内脏脱出时,不应送回,以免引起严重的感染或发生其他意外。原则上可用消毒的大纱布或干净的布类包好,然后将用酒精涂擦或煮沸消毒后的碗或小盆扣住脱出物,用绷带或三角巾包好。

▲骨折固定

固定对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伤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等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可以临时减轻痛苦,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有利于伤员的运送。

固定技术分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家庭急救受条件限制只能做外固定,最常用的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等。

(一)小夹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