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无忧管理:管理中必须提前堵死的77个漏洞
7239100000024

第24章 营销的漏洞(1)

从以往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完全不懂或不屑利用广告等手段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到太阳神首次启用CI策略大获成功,再到大部分企业都已意识到,也已经行动起来用市场营销观念宣传企业,宣传企业的产品,这无疑是观念上和经营手段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然而“炒作”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许多民营企业却本末倒置,单纯依赖市场炒作来经营企业。从巨人、飞龙、秦池等知名企业的兴衰经历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轨迹,即成也“炒作”,败也“炒作”。

漏洞1:过分依赖广告作用

有许多私营企业认为:只要做广告,就能有销量的提升。有些企业曾经由于做广告,尝到过一些甜头,也有些企业看到其他企业的广告攻势很大,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也很高,所以就认为,只要广告达到了一定的攻势,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会无目的地利用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进行强势品牌或产品广告宣传,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而且品牌或产品也未得到真正的提升及被广泛地认知。

1.认为广告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盲目相信广告

一些盲目相信广告的企业不是对广告媒体本身所能起的作用不了解,就是对产品的周期性特点不了解,或对市场不了解,这些企业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对市场非常了解,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许多直觉或经验可以告诉他怎样做,这是因为其有着深厚的市场实践的底蕴。而某些企业的决策者没有经过多年市场的洗礼,他们在决定是否做广告时,所凭借的直觉和经验与市场是没有关系的,那么,这种直觉就是盲目的,这种盲目所带来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下面就这个问题分别阐述。

(1)忽视产品的特点

我们作为消费者去购买产品时,首先关心的是这种产品是不是我们需要购买的。然后才选择某个品牌。那些盲目注重广告的企业,由于片面地认为广告能使产品热销,因而在产品的创新上缺乏应有的努力。我们还记得北京几年前曾有过一个产品的品牌几乎家喻户晓,它的名字叫“828蔬菜汁”。这个产品的广告在北京的媒体上几乎天天可以看到,没有多长时间,连小孩都能说出其广告语“今年喝什么?828蔬菜汁”,但该产品在北京销售情况并不好,企业终于没能通过广告的强势认知取得更好的收益。原因是广告背后的产品没有特点,中国的消费者都习惯于喝碳酸、果汁等类型的饮料,对于蔬菜汁的味道并不熟悉,而这种不熟悉的味道,消费者是否一定能接受呢?又可能是在什么时间和场合接受呢?这些在“828”的广告里没有正面告之消费者,消费者会拿它与可口可乐等其他即饮饮料相比。也就是说,消费者可能会用它的弱点去与其他饮料的优点相比,而对它的优点以及其与消费者的利益结合点在什么地方并不知道,这就是“828蔬菜汁”失败的地方。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忽视产品本身这个基础的东西,再强势的广告也是徒劳的。

(2)忽视通路建设

许多私营企业过分相信广告的作用,导致在销售渠道建设中的失败或忽视其建设。要想把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除了企业自己的销售队伍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其他销售渠道,而这些渠道中的成员,他们所关心的利益与消费者所关心的利益是不一样的。他们特别关注的是你的产品做没做广告,广告的力度强不强,在他们的心目中,同样存在着盲目相信广告的作用的心态,而他们的这种心态也纵容了某些企业的盲目行为。大家都知道蜂蜜的药用价值,蜂蜜这个传统产品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消费者是接受它的。有一天北京的某企业率先在蜂蜜产品上做起了广告,其他几家生产蜂蜜产品的企业很快也参与了广告竞争。当时,电视中每天都出现关于蜂蜜产品的广告,虽然这种产品不是蜂蜜,只是蜂蜜的衍生产品,但在通路的形态上有许多类似和接近的地方。那时,好像所有这类型的企业都把注意点放到了广告上,而忽视了产品本身通路的建设。因为,广告可能刺激销量提升、通路成长,但这种通路的成长,完全建立在你今天做广告我买你产品,你明天不做我可能就抛弃你的状况下,许多通路成员并不了解其市场是怎么样的,只是抱着一种投机的心态。作为一种消费者已基本认知并已形成购买形态及通路运作形态的产品,企业不切实际地寻求它的消费需求与通路的这种关系,试图用广告改变这一切,广告提升之后才发现,这个市场没有被提升,只是品牌被提升了,而品牌的提升同时带来竞争品的增加,企业的利益从何而来呢?如果重视了通路的建设与需求的培养,自己的市场份额、通路网络的增加和完善同样能支持品牌的再次提升。

(3)忽视市场营销整合

如果把做广告当成取得销售业绩的最佳方法,那势必会忽视对市场营销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我们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对于瓜分某类产品市场的竞争绝不是在少数几家企业之间进行的。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市场的规律和变化,不去研究对手的推广方法,只一味地依靠广告的有限作用,就必然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这就好比踢足球,如果你只知道射门,而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射门,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不知道球场上的变化,这样的射门不仅无法进球,还有可能输得很惨。国内有一家很大的私营饮料企业,几年前,市场竞争还没有这样激烈,于是便脱颖而出。随着市场细分的加剧,这家饮料企业从某些本该占领的细分市场中逐步退出,尽管它的广告仍然没有减少,但它在该领域中却丢掉了市场份额。究其原因是它的推广行为发生了偏差,因为即饮的饮料产品属于冲动性消费品,在品牌确立之后的广告行为不是简简单单的品牌形象就可以解决市场问题的,它需要在市场上进行规律性的整合运作,即什么时间打品牌广告,什么时间打产品特点广告,什么时间完善通路,什么时间促销,什么时间在重点区域维持形象,什么时间建成市场网络体系等等。对于企业来讲,也同样存在着打天下和守天下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广告无疑对企业及产品的推广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过分依赖广告,造成企业空有品牌虚名而无市场,最终也逃脱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2.忽略市场建设,一味用广告提升销售

对市场建设的忽略在中国的企业中比较普遍,这在私营企业中更加明显,反映出企业的短视。有些私营企业抱着一种投机心态,在广告行为上只注重产品特点介绍而忽视品牌创造,因为产品特点可以直接反映在销售的提升上,而品牌形象的提升对未来市场创造的作用离他们还很远,其后果是广告的力度大,销量就大;广告的力度小,销量就小。企业的广告是越做越大,因为一是竞争加剧,二是品牌形象没有建立,无法支撑企业产品销售,而产品又谁都可以做,造成消费者转移。在这方面尤其是理性消费的产品更明显。比如保健品,由于这种产品的利润空间较大,许多私营企业抓住机会,投身到这个行业。对于消费者来讲,购买保健品需要了解其功效、结果,于是,各企业利用媒体,强化产品功效,利用各种专题和显性及隐性的广告形式对消费者展开攻势。这种宣传不仅对品牌没有支撑,有时对产品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更是具有破坏性,加之企业不重视市场建设,造成广告一停,销量下降,为了保持销量,有些企业不得不加大广告投入,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无法摆脱含泪告别市场的命运。

善意提醒:没有品质做后盾,再漂亮的包装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漏洞2:忘记9亿农民的需求

许多人都研究市场,都细分市场,可是他们忘记了我国还有一个最大的市场,其无穷的潜力尚未开发出来,那就是农村。我们常常苦苦寻觅市场,其实它“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农村。企业的眼光难道不应当移向它吗?

翻阅了许许多多有关市场营销的书籍和论文,翻阅了许许多多的营销案例,但是很难找到“农村”、“农民”、“农业”的字眼,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企业都把眼光瞄向城镇,在开发城镇市场上煞费苦心。这也难怪,从取近利的角度出发看,当今的城镇确实是一个大市场。市场营销学告诉我们,市场是有需求、有购买欲望、有购买力的群体。三个条件,缺一不成市场。需求可以培养,欲望可以刺激,而购买力的拥有可不是一日之功。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企业开发城镇市场无可非议。

但是,企业不要忘记了身边最大的市场——农村和农民市场。当城镇市场细分再细分,差异再差异之时,当城镇消费者开始享受个性化需求、体验营销、绿色营销、知识营销、服务营销、品牌营销等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时,农村消费者却连大众营销、共性营销都享受得很不充分。

扩大内需,不能忘记农民

我国是一个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把国内市场做大,我们就不会在国际经济的风风雨雨中受到大的冲击。我国政府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方针是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石。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把扩大内需的事情做好,对于富民强国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内需,不仅仅是扩大城镇居民的内需,我们不能忘记广大农民的内需。

搞一次“新农村运动”

经济学家林毅夫主张搞一次“新农村运动”,即改善农村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例如解决自来水、电视接收、下水道的问题,农村就会出现一个电气化高潮,也会出现一个厨房革命、厕所革命,农村的消费就启动起来了。

近几年来,彩电大战风起云涌,价格大战打得天昏地暗,令众多电视机厂家叫苦不迭。生产出的电视机卖不出去,城镇人每户都有电视机了,这几年也都更新换代了。于是为了促销,降价出售,但售量仍不大。老是在饱和了的或近似饱和的市场上做文章不行,为什么不想想农村消费者呢?目前我国3.4亿个家庭中有2.3亿还在农村,如果农村的电视机的需求量增加10%,也就是增加2300万台需求,哪里还有过剩商品、过剩生产力呢?电冰箱、洗衣机也是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尽管现在农民收入还不算高,但对许多农村家庭而言,买个电视机还不是什么太为难的事。农民兄弟有看电视的需求,也有买电视机的货币,但是许多农民却不买。为什么呢?因为买了电视机却看不成,电视机接收不到信号。一个村有两三百户,如果把电视信号接收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村对电视机的需求量一下子就是两三百台。做一个“村村通”其实投资不大,大约5000元钱,再把电缆拉到各户,又是大约5000元钱,1万元也就解决了。但是叫农民自己做还不容易。一个“电视接收锅”5000元钱,他们买起来有难度。如果由政府组织,企业出点钱,再从农民身上收点钱,电视信号的问题就解决了,农民当然乐意。

作为电视机厂,你把你做广告的钱或者什么别的方面的钱拿出一些,帮一些农村解决电视信号问题,然后再卖你的电视机,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我国南方的不少村子其实不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乃至一些大中城市的市郊,农民自己盖的房子很漂亮,很洋气。但是住这么漂亮的房子,蹲的是茅厕,厨房还是很陈旧的厨房,卫生情况很不好,因为漂亮的房子里没有上水也没有下水。如果解决了上下水道的问题,现代化的厨房设备、厕所设备不就大有销路了吗。一个水塔如果只管一个小村庄的生活用水,十几万元的投资就够了,投资的量不大,而且农民直接得益,他看得见。政府给点支持,企业给点支持,村子里自己筹措一些,农民以工代赈,他们都愿意去做。洗衣机厂家、厨房设备厂家、厕所设备厂家帮助了农村,也帮助了自己。

如果我们能把跟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即使在当前的收入水平之下,也会迸发出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出来。

第三种观点是农民购买力低,一时半会儿也上不去,等什么时候购买力上去了再开发农村市场也不迟。

这是一种等待观点。确实,有的市场是等来的,但绝大多数市场是创造出来的。我们的企业家很少在农村投资,因为农村的项目太小,不起眼。虽然农村里的任何项目都是小项目,却可以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农民就有了收入,农村的市场就可以做大一些。

富了农村,富了农民,就富了中国。农村市场做大了,中国市场也就做大了。企业应当把帮助农民为己任,帮助了农民实际上是帮助了企业自己。

善意提醒:最不被重视的地方,也许会有更大的市场。

漏洞3:迷信大客户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大客户并不是最具获利能力的客户。不论是在价格上还是服务上,大客户通常都要求得更多。大客户较强的销售能力与他愿不愿销售你的产品、能不能将你的产品销售出去不是一回事。

企业一般都认为大客户是他们最好的客户,通常企业很大比例的营业额是来自大客户,它们拥有较大的销售网络,有人多势众、兵强马壮的销售队伍,有很强的营销能力,产品交给他们经销,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企业业绩的长期增长就靠大客户了。小客户似散兵游勇,本小力薄,多少个小客户也顶不上一个大客户。所以企业十分青睐大客户,在开发市场时专找大客户,销售政策也向大客户倾斜,给予大客户较优惠的条件。

大客户确实有较强的销售能力,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大客户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他们也要选择企业,选择产品,也追求利润。大客户一般都有一些畅销产品或名牌产品,否则也不好生存和发展。你的产品对大客户而言可能就像是“年三十捡个包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因此对经销你的产品是“捎带着的”,不会专门再拿出新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推广。大客户较强的销售能力与他愿不愿为你做事,能不能做成你的事不是一回事。企业对大经销商可能有较大的期望值,但人家也许不把你的产品当作一回事。结果,你的产品可能长时间堆积在他的仓库里变不成钱。

一般而言,经销商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小而不忠诚。销售量很小,对企业又不忠诚,这一类的经销商没多大用处。企业的产品如果大部分让他们去经销,企业可能永远不能占领市场,白白耽误工夫,畅销品一到他们手里竟变成滞销品了。对第一类的经济商,趁早将其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