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7234100000062

第62章 怎样成就明白的心(1)

怎样才能够成就明白的心和清净心呢?“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就围绕明白心和清净心来讲。

一、念佛就是当下开佛知见,具足四缘,以真如熏无明

首先要知道,我们执持名号,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当下“开佛知见,证圆通”。佛种从缘起,我们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但是因为无量劫以来无明的杂染非常重,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强有力的增上缘,才能够让我们本有的佛性种子开显出来,能够出轮回,能够成佛。

那么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因地的修持,就以他果地的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凝聚在、浓缩在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里面,以这个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增上缘来开显我们的佛性,作为一切众生当下念佛成佛的殊胜的增上缘,来引发我们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我们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当下引发我们自性本具的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

我们知道一切色法要成就需要亲因缘和增上缘,好像一颗黄豆,它要发芽,要结果,这个豆本身要是好的,没有坏,没有煮熟,要有生命力,这个是亲因缘。还要有肥沃的土壤,要有阳光水分,然后它能够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心法要成就需要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和增上缘,我们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殊胜的增上缘,能够激发我们本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亲因缘,以及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所缘缘,我们念念执持不断,这个就是等无间缘,所以说“佛种从缘起”。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当下以“真如熏无明,无明分分断,真如分分显”,然后当下成佛道,所以这个是非常殊胜的悟门之法,成就明白心的法。

净土法门非常殊胜,不是虚言,正如印光法师开示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所以净土法门就是无上深妙禅,我们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开佛知见,证圆通,当下念佛成佛,所以古德有赞叹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对这个世间的财色名食睡不要去争夺了,不要去争那些蝇头微利,而要能够真正地念佛成佛。

这个是说念阿弥陀佛就是当下开佛知见,什么是开佛知见呢?怎样来开佛知见呢?《妙法莲华经》上释迦如来有说,如来出世的大事因缘就是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怎样把凡夫的知见转为佛的知见呢?佛的知见是什么呢?凡夫的知见又是什么呢?

其实,佛的知见就是要转凡夫的大脑思维为圣者的灵性生命思维,凡夫的大脑思维是什么特性?就是运用过去心的记忆和解读,圣者的灵性生命思维就是觉照和欣赏。

打个比方,我们有看到眼前的这个康乃馨花,大家有看到这个花吗?我们说“看到了”,但是你其实是真正地看到了吗?没有看到。凡夫众生不能够真正当下看到眼前的人、事、物,他只是认识,不是真正地看到。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有二元对立。比方说看到花,我们就会调动过去所学的记忆,过去所学的植物学的知识,然后来解读它、来比较它、来判断它。运用过去的这个记忆力来解读,说这个花是什么颜色的,有黄色、有粉红色,然后这个花的名字叫康乃馨等等,这样有什么错误呀?

因为这样的话有二元对立,有二元对立就有生死轮回,我和外在的这个花是分离的,是对立的,人和境是对立的状态,这个是凡夫知见,而且有过去心和当下事物的距离,我总用过去心累积的知识来解读它、来判断它,然后给它贴一个标签这个叫什么花。

这个花本来是活的,它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都在呼吸。我自己也是活的,我们真心的觉照,它是不断不断地在觉察,这个生命的活力不断地涌现出来,但是当我去给它贴一个标签的时候,当下我就把它看成一个静止的。本来它是动态的,我把它看成静态的;本来它是活的,我把它看成死的,而且,我自己本具的智慧也就转为用过去心的知识了,所以这个是凡夫知见呀。

佛的知见是圆满的,不断地涌现生命的活力,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涌现出来,一个活的我面对一个活的花,然后当下融为一体,因为花也是无量因缘成就,我也是无量因缘成就,我用我的真心去看这个花的时候,不给它贴任何标签的时候,当下根尘相接的时候就因缘重组,因缘重组就产生新的生命,就是灵性智慧命,这个灵性智慧命就是即念他佛,成我自佛,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所以佛法不是知识层面的,而是智慧层面的,我们要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要打破凡夫知见的局限性,这个是第一重。

二、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

第二重,我们念阿弥陀佛,修净土就是当下成就般若,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所愿生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实相般若,我们能够念阿弥陀佛的心就是观照般若,以观照般若来照实相般若,以始觉来念本觉就能够成就究竟觉,所以是心作佛是观照般若,我们持续不断地念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心在作佛。

因为自佛以下九法界众生的心体不能离念,不念四圣法界便念六凡

法界,不念人天法界就念地狱、饿鬼、畜生法界,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执持

名号就是当下入佛法界,就是当下心在作佛,这个是观照般若,是心是佛

就是实相般若。

是心作佛是修德,是心是佛是性德;是心作佛是始觉,是心是佛是本觉;以始觉来念本觉就能够成就究竟觉。这个是我们要成就一颗明白的心修持的方法,这个是悟门,以明心为要。

三、以念佛来消除恐惧心,真正无有恐怖就能不起人我执法我执

那么怎样来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样来真正地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而明心见性呢?我们要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来巧妙地断人我执、断法我执。凡夫众生对身体有执著,因为心迷昧呀,我们总是说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都耳热能详,但是逢缘对境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很无力,总还是会容易生起贪瞋痴,为什么?

因为贪婪和愤怒是问题,但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是恐惧心。我们为什么会贪?因为我内心有恐惧心,我们心迷的时候,总是执著于这个身体才是我,执取少分四大为我.而认为无量无量的外在的四大不是我,认为那个是境界,这个少分的四大才是我,这个就是迷了,有一个人和境的对立,其实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但是因为迷昧,所以我只执取少分认为这个是我,所以我的内心有恐惧,因为以这么一个渺小的我来面对一个浩瀚的世界,所以我的内心深处有不安全感,有恐惧心,所以总会去希望多占有一些物质,认为这样会稍微有一点安全感,能够消除一些恐惧心,这个是贪婪的根源——恐惧心。

为什么会愤怒呢?因为我的心迷掉了,我担心受到伤害,所以一不顺意我就会起愤怒,而愤怒的根源也是因为我有恐惧心。所以要像《心经》上所说的观音菩萨教诲的无有恐怖啊,要无有恐怖,要能够成就明白的心,要能够通过念佛来明心见性,这样才是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心里面没有恐怖了,当然就没有贪婪和愤怒了,不然的话总会执著于这个身体。我们说一个《净土圣贤录》上的公案好了。

《净土圣贤录》上面有讲到,宋朝时候开封大相国寺是一个很大的丛林,丛林客堂里面有一个小照客,年纪当时还很小,照客当然就是客人来了倒倒水呀、递递毛巾呀、倒倒茶呀,这样接待一下。

有一天寺院正在做法会,来了很多香客,有一个做生意卖花的人,他也挑一担花来卖,卖完以后,这个手很脏,很多泥巴,就跑到客堂去,说借一个盆子想洗洗手,这个照客就很不情愿拿一个盆子给他。

这个人就好像在自己家里面,拿这个盆子就在客堂里面自己倒水,然后把手放在里面去洗,把整个一盆水就洗成污水。他又不问自取,没有经过照客自己就拿那个新毛巾擦手,把毛巾也擦得黑黑的。

这个照客很年轻,所以他就很生气,就想教训他一下,拿起卖花人的那个扁担,一扁担敲下去,这一下下手很重,把那个卖花的人打死掉了,糟糕了。然后他很害怕,马上跑了,离开开封大相国寺,一直跑到山西五台山,隐藏在那里就一直修行,然后他就到了五台山的总持寺修行。

修行很精进,二十年以后,他就做了总持寺的方丈,然后精进修行,因为他觉得自己业障很重,曾经过失杀人,所以他一刻都不敢懈怠,天天精进修行,然后就开悟了,真正明心见性了。

二十年之后,他有一天突然就吩咐禅堂里面说,今天鸣椎集众,要上堂说法。那个维那觉得很奇怪,说:“大和尚,今天没有谁来请法呀?您老人家为什么要鸣椎集众,要上堂说法呢?”然后这个方丈说:“今天请大众来看老僧了却一段二十年前的公案。”

果然大众集合以后,突然就有一个士兵闯进来,当时宋朝的大将张浚,他的部队就驻扎在五台山,然后刚好其中有一部分的军队就来游览五台山,有一个士兵很奇怪,无缘无故就闯到这个法堂来了,而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住持,但是很奇怪,他一看到这个住持就弯弓搭箭说要把这个人杀死,这个住持就坐在法座上说:“请你射我”。

这个士兵听了以后大吃一惊,觉得很奇怪,本来想射死他,这么说以后他反而就犹豫了,马上就来问:“老和尚呀,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因为士兵才十八岁左右),但是我一看到你我就生气,我就想杀死你呢?很奇怪。”

老和尚就讲了这么一个因缘:其实你就曾经是挑那个花到开封大相国寺卖花的那个人,我当时想教训你,但下手太重了,用扁担把你打死掉了,所以我们两个之间有一个恶缘,因此第二世你一看到我就生气,看到我就想打死我。

所以人跟人的缘分是宿世累生累劫都有的,为什么我们会无缘无故觉得看到一个人就生欢喜,看到另外一个人觉得不高兴呢?总有一些因缘在。这个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还在迷的状态,不能够通达三世因果,所以我们不明白,这个世间其实没有所谓的”飞来横祸”,所谓的“飞来横祸”只是因为我们不明白因果,看不透因果而已。

这样说了以后,这个士兵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两个是前生有这么一个冤仇。这个士兵的根器非常好,他以前从来没有念佛,但是他听说过净土法门,所以他马上就说了一个偈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历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而今立地上西天。”然后就大声高声念佛,很大声很高声地念“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