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财富笔记
726400000042

第42章 和气生财,让利于人(4)

依然掌控着九龙仓的怡和终于看出了李嘉诚的野心,在经济状况非常不景气的条件下,怡和财团依然使出最后一招,力求得到汇丰银行这样的大靠山帮助。1978年8月,汇丰银行介入九龙仓的争夺战。

其实,李嘉诚真正关注的并不是九龙仓,而是英资控制的另外一家公司和黄。在汇丰介入之后,李嘉诚决定在不冒很大风险的条件下,公开与实力雄厚的怡和较量,但是他并不想得罪汇丰银行而取得九龙仓。于是,1978年7月,李嘉诚悄悄约见"船王"包玉刚,因为包玉刚正是与英资争夺九龙仓的另一个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

当九龙仓的股价由原来的每股10多元港币涨到每股40元港币时,出人意料的是,李嘉诚主动以每股36元港币转让给包玉刚。对此,其下属们实在不理解李嘉诚的这一举动,李嘉诚回答道:"做生意是为了赚大钱,但只要有门道就可以赚到,而友谊却是很难用金钱来购买的!"

包玉刚得到20%左右的九龙仓股份,而李嘉诚除了获利5000多万港元外,还得到了包玉刚手中和黄的全部股权。其实,纵横四海的包玉刚并非等闲之辈,在此之前他已经料想到李嘉诚的这一决策,这也是包玉刚所渴望的。这样一来,两个华人资本世界的绝顶高手,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大小股东间的利益均衡

私有化是指改变原有上市公司的公众性质,使之成为私有公司。公司上市、收购公司以及供股集资,都是"进取"。将公司私有化,取消其挂牌的上市地位,即"淡出"。"淡出"也是收购,即大股东向小股东收购该公司股票,使其成为大股东的全资公司。从1984年起,李嘉诚进行过三次私有化。

1985年10月,李嘉诚宣布将国际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小股东大喜过望,纷纷接受收购。

1988年10月,长江实业宣布将青洲英泥私有化。长实控有其44.6%股权,以20港元一股的价格进行全面收购,收购价比市价17.7港元溢价13%,共涉资金11.23亿港元。

李嘉诚的第三次私有化,一波三折,远不如收购国际城市、青洲英泥那么顺利。

1991年2月4日,控股母公司和黄宣布将嘉宏私有化的建议,以每股4.1港元价格将嘉宏收归私有,共涉资金118亿港元,被舆论称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私有化计划。收购价比市价溢价7.2%,和黄当时拥有嘉宏65.28%的股权,实际动用资金41亿港元便可完成收购。

舆论纷纷之下,李嘉诚解释,主要原因是嘉宏盈利能力有限及业务与长实、和黄重叠。并声称不会提高收购价格,如有人肯出5港元的价格收购,他会考虑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