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斯洛论管理
7239600000029

第29章 优势无限量协同作用原理与优势无限量逆协同作用原理(1)

一个人可以模仿的一切只是产品,而且是创造力,良好管理政策的副产品。一个人不可能模仿创造力或良好的管理政策。

——亚伯拉罕·马斯洛

对于某些读者,我可以引用的一个心理学的例子是弗洛伊德的个体性欲有限和固定学说。弗洛伊德假定一个人只有一定数量的爱,用在一个人身上的爱越多,另一个人得到的爱就越少。例如,根据他的自恋学说,一个爱自己的人会因此少爱他人;爱一个人的人会因此少爱其他人。这就好像一个人的钱财数量是不变的,一部分花掉了,就不能留待以后用了。这与弗鲁姆、霍尼等人的爱的学说是截然不同的,后者认为,至少在良好的条件下,爱会产生更多的爱,爱的消耗会创造更多的爱的财富。只有当年轻人第一次爱别人而别人也爱他时,他才会真正地爱全世界。一般说来,他对自己的恋人或妻子爱得越多,他对孩子、朋友和全人类爱得也越多。

另一个例子是经济领域中金钱的使用。过去你若有一笔钱,你要看紧它,尽量少花,或者把它埋在地下严加守卫。只是到了近代,我们才知道花钱、用钱、以钱投机、投资,实际上会增加钱财的数量,而不是使它减少。慷慨的行为会增加财富而不是减少财富,我想这也是美国商人和南美洲或欧洲商人之间的区别。后者往往在他的小杂货店里聚藏货物,并尽量将其以最大利润出售;而开明的美国人很早以前就知道最好是薄利多销,这是赚大钱的唯一方法。节俭的、吝啬的、看重蝇头小利的拉丁美洲杂货店老板,也许会在一笔交易上赚大钱,但不会以美国方式,比方说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那样赚大钱。(也许亨利·福特是发明或发现这种为赚钱而花钱学说的人之一,为了积聚财富而赠送产品,为了增加产品而降低价格,等等。)

利克特的著作有一个用于研究的例子,其中谈到了“影响饼”,说的是同一回事。我引述其中的一段话如下:

另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是在一家公司或一间工厂里影响力是不变的。因此,如果允许下属对组织的管理行使更大的影响,上级的影响则会相应减少。可以说,饼就那么大,如果有人多吃,其他人就必须少吃。

接着还有一段话:

这种更好的管理制度,在给人们更大影响的同时,也给高产经理们更大影响。通过运用领导过程的工具,高产经理们实际上扩大了影响饼的范围。

也就是说,在团队情形下,你给予某人的影响和权力越大,你自己的影响和权力也越大。这也许像我们最终必须形成的军事情形,即我们的努力必须是使每个人都成为将军,而不是固守只有一个将军的老式学说。在一个将军指挥一群将军并给予他们很大权力的情形下,他会惊讶地发现,他比分配权力之前更有权力和影响。可以说,他给予的越多,他保有的也越多。

我们还可以列举科学上的慷慨和开放的例子。至少科学家们关心的一般教训如安全管理、科学秘密管理,实际上对美国科学家们的危害远大于可能是间谍的苏联科学家们。这是一种危害我们自己而不是危害他们的方式。为什么呢?因为科学依赖慷慨,因为知识产生知识。知识的数量并非固定不变,你可以传播、分享、共用,也可以聚藏、积攒,等等。知识自身产生知识,这与企业的情形是一样的,例如在商业秘密方面。当我询问(非线性系统公司的)安迪·凯他的商业秘密是什么时,他回答说他没有任何商业秘密,唯一需要保守秘密的事情就是未来的计划,至于生产电压表的实际加工方法,所有这方面的知识都是公开的,都是可以获得的。他指出,如果有人照搬这套加工方法,肯定不会对他们有多大好处,因为良好的管理和良好的工厂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不断地改进。模仿者生产仿制的器械时,良好的工厂已经前进了,生产出了更好的产品。一个人可以模仿的一切只是产品,而且是创造力、良好管理政策的副产品。一个人不可能模仿创造力或良好的管理政策。

或者换一种不那么直截了当的说法,试图掌握制造优质电压表的任何人最终都会成为非模仿者,他们会发现制造优质电压表的最佳方式是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以特殊方式服务于人类。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所有工厂都保持大规模经营,并且完全公开,实际上对我们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有帮助的。为什么呢?因为工厂自身的持续经营过程会产生优秀的工厂、优秀的经理、优秀的工人等等,比关闭工厂或减产经营要强多了。从我的经验来看情况也的确如此。很久以前,在我还是一个大学生时,通过各种日常小事我就认识到,不必担心我的思想被人模仿或剽窃。简言之,我发现每当它们被剽窃时,行窃者都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他对思想的精华视而不见,却窃走了思想的糟粕。最终我不生气了,下决心不守口如瓶了,反倒觉得整件事情滑稽可笑,以后不再为保持缄默而烦恼了,不再为保守我的思想秘密而烦恼了,也不再为在我自己弄明白问题前加以隐瞒而烦恼了。思想交流过程非常有助于创造,因此交流思想更有可能产生数百个想法,而以前仅有十几个而已。模仿或剽窃有点像偷鸡蛋而不是偷会下蛋的鸡。简言之,钱必须使用,头脑必须使用,创造力必须使用,一个人必须花费它,不要吝啬它,不是聚藏它,不要认为它会用光、会耗尽、数量会减少。

需要指出,严格来讲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思维方式,因为这是一种经常在小孩子身上发现的思维方式,如果走运的话长大后就会消失。例如,手足相争现象就是以善良有限理论为依据的,即独享母爱的孩子会怨恨其他也想得到母爱的新生儿,因为他认为母亲爱新生儿就不能再爱他了。他要花很长时间才会明白,母亲爱两个孩子、爱四个孩子、爱十八个孩子都是有可能的,才会明白母亲爱其中一个孩子越多,爱其他孩子也越多,而不是越少。

与协同作用有关的一件事情是你喜欢使其他人快乐,或者用真正的协同作用的方式来说,你可以自私地喜欢其他人的快乐。我还认为它意味着你可以更具体地爱其他人。关键在于对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的态度,这就是向低价格无限产量的经济制度发展,而不是向高单位利润有限产量的逆协同作用原理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越慷慨、越博爱、越有协同作用的人,实际上喜欢分发1000台收音机而不是100台,根据是这会带来更多快乐,他更喜欢慷慨大方,因为他做了1000次而不是100次。那就是,与更加关心自己的态度对比起来,无限产量是更加关心其他人的标记。

我认为我必须要在这里将对分的解决方法解释清楚,至少尽力说清楚,因为我对它不是很清楚。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与荣格的精神分析法和进化论强调冲突的好处、强调动态影响、强调冲突后果对人的强化等等是不一样的。与冲突的消极后果伴随而来的一定有某种积极的后果,但这不是我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我们要解决的是自私和无私之间两极性的超越。这就是说,一个人超越冲突而不是从中获益,他终止了冲突,终止了对立。一个人意识到、认识到或发现,在适当的情形下,我的利益和你的利益、自私和无私实际上并不是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是彼此不同的、相互排斥的,甚至是对立的。当我们健康到能理解更高层次的统一体,当世界美好和富裕到没有匮乏,那时我们会明白全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对一个人有益的对我也有益,因此对其他人也有益。

在由自私和无私构成的高层次统一体中,自私与无私相互交织,相互混合,以某种新方式使我们可以谈论健康的自私,例如我们可以谈论受虐狂是病态的自私,可以找到自我实现人的各种例子。自我实现人的特别综合症是一种自私和无私的非常奇特的混合和合并,这种方式最终使将某种具体行为要么列为自私要么列为无私成为不可能,一个人会发现两者都是,或者两者都不是。这也与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严厉批评有关联,特别是A类与非A类互相排斥的排中律。看看科日布斯基(Korzybski)对两极性二元价值取向的评论文章吧,再看看对非黑即白、非是即非等诸如此类思想的一般性评论文章吧,它们都与协同作用表示对分的超越而不是从冲突中获益的事实有关联。

至于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现实,某些情形的细微之处是难以彻底思考和描述的。我认为协同作用是对更高层次的事实、更高层次的现实的真实认识,这些事实和现实是实际存在的和向协同作用发展的,就像从不理解向理解的发展一样。当然,这是难以论证的,但我认为在可操作的、真实的良好情形下,只要充分强调操作性定义和协同作用的实际优越性,还是可以做到的。事实上人的利益是共同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特别是在人们相互关系密切、彼此爱戴的情形下。对美满婚姻的任何分析都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企业中良好参与的任何分析、对科学道德、对科学家道德规范的任何分析也都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对任何科学家有利的对作为科学家的我也是有利的;对我妻子有利的也一定对我有利;对我有利的对我的孩子也有利;同样可以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教师有利的对学生也是有利的,等等。

现在要做的一项工作是要证明非是即非的思维或相互排斥的、非协同作用的思维,是轻度精神机能障碍的标志。解决的方法之一也许是我以前提出的专制性格结构分析(33)。我证明了如果丛林世界的观点事实上是正确的,那么唯一现实可行的方法就是专制。我力图证明它是多么不切实际:如果一个人承认原先的假定,即人生是丛林,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是利益相互排斥的丛林动物,专制实际上是完全明智的、符合逻辑的、理性的,甚至是必要的。再来看看严格的用语。我的确使用了“相互排斥的利益”一词,我认为这是非常适宜的教具,可以将整个事情解释得更清楚、更有道理,可以使整个事情的交流更容易。(也许整个交流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困难。我想最好是试一试,看看协同作用的概念是不是像我一直认为的那样深奥难懂。也许它非常容易理解。)

协同作用更整体,反过来,更整体的也更有协同作用。(与原子论的形成对比,后者没有协同作用,也必然没有协同作用。)运行结构越是整体,相互依赖程度越大,交流越顺畅,等等,集体也就越是相互依赖——例如篮球队的情形——所有事物也越是具有协同作用。也许我可以由五人组成的篮球队为例,在进球和得分方面,每个人都一心谋求自己的利益,并把自己的利益与其他人的利益看做是相互对立的。相比之下,在真正具有“团队精神”的球队里,球队的利益高于任何个人的利益。注意,你甚至不能这么说,因为一旦这是真的,那么球队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之间就没有对比了。球队的利益已经成为个人的利益,他分辨不出其中的差别。因此,谁得分更多不重要了。球队的所有队员都会为球队自豪,互相都会为对方自豪,都会为自己自豪。此外,有点篮球知识的人都知道,优秀的“传球手”与实际将球投入篮的“投球手”功劳一样大。如果这种协同作用遭到破坏,那么你最后会得到一支劣等的球队。在经济领域情形也是如此,如果假定五个人的小组生产单一产品,这个原则也是适用的。越有团队精神,他们越是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等等,也就等于说,越有协同作用。当然,所有这些都可以提出研究报告,在这个方面可以提出一打可以检验的假设。

有些事情与层次整合学说十分相似,与协同作用也有明显的联系。这是可以理解的。

由于协同作用是事实和现实的(在良好条件下),也由于协同作用与心理健康有关——那就是,健康的人更具有协同作用——还由于健康的人对事实的认识更透彻,也更加现实,那么可检验假设的整体网络就得到了证实。例如,为了证明健康的大学生认识能力更有效、感觉器官更有效、思维和认识过程更有效,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实验——这套实验全都可以用于协同作用的检验。就感觉层次自身而言,情况可能也是如此。如果我现在设计一个实验,我一定会建议测试颜色分辨效率、听觉临界效率、皮肤两点临界效率、味蕾效率、味觉敏感性效率,等等,测试对象包括:(1)心理健康的人;(2)具有协同作用的人;(3)优秀的经理和主管。一般来说,对一个人真实的对其他人可能也是真实的,特别是优秀的人。现在,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优秀经理的确认和预计。

优秀的经理是优秀的感知者。这就是说,可以预计他们的视觉分辨、听觉分辨更敏锐,等等。当然,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标准的测试来检验。此外,可以预计优秀的经理在感知方面可能更有逻辑,更能清晰地区分感知和愿望,能够根据今天的现有证据预计未来。特别是,我预计优秀的经理往往更不遵循卢钦斯(Luchins)实验中的定势(Einstellung),也更不可能成为阿什(Asch)实验中的屈服者或让步者,与平庸的经理相比优秀的经理更不可能依赖场地(Field-dependent)(按照威斯金(Witkin)的方式),而且与平庸的经理相比在谢里夫(sherif)的实验中,优秀的经理更不可能受外界影响。

事实上,普通心理健康的任何测试都可以证明优秀的经理,因为如果我是正确的,那么经过实验得到证明的良好管理政策,与我一直主张的心理健康几乎是完全一致的,与协同作用的能力也几乎是一致的,诸如此类。在这方面提出一百种陈述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我可以这样说,用不了多久,也许有可能精心策划出一系列像心电图和脑X射线片一样完全可信的实验室测试,对日后可能成为优秀的经理、主管、上司和领导人的一类人做出非常准确的预计,至少在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当然。如果有可能做到,这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我越想越认为有可能做到。不管怎样,它完全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