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无忧管理:管理中必须提前堵死的77个漏洞
7239100000023

第23章 生产的漏洞(4)

这股潮流大大刺激了内陆某省的民营服装企业,他们极想从广阔的休闲服装市场中分一杯羹。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本省人口过亿,如果平均每5~10人购一套休闲装,市场规模也大得惊人。于是他们纷纷从国外引进成套的休闲装生产线,仅仅两年间,该省轻工系统内各企业就为此投入2000多万美元,建起了40条休闲装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套。

新的生产线投产之初,市场行情还颇令人鼓舞,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消费者很快对休闲装失去了热情,市场迅速出现饱和,而随着更多厂家的加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家只好减少产量。

紧缩的市场使得各厂生产线大量闲置,很多企业开工不到一年,就将引进的设备晾了起来,全省库存各式休闲装保守估计近1000万套,占用了巨额资金。再加上国家对金融系统加强了监管,控制了信贷规模,很多企业想转产也苦于缺乏资金而无法进行。很多厂子不得不关门停产,只有少数厂家苦苦支撑,盼着时来运转。

城乡服装店和个体摊贩的休闲装更是堆积如山,任凭“跳楼价”,“大出血”也留不住顾客的脚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其直接原因就是跟风决策。很多企业只是盲目上马而没有考虑该省两个基本的省情:

一是该省虽然人口过亿,但4/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休闲装的销售对象只能是以收入较高的青年消费群体为主,但他们在全省人口中所占比例很低,所以,市场潜在规模并没有当初所设想的那么大。

二是没有考虑到市场竞争。许多企业在入市之初只是看到休闲装市场这块蛋糕很大,但是没有料到有更多的企业在准备分而食之,结果是重复投资使得市场迅速饱和,岂不是自取灭亡?

市场原理告诉我们,当一种产品由成长期走入成熟期时,该产品的边际收益已近于零。此时若增加投资所得边际收益也是近乎于零,过多的投资导致市场过度饱和,从而导致很多企业的产品积压。

跟风决策的例子简直是不胜枚举,前几年国内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羊绒大战”,莫不因当初跟风决策而起,可一个个大战打下来又有哪一家得胜而归呢?看来还是不要盲目跟风,如果还想让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那就只有另辟蹊径了。

也只有培育新的市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企业才有希望在新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才能在通向聚宝盆的大道上风驰电掣!

善意提醒:做人可以去凑凑热闹,但做事绝不可以去凑热闹。

漏洞8:滥用“船小好掉头”的优势

一些小企业老板,坚信“船小好掉头”,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经营方式,可以不断改变经营方向。根据市场需要,什么利润高就经营什么,并随时付诸行动。

有的企业看到A产品在市场上很火,便拼命想挤进去分得一杯羹,看到B产品受欢迎,又推倒灶台重新来过,总想抓住每一个似乎千载难逢的挣钱机会。结果盲目地参与那些无谓的市场角逐,千军万马涌向一座独木桥,造成恶性竞争状态。像这样从未找到安身立命之地的民营企业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经营生活,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知道,船小有优势,但也有劣势。比如,资金不雄厚,技术不先进,销售渠道不稳定等等。大企业同小企业相比,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设备、费用、投资、销售渠道是现成的;品牌已打入市场,已获得消费者认同;大批量生产,故成本也低,有价格优势等等。

小企业在掉头之后,需要重新购买设备,重新培训技术人员和工人,自然会产生较高的成本,产品售价也较高,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另外,开拓新的市场销售渠道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资金的浪费,使本就缺乏资金的小企业更加捉襟见肘。而且,不断掉头,会损坏企业的声誉。消费者和客户不知道你这种产品能生产、经营多久,担心质量和售后服务没有保障。

所以,对小企业来说,别人获利多的产品,它生产未必获利就多。小企业重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关键在于寻找一个准确的经营方向和产品定位,盲目轻信“船小好掉头”,轻易改变航向,结果只会迷失航线。

浙江某老板经营一小厂,生产儿童和老年服装两年,效益虽不算太好,但除了维持开支还略有赢利。

一天,老板听从广州回来的一位朋友说:深圳、广州已掀起旗袍热,估计这股风很快将吹到本市。该老板次日到街上转了一圈,果然发现不少商店都有旗袍上柜,并且生意兴隆。

老板回厂后,立即决定本厂也生产旗袍。该厂倾其所有,并外贷2万多元,购进一批中档丝质旗袍布料,随即组织全厂员工一齐上阵,突击生产中档旗袍。效率倒也挺高,不出7天,旗袍源源入库。

紧接着,老板组织营销人员全力出动促销,没想到其结果让老板大为失望。老客户们说,旗袍式样不行,质量也差了点,只能先把货放在这儿,销完了再把钱给你。新朋友则干脆说,做工太差,价格又高,你还是自个儿摆个摊销去吧。

老板四处碰壁而归,只好自己组织员工设摊叫卖,叫卖7天才按成本价销出5套。然而归还贷款期限在即,只好亏本甩卖还贷。没想到,在市内亏本甩货也难销,又亲自带人跑到邻近3个县市才将旗袍销了九成,余下的分摊给职工充抵工资,引起了许多职工的不满。

最后一算账,结果发现亏个精光……

无独有偶,某地一民办电器厂,最初专为一家无线电厂生产收录机配件,企业倒也一帆风顺。后来老板见由自己提供配件的无线电厂获利颇丰,便觉得自己实在太亏了,于是决定自己也生产收录机,但产品生产出来后,因技术不过关,牌子也不响,根本就销售不出去。不到一年,老板又“掉头”生产电饭锅和电风扇,效果依然不理想。就这样,办厂5年,“掉头”4次,来回折腾。结果,不但未获分文利润,反而把原有的十几万元家当折腾一空,员工心灰意冷,老板追悔莫及。

上面这些教训是惨痛的。所以,民营企业不要过于相信“船小好掉头”的说法,而应根据自己的资金、设备、原料、技术、交通、员工素质等具体情况,以及市场、消费者及相关企业的情况,经过一番仔细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再来决定该上什么产品,该经营什么项目,盲动只会自讨苦吃。

船小经不起风浪,掉头需三思而行。

善意提醒:这山望着那山高,如同猴子掰玉米,到最后一无所获。

漏洞9:忽视国家经济环境影响

市场需求是由那些有购买欲望并且有购买力的人产生的。这种人越多,市场需求的规模就越大。这就是说,购买力是构成市场需求和影响市场需求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整个市场的购买力即社会购买力又直接影响或间接受消费者收入、价格水平、储蓄、信贷等经济因素的影响。社会购买力是一些经济因素的函数。正因为这样,企业的市场营销不但受其人口环境影响,而且受经济环境影响。所以,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还必须密切注意经济环境方面的动向。进行经济环境分析时,要着重分析一下主要经济因素:

1.消费者收入的变化

消费者的购买力由消费者收入决定,所以消费者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支出以及支出模式、社会购买力以及市场需求的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不仅要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平均收入,而且要分析研究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收入。此外,由于各地区的工资水平,就业情况有所不同,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率也有所不同。

2.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

消费者支出模式主要受消费者收入的影响。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1857年根据其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许多工人家庭收支预算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关于工人家庭收入变化将引起各种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发生变化的规律。目前西方经济学对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为:(1)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就会下降;(2)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住宅建筑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但燃料、照明、冷藏等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3)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如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会上升。

3.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

进行经济环境分析时还应看到,消费者支出和社会购买力不仅直接受消费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受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影响。

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有一些“流动资产”,即货币及其他能迅速变成现款的资产,包括银行储蓄存款、债券、股票等。储蓄来源于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消费。在一定时期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储蓄增加,购买力消费支出便减少;反之,如果储蓄减少,消费支出和购买力便增加。消费信贷就是消费者凭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权,然后按期归还贷款。消费信贷主要有四种:短期赊销;购买住宅,分期付款;购买昂贵的消费品,分期付款;信用卡信贷。

前几年,国家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利用金融工具大胆改革,银行利率一降再降,人们再也得不到像1992、1993年那样的高额利息了,也就不再走这条生财之道了。

而中国的老百姓目前还不适应利用各种投资机会赚钱,加之医保、养老体制的改善越来越让人们减少了后顾之忧,那就大胆花钱吧。于是保健业、旅游业、娱乐业纷纷兴起。

消费信贷的产生更是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消费高潮,汽车业在这项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可是一些早年红火的企业不得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譬如:当年的青岛饼干伴随了多少人的童年,可是现在还能在哪一家超市找到那么味美、廉价的饼干?取而代之的是卡帝那、鸡味圈、娃哈哈等零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以前人们是用饼干来充饥,来作为婴幼儿断奶后的食物,因为那时还没有奶粉,就只有用水泡过的饼干来喂孩子。

还有,当年人们讲究素面朝天就是美,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人(特别是女人)不爱美呢?但那时人们可用的化妆品少得可怜,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兜里没钱,现在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她们不但要从外表上看起来美,还注意身体的调理,于是保健行业就成了朝阳行业。

红桃k、朵尔、血尔等保健品的问世引发了硝烟弥漫的补血战场。曲美、碧生源、宁红、大印象等减肥茶大战打得更是如火如荼。

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的消费模式的改变,从以前的吃饱穿暖到现在的吃好穿美。如果一些企业仍沿用以前的传统观念势必要被淘汰掉。

如果不时时洞察消费者的消费方向,不揣摩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不研究消费者的观念变化,一个企业就不能紧随时代潮流,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要根据人们消费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其经营方向、经营品种。

善意提醒:经济环境是价格战略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