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中“我”和亚当都是在现代都市文明熏染下极度自私的男女。亚当英俊、富有、高雅,是极为出色的园林设计师,丰厚的遗产和专业的设计使他极为富有。他却厌倦女性,是一名同性恋者。想延续自己生命的渴望使他寻找一个母体来替他生子。而亚当之所以选择黄种人,是看中了“我们”的现实、自律、忍耐,他希望这些素质被遗传到下一代身上。“我”是一名亚裔留学生,被丈夫抛弃加上失业后极度窘困、孤独,为了挣五万块钱,甘愿做这个孩子的温床。不带丝毫情感因素,他们用一支无针头的注射器代替了激情迸发的男女对接,一颗生命的种子居然就此开始生长。“我”顺利怀孕了。不能不让人赞叹生命的坚韧和神奇。原本“我”只是为了钱,但是孩子出生后,骨肉亲情使她和女儿之间有一种奇特的联系,孩子的每一声啼哭都牵扯着她的心。害怕被孩子牵连使他们两个人都选择了要求母亲离开。一年后,亚当找到了我,此时菲比因为一次高烧而变成了重度残疾,变得又聋又哑又盲。我回到菲比身边,成为菲比唯一的快乐。然而我也需要正常的生活,需要婚姻,这是亚当和菲比给不了的。我开始与一个看起来很合适的律师约会,很快便向婚姻走去。但是我对他隐瞒了菲比。于是,在一次时间上无法兼容时,我和律师之间发生了剧烈的争吵。为了留住貌似合适的婚姻对象,我再一次离开菲比,住进律师家。半年后,菲比重病死去,我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结束了与律师的关系。作品写得最感人的是母女深情,她把这份神秘的情感写得荡气回肠。菲比残疾之后仍然能迅速认出“我”,死之前握着“我”的大拇指等。人不需要科学配制的物品,需要的是没有条件没有交换的爱。不仅仅菲比需要我,我也同样需要菲比。虽然“我”一再强调自己是为钱生下菲比,但她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她在我的体内孕育了整整十个月,因而她与我的神秘联系是超越我的想象的,菲比的呼唤就在她灵魂深处。被一再遏止的母性之爱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而科技文明的发展另一面的锋刃显出冷酷的锋芒。这个不带爱孕育的生命潜伏着悲剧的种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菲比是现代都市文明自私冷酷的证明,是一对自诩高尚的男女制造的悲剧。她的过早去世毁掉了亚当和我各自的生活。但也在我们心中种植了一些真挚的爱。每年他们会在菲比的坟头朋友一样说说话,他们的拥抱不再“何必”。“爱”才是这个世界延续的主题,正因为失去了我的爱,菲比才会生病残疾,而我的归来是她那个黑暗单调的世界里的唯一的欢乐。对亚当和我来说,菲比是唯一的联系,他们共同制造了这个悲剧也共同爱着这个孩子。她的存在成为不可碰触的伤,有了她,他们得以重新命名,重新理解世界和人生,重新成为朋友。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中节制、理性、自律的化学教授老薛,在一次出国访问中旅游赌城拉斯维加斯,偶尔小赢一次之后迷上了赌博,这个当初最不爱钱的人选择了非法居留美国,做各种辛苦的工作赚钱,用各种谎言从别人那里借钱去赌博。正如严歌苓在《无出路咖啡馆》中说的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潜伏着异端和非常的细菌,但诱发这些细菌成长为一种实质的诱因不出现,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或者自己真正是谁。”人性是未知的。“拉斯维加斯”这个原意为“小沙丘”的地方却能让所有性格弱点的人深陷其中,把人性深处的贪婪与自私激发出来。老薛过着苦行僧一样节俭的生活,丢掉全部的尊严和曾经群体生活中的优点,变成了一个骗子和赌徒。为使老薛戒掉赌瘾,我答应免掉他的债务。然而一年后我再次在赌城见到了专心致志赌博的他。是不是人性深处有着无边无际的黑暗,稍有激发,那些恶的黑暗的因素就会跑出来,操纵人走向另一面?
二、儿童视角
在严歌苓小说中,最能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智慧,她对人和事独到的理解,对荒诞世界的“刻毒”揭示,对细小物象的精微洞察和文字中的机锋,这是她作品中最强劲的活力。形式创新只是她智慧展现的一个层面,她能从最新最时尚的理论中获取营养,准确熨贴地用入自己的作品,与要讲述的故事完美结合,这本身就是智慧的。因为智慧,所以游刃有余,洞若观火地看穿物象,并保持一种不惊不乍,客观冷静的态度,有距离地予以言说。距离的“度”把握非常重要,太近则近乎悲喜相随,无法获得叙事以外的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太远则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在这种度的处理中显出张力,一种处理能力。E?卡西勒曾说:“天才的力量与其说是把握事物的纯粹真理和尽可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这一真理,不如说在于领悟微妙的隐秘的联系的能力。所谓天才的思想,就是从平凡出发,达到对于事物新的,令人惊诧的见解,这种思想以其意想不到的表达方法、隐喻和比喻引起人的快感。”117
很多作家写作时喜欢采用儿童视角,喜欢儿童的纯真无邪,说真话的特征,他们常常能发现很多成人无法发现的美和乐趣。儿童在人们心中的懵懂无知,和他们受到限制的理解能力,都给写作者以挑战热情。严歌苓善于用极冷静、理性的笔墨来描写人物的命运,悲悯在文字之外。拷问人类灵魂,对存在于人间的阴冷污秽的一面感受深切,对故土故人的怀念之中往往更多出一些悲凉和寂寞。她的故事多发生于文革时期,用儿童视角来审视那个特殊的时代及人物在特殊年代的劫难、生活和自我变异。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都有一个名叫穗子的小女孩,她常常是故事的观察者,甚至是叙述者。
《黑影》整篇小说围绕一只黑色野猫展开,叙述线索大致是:捡猫-养猫-救猫(捉老鼠时被大老鼠咬伤,感染发烧,穗子和外公用人的针药救活了它。)-群猫唤走-再次救猫(被捕鼠器夹住)-猫报恩,偷来火腿等,并生下一只三色猫崽-被人逮住,烙伤,与猫崽一起死去。这里有两个叙事视角:穗子的和猫的。
穗子六岁,但她明显早熟,且很有个性,她有自己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看法,常常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她常常一搭拉眼皮: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她懒得同成年人一般见识,他们常常愚蠢而自以为是。”她与姥姥和不是亲生的姥爷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进干校学习去了。很小就知道许多社会的黑暗,看到了虚伪,没有玩具和朋友,落落寡欢,故而会在一只猫身上找到友谊。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样的年代,儿童的成长,从身体到精神都是残缺的。童年的穗子所看到听到的几乎都是创伤性故事,沉重得让人为之叹息落泪。
严歌苓作品中常有两种伤痛:失乡之痛;流浪之痛。在异国他乡,靠打零工来过活,是靠不住的,凄惨的,从未有过的消沉,不必说明天怎么办,连下一分钟怎么办都不知晓。她在多篇小说里描写这种打工生活:租住的窘迫,无钱交房租,像小偷一样从房间里进进出出;被怀疑偷东西时的屈辱;一群异国流浪者的对前途的迷惘,这种痛苦在《无出路咖啡厅》,在少女小渔,在扶桑,《海那边》等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写。《黑影》中就浓浓积郁着失乡之人对故土故人已逝岁月的深深怀念。《黑影》用的是全视角,但是在小说开头一段突兀地加上了“我”的一段独白,说“我直到现在还会梦见那回字型院子,院子之所以……”巧妙地将“我”还原为穗子。“我”站在时空的高处,俯视着六岁半的小人儿穗子,带点沾沾自喜,带着点回忆的酸楚,带着对外公的追怀。接着是她的《老人鱼》《黑影》回乡,永远无法再回到故乡的孤独,意味着与故乡隔绝的人,被故乡赶走时那种惊恐,无依无靠和痛苦的感觉。她多次写到穗子和姥爷,那执著的追悔,孩子的梦,语言和感情。
“黑猫性格”是作者倾心塑造和礼赞的,带有儿童式的理想化色彩。不同于她其他作品中的冷静犀利,情感色彩十分浓郁。黑影带有人类的豪侠特征,喜欢冒险生活,知恩图报,潇洒自由,不愿意被拘禁,有着野性难驯的自在,永不从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气概,都是我们在武侠小说中比较常见的大侠精神。不讨好人,也不需要人来讨好,喜欢孤独和自由。《黑影》从一个四月的早晨,还是幼崽的黑影掉落在穗子面前开始写起,两个小兽之间神奇的魂灵相通的互相理解。“我想,在穗子此后的余生中,她都会记住那个感觉。她和美丽的黑猫相顾无言的感觉,那样的相顾无言,这感觉在世故起来的人那儿是不存在的,只能发生于那种尚未彻底认识与接受自己的生命属类,因而与其他生命同样天真蒙昧的心灵。”这是对自然美的认可,认为原始的自然的美是最真实的大美。穗子因为敬重那份野性和原始的生命活力,而对它付出了极大的关爱。人和动物的友情故事很多,但能写得这样回肠荡气,蕴藏如此深广的社会内容的不多。月光下,穗子屏住呼吸观察一只猫,那么细致,充满了对它的赞美:它是绝对的黑,“至少八代以上没跟家猫有染过”,琥珀一样的眼睛,小镰刀一样的指甲,它的身体与头的比例和一般的猫不同,它的面孔要显得小一些,因而它看上去像一只按比例缩小的黑豹。“穗子觉得这是她见过的最美的一只猫,因为它不属于她,它便美得令她绝望,它那无比自在,永不从属的样儿使它比本身更美。”它矫健的动作轻盈得简直就是一个影子。穗子对这样的一个动物是如此喜爱,喜爱到“把自己当作它的猎物一样,浑身都是放弃”,“让它相信她作为它的猎物的甘愿。”如此的心悦诚服,是把黑影当作偶像来崇拜的。喜爱它的自由意志。
严歌苓带着夸张的笔触来写黑猫的美和它的不驯服,对自由的渴望,始终不肯为人类所驯服的野性,飘逸轻盈如影子的姿态,它的知恩图报。黑影在被咬伤后感染、发烧,穗子和外公想尽办法,假装自己生病从医院骗来青霉素给猫打针;在不准钓鱼的池塘里整夜钓鱼,让露水泡得很透,最后钓上来四条一两多重的鱼,煨出来的香味弄得穗子腿都软了,但穗子坚持不与黑影分享。这些付出和照顾在“十月后的一天夜里”得到了回报。为报救命之恩,黑影在辽阔的黑夜里肆意施展它的本领,偷来了整条的金华火腿,整串的风干栗子。结果被人类抓住,用火钳烫得失去了样貌,还挣扎着滚回窝里,回到它的猫崽身边。“一只大致是猫的东西出现的猫崽窝里,它浑身的毛被火钳烫焦了,并留下了一沟一沟的烙痕,伤的最重的是它的嘴,里外都被烫伤。”饥荒年代的人们十分凶猛,以牙还牙的同其他兽类争夺食物。这里的笔触十分开阔,作者不仅仅是在写一只猫的遭遇,而是写出了人性中的凶残,对付猫,对付自己的同类,都是同样的不会留下任何情面。外公和穗子想尽了救治的办法,上药、喂食,它还是死了,连带死去的还有它的三色猫崽。作者借这样一只黑猫至少表达了这样几种思想:喜欢这只叛逆的黑猫,因为它的不服从,它的独立精神,它的知恩图报。黑影对猫崽的生死之爱,对人类的知恩图报与人类的残酷偏狭形成尖锐的对比。它有很多现实生活中人都做不到的品质。也正是它,使穗子失去了对人类的信任。结尾处,“我”又出现了,揣测,若那只猫崽活下来,穗子的童年会减少一些悲怆色彩。
借着猫,作者描写了一个倔强的外公,这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与穗子没有多少血缘关系的老人,他孤独,好骂人,心疼的话总是借骂人的口气说出来,他疼爱穗子,几乎是无条件的喜爱,像是一个孤独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喜爱。老人把攒下的腊鱼、肉、鸭都蒸到饭上一点一点给穗子吃了,自己不舍得吃一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是非常昂贵的给与。他不赞成养黑猫,救黑猫,但因为爱穗子,他也满腹牢骚地去做了,比如整夜钓鱼、骗药等,在他灵魂深处藏着一片极为博大的爱,那都是给穗子的。
如果说《黑影》是一个带有怨忿情绪的追悼儿时伙伴的故事,那么《老人鱼》就是带着深重忏悔追忆的故事。外公在《黑影》里已经闪亮登场,在那时,他就是一个心地善良但爱说牢骚话的怪老头。他宠爱穗子就像穗子宠爱黑影。《老人鱼》中他同样看上去是一个很倔,很不友好的老头。他是一个曾经立过战功的残疾军人,因为残疾而显得有几分可笑,头颈神经坏掉了,故而不听使唤,要向左看,他偏向右扭。走路有点瘸,眉毛特别浓,是雪白的,有一大堆军功章,跟谁过不去时就会拍给人家看,爱吹点牛,说点粗话。对历史完全糊涂,甚至比不上儿童穗子。他不是穗子的亲外公,疼爱穗子的方式也非常粗糙,把所有好吃的给她,给她暖被窝,当她的坐骑,或帮助穗子镇压那些幼儿园中欺负她的男孩子,用的却是战场上拼刺刀的嗓音咆哮,让穗子很难为情。祖孙俩离别,外公表示难舍和爱的方式就是把所有能吃的都找出来做给穗子吃。与结尾处形成了一个酸涩的张力:外公被撵到一间漏得厉害的屋子里,得了骨癌,被疼痛折磨,他给“穗子,我的伢”写信,穗子没去看他,没有写信,只寄了二十元钱,老人在孤独中凄惨死去。这种节制得近乎冷酷的笔墨里渗透出的是 “我”的深深忏悔。
在这里的质问还包括有知识有文化的高雅人们就更懂感情吗?穗子父母一直在嘲笑这个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的原始、土气和粗俗,嘲笑穗子眼里对食物的馋,嘲笑祖孙俩的对话,甚至他们原始的亲密。穗子认可这种嘲笑,并因此而感到深深的羞愧。所以穗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不去想念老人,甚至嫌弃厌恶,为外公而自卑――那是她母亲在看到穗子有外公身上“恶习”,一个文明人看见没有文化的老农时的嫌弃。而这份曾经的嫌恶最终将要变成愧疚折磨她一辈子。在她真正领悟到真情的可贵,形式的不可拘泥时才会有的情感。所以作者在结尾处重重得写道:“老人没有一个亲人,他的亲属栏里只填了一个人的名字,当然是穗子。”外公不高雅,只会近乎赌气地说:“我知道你们良心喂了狗,不过我都原谅。现在哪里的人不把良心去喂狗?不去喂狗,良心也随屎拉出去了。”所以他也原谅了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