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新世纪主持人成功书系:星路视点
7332100000016

第16章 拥抱幸运女神(1)

——主持人星路视点之六

获得命运的垂青,能与幸运女神紧紧拥抱,是多少人终生梦寐以求的,明星主持人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巨大机遇,走上了光芒四射的星路,他们获得了人生与事业的成功,是我们时代的幸运儿。

但纵观明星主持人的成功经历,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或是再次证实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明星主持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命运的青睐,之所以能在机遇来临时牢牢地掌握命运,就是因为他们较之常人为此进行了更为漫长而充分的准备。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里蓄积着养份和能量,一旦听到春风的呼唤,他们就会破土而出,生长成挺拔俊秀的栋梁之材。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些问题。即:为什么明星主持人总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机遇?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机遇他们成功了而别人失败了?为什么有些天资并不好的明星主持人却得到了命运的垂青,而某些天资甚佳者却最终庸碌无为?为什么明星主持人总是比别人幸运?等等。

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幸运女神只拥抱那些为了事业的成功做了最充分准备的人。在“万事俱备”时,“东风”则显得珍贵和富于价值,否则,只能是风过不留痕。

从某种意义上说,机遇是被人创造出来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客观必然性的有机结合,主观方面条件的增强,会影响到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好的机遇更容易产生。同样,当一定的客观机遇已经出现后,那些不断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苦下功夫的人,则更容易接近和抓住这些机遇。

许多名主持人就是创造机遇的高手,他们总在努力,总在奋斗,开始时他们是在追寻机遇,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遇便会自动登门拜访。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会相应地大大增多。可以说,没有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良好机遇。从这种角度上说,机遇是对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如果幸运女神的拥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遇也就毫无价值了。事实上,机遇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以胜任的资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艰苦的准备。

我们或许会发现,命运有时是不公正的,有些毫无准备的人却获得了某种机遇,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人很少能有所建树。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明星主持人的成功史上,则清晰地记载着他们为迎接机遇所做的种种艰辛努力。

下面,我们通过对明星主持人的案例剖析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

倪萍:刘导慧眼新星初升

在万众攒动之中,能样才能异军突起,星光耀眼?倪萍的成功给了我们以启示和回答。人们都向往“一夜成名”,然而更多的成功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为个人展示自我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只有表现出比别人更好的素质和品德,诸如敬业、成熟、天赋、才能等,伯乐才会将他的慧眼投向你身上,成功的机遇才会临降。

1987年春节,倪萍从济南回青岛老家过年,和唐国强、宋佳一起被电视台作为家乡的名人请到剧组。当时倪萍在山东小有名气,她已经拍过了电影《女兵》、《山菊花》、《流泪的红蜡烛》、《祁连山的回声》等影片。倪萍刚一出现,就被从中央电视台赶来的女导演刘瑞琴喜欢上了。刘导说:“这个姑娘不错,愿不愿意主持节目?”倪萍爽快回答:“愿意。”就这样,倪萍生平第一次做主持人,她和唐国强共同主持了1987年青岛春节联欢晚会。当时由于录制时间紧,台词本子边拍边改,给了倪萍许多创作上的自由。她主持节目得心应手,也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显示了做主持人的潜能。倪萍的敬业精神和潜在的天赋给刘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决定邀请倪萍在自己导演的大型系列片《人与人》中担任第三主持人。

专题系列片《人与人》以短剧、小品、歌舞的形式艺术地表现了生活中一幕幕真实的悲喜剧。整个节目以主持人贯穿前后,边介绍边议论,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很重要,也很有光彩。《人与人》当时已有两位主持人,一位是李小玢,她的主持风格既亲切自然又不落俗套,是当时全国最红火的女报幕员。另一位是方舒,她因主演《日出》中的陈白露而荣获1987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可谓是如日中天的明星。和她俩相比,倪萍一不漂亮,二没名气,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压力很大,但倪萍很珍惜这次艺术道路上的难得机遇,她知道干大事必须从点滴做起。

进剧组的第一天,刘导忙于拍摄工作,倪萍没和她打招呼,悄悄地找个角落坐下,谁也不认识她。轮到她正式录像了,她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面对镜头,面对那些大明星们,自己心中却暗中鼓励,压力反而使她竭尽全力。这次录像的效果令刘导演和剧组的其他人都很满意。

倪萍清楚地记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她有自知之明,她的先天条件和外型不能和李小玢、方舒相比,《人与人》都是十几集一拍,每次都由李小玢和方舒先挑剧本,剩下的才轮到她。但她没有气馁,一直在努力工作,把每一集都尽力做得精益求精。后来,李小玢婚期已到,《人与人》才开始由倪萍和方舒主持,山东妹子开始在剧组站稳了脚跟,不久,倪萍调到了中央电视台。

《人与人》系列节目给倪萍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她能从容地面对镜头,自如地调动亿万观众的情绪,这一切的成绩取得与她善于在细微之处表现自身的最佳素质是分不开的。倪萍被刘导相中担任《人与人》节目的主持人,是因为她在主持青岛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出色表现令刘导心动。而倪萍在《人与人》节目中令人称道的表现,又使得她获得了调到中央电视台的机会。可以说,倪萍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另一个更美好的机遇。

调到中央电视台不久,文艺部主任邹友开就安排倪萍接手《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

倪萍在第一次主持《综艺大观》时就开了个好头,她现在看看当时的节目带,依然觉得极其顺畅自如。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三个多月后,倪萍就因为主持《综艺大观》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空缺四年的星光奖最佳主持人的荣誉。这意味着在倪萍刚踏入电视圈时,她的主持就得到了行家们的肯定与认可。倪萍抓住了主持《综艺大观》这个千载难逢的巨大发展机遇,她以自己真诚的情感、质朴大方的“中国味”,以爱心和笑容征服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也使自己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宗毓华:东方式微笑的绚丽

“水门事件”露脸

宗毓华1969年大学毕业时,继续在华盛顿各大电视台寻找工作,CBS的新闻经理威廉·斯莫尔,这位黛安·莎耶的伯乐此时却对她说:“10年以后再来吧。”

1971年,她第二次申请CBS的工作正是时候——在平等权益运动的声势下,联邦通讯委员会下令,各电视台要有一定妇女和少数族裔雇员,各台正忙不迭地补充人员。当时CBS新闻部门只有一个女雇员,“他们正想多雇几个填数呢。所以他们雇了我,还有一个黑人女孩、一个犹太姑娘,这下就很完美啦!”

确实,美国平等权益运动助了宗毓华进三大网中的CBS一臂之力,但是否只是因为“女性”和“少数族裔”而受到关照呢?显然不是。由于在地方台WTTG的业绩,康妮(宗毓华的美国名)当时在华盛顿已很有名气了,《华盛顿邮报》评论道,CBS雇了她是找对了人:“康妮可不是每棵树下都找得到的。”CBS也表示他们可绝不是“只看重漂亮脸蛋的”。事过几十年,事实早已证明,CBS当时所雇的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士都是优秀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宗康妮抓住了时代赋予的绝好机遇,加上自己平时在地方台的刻苦努力,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她向往以久的CBS,为她获得更多更好的事业发展机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进了CBS新闻部,康妮懂得要在男性一统天下的新闻领域杀出一条路来,还得勤学苦干才行。她什么都干,有一股不会就学的精神。为了抢到新闻,电视记者首先得学会如何从人们嘴里问出话来。康妮承认:“从人们嘴里掏出东西来真是困难。你怎么提问题很有讲究。即使这一次你用一种办法成功了,下次就不一定还灵。”时间有限,一共就45秒钟,哪里来得及换一种情绪并且立即进人最佳状态?采访艺术是从实践中学来的,康妮就是在CBS这所学校里逐渐学会了如何寻得新闻,如何归纳合并,再如何用口头语言传播出去。她这些锤炼来的本领在她采访“水门事件”时正好派上了用场。机遇不是坐等而来的,机遇到来之前你得努力加强自身的实力,机遇来临时才能不辜负命运的青睐,变机遇为成功,康妮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自CBS的克朗凯特所主持的《晚间新闻》对“水门事件”作了系列报道后,“水门事件”一夜之间成了头版新闻,各媒体竞相报道,穷追不舍。

康妮在采访节目中露面也越来越多,有时被派去白宫采访。当“水门事件”成为重头新闻之后,她也采访了不少卷入丑闻的重要人物。康妮学会了与能为她提供消息的人们保持良好关系,在国会和政府中都有了自己的消息来源。为了能找到想采访的人与之谈上话,康妮做好准备在任何时间里等在任何地方,无论等多久。康妮对“水门事件”的采访进入高度亢奋的状态,工作不分早晚。她常常等在某一个门外,手里拿着麦克风,站在寒风中打哆嗦,人家一出来,就冲上去赶快提问,别的什么也不顾了。本来天生安静的她,此时变得极富进攻性,一心要使自己的新闻播出去,有时候一大早3点钟起床,赶到采访对象家门口。

报道“水门事件”,使康妮的采访得以在克朗凯特的《晚间新闻》上出现,她也成了名记者,特别是在华盛顿地区家喻户晓。

加利福尼亚的阳光

1976年,CBS在洛杉矶的电视台KNXI的经理,对CBS总裁提出,把康妮调到洛杉矶来,做当地新闻节目的主播。KNXI电视台收视率下降得厉害,在洛杉矶落后于另外两家属于NBC和ABC的电视台。他们期望通过由康妮当新闻主播提高收视率。那时候,除了芭芭拉·沃尔特斯在1976年首开女性主播全国电视网晚间新闻的先河外,尚无第二个女性能步其后尘。从这一点看,一个主播位置,即使是一个地方台的主播,也很有诱惑力!而且薪水也很诱人,KNXT给她的起薪是8万,而在CBS只是2.8万。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机会诱人,却伴随着不利因素:每个电视记者的雄心都是进全国电视网,报全国大新闻,可现在却要从华盛顿的全国网“跌到”一个地方电视台!

康妮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呐喊:留在华盛顿,她就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放过了新挑战,她不会原谅自己。“现在我有了机遇,在全美国第二大市场上当新闻主播,这是我过去从未干过的。”她命令自己:去!“我一生第一次,要干一点不同的事,我要去加利福尼亚了!”

洛杉矶KNXT。的收视率直到康妮去的时候,一直都是第三。收视率大战是生死存亡的危险游戏,成百万的广告费收入的涨落就取决于收看某个节目的观众是多少。康妮来了以后,KNXT的收视率果然开始像春天气温计的水银柱。她播报的三个不同的新闻节目,收视率都有上升,新闻收视率从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而且离第一名也不远了。《洛杉矶时报》电视评论家称赞她,她的照片出现在广告栏和汽车车身上,各种奖励也纷至沓来,她主播的消息也被评为“最佳每日新闻报道”。

康妮越来越有好口碑,她在新闻上露面很多,人们都认识她了,常常有人对她喊道:“你好,康妮!”别的同事出去采访,人家听说是KNXT。电视台的,往往会说:“那你告诉康妮我问她好!”

在KNXT的几年里,康妮也曾被另外两家电视台高薪求聘过,她没有动心。KNXT给她的薪水一直算得上优厚,第一年年末,她的年薪是10万,之后每年都涨,到三年合同期满,已达30万。1980年,电视台同意,她如果实在要跳槽的话,一年半以后可以离开,在这个前提下,她签下了第二个三年合同,此时她已是年薪60万了。

与丹·拉瑟同座

在KNXT取得了成功后,康妮又在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更大的机遇,她向CBS总部谋求回到全国电视网的职位,可是他们给她提供的只是替补黛安·莎耶报早上新闻。“东方不亮西方亮”,康妮决定转而向CBS的主要竞争对手。NBC谋职。她以前的上司,那个要她10年以后再去应聘的威廉·斯莫尔,现在在NBC新闻部,他这次倒是马上给她提供了一份播报早间新闻的工作。NBC执行总裁表示:“我们觉得她好极了。我们很想把她要过来。”她想干的是主播,即使这意味着她的年薪将减少20万美元,可她又寻求到一次机遇,回到了全国电视网,回到了自己喜欢的政治报道上来。康妮坐上了NBC《日出新闻》的主播台,一直干到了1986年3月。在她主持期间,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好评如潮。《华盛顿邮报》长期观察她的电视评论员汤姆·谢尔斯曾对她说过,她的节目收视率高,可能是因为她“早上看上去令人愉快”。

1987年,康妮开始在NBC黄金时间主持新闻杂志节目,这是她事业上的又一个转折点。这使康妮的名气更大。

从收视率来看,这些节目无疑是成功了,在市场调查统计中,显示出极高的收视率,康妮的制片人对她简直满意极了,称赞她具有从报道严肃新闻到通俗节目的应变能力——她不论报什么都能使收视率翻一个筋斗!但批评家们却说,这些趣味不高的节目“玷污了她自己的好名声”。

争论归争论,批评归批评,康妮的身价不断随着收视率在水涨船高。而批评争论,在某种意义上说,为她打了扩大知名度的广告——她更加炙手可热了。

1989年9月23日,康妮由NBC又被挖回到老东家CBS,三年合同薪水总计约600万美元。

康妮回到CBS主持《与宗康妮面对面》,后又改为《与宗康妮对望》。节目大获成功。

1993年6月1日,CBS决定由宗康妮与名震四方的丹·拉瑟共同主播晚间新闻,康妮因此成为CBS晚间新闻播报历史上第四位主持人——第一位女主持人,这对于康妮来说,就是坐上了皇后的宝座,这是康妮苦苦追求了多年的最绚丽的梦想!坐在丹·拉瑟身旁的康妮,真是神采飞扬,满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