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全集
734600000111

第111章

第五篇 说话魅力修炼之四:说好难说的话

第十五章 尴尬时刻:智慧应对,巧妙解脱

第九节 咄咄逼人的话怎么办

在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咄咄逼人的谈话场景,谈话者一般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己的条件估计得比较充分,有信心战胜你。谈锋一般是指向一个地方,对你的要害部位实行“重点攻击”,会令你开始就处于被动位置。

对付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你可以加以选择。

以退为攻

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辞的,而又要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你可以装作退却。对方乘机逼过来,你把他带得远了,让他完全进入了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对周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妓女?”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甚至还可以联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回答当然应该是:“没有,绝对没有。”周总理却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圈套,微笑着对那位记者说:“有。”全场马上发生一阵骚动,许多记者把脖子伸长,期待下面更具体的答案,周总理话锋一转,说:“在中国的台湾省。”回答得多么巧妙!

后发制人

这是使自己能站稳脚跟的最有效办法。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最为有效:

1当对方到了已经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咄咄逼人者,其开始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他总有不攻自破的地方,总是有软弱的地方,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等待时机,一旦其光芒收敛,想做喘息、补充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反攻了。

2当对方已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时候对方已经进攻完毕,而你发现,他连你的伤口的部位还没找到,他的锋芒所指,只不过是你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小错误,或者他打击的部位并不全面,从本质上动摇不了你,这就是所谓的“山穷水尽”。

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即是以对方同样的火力,向对方进攻,对方提什么问题,你就给予十分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丝毫不让,不拖沓也不沾泥带水,使对方无理可寻、无懈可击。

把球踢给对方

这是谈话中的一个很普遍、很实用的技巧。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问的角度很刁,你

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差错时,那就不要回答,把问题再还给对方,将对方一军。

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抓住一点,丝毫不让

当对方话锋之强烈,火药味之浓,使你无法反击,他提出的重大问题,你无法一一回答,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迅速找到他的谈话内容中的一个小漏洞,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无所谓,可以把这一点无限扩大,使其不能再充分展开其他方面的进攻。你就在这一点上,来回与他周旋,并迅速地想出应付其他问题的办法。

胡搅蛮缠

胡搅蛮缠是当你理亏时,被对方逼到了死角,而又实在不想丢面子,就可以乱缠一番,把没有理的说成有理的,把本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说成是很有联系的事物,把不可能解决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与你的问题扯在一起,以应付对方的连串进攻。

胡搅蛮缠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当的,但却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特别是当对方欺人太甚、丝毫不留情面的时候。另外,用胡搅蛮缠的方法,可以先拖住对方,使你有时间考虑更好的应付办法。

小心使用语言的附加意义

在语言交谈中,具有“附加意义”的词语,在运用时须特别谨慎,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对象适时使用。如果随意滥用,势必造成相反效果。

例如,我们对同事、朋友、邻居说声“吃过饭了吗?”“一大早要到哪里去呀?”谁都知道这是一种问候,是打招呼,会使人从心底感到亲切友好,但如果对象不对或地方不对,就会引起误解或不快。

比方说,同样是问这些话,在一些外国人听来,却会引起误解或不快。问他是否吃过饭了,对方会认为你准备请他吃饭;问他一大早上哪儿去,如对方是欧美人,就会认为你多管闲事,从此对你敬而远之。

“你要多穿些衣服,别感冒了。”在我们听来是种关怀,但美国人听了也许会认为你是在指使他做什么,因此对你产生反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对此特别注意。

事实上,语言的附加意义,有时候要比语言本身更有力量。如果能随机应变地将之演绎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美国有一位推销员伯特,有一次为了推销一套可供一座40层办公大楼用的空调设备,与建设公司周旋了几个月还是无法谈成,然而,购买与否的最后决定权,还是握在买方的董事会手中。

有一天董事会通知伯特,要他再一次将空调系统向董事们介绍。

伯特强打起精神,把不知讲过多少遍的话又重述了一遍。但董事们反应冷淡,只是连珠炮似 的提了一大堆问题,用外行话问内行人,似乎有意刁难。

这时伯特心急如焚,眼看几个月的心血就要付诸东流,他浑身发热。

这时,他忽然想到“热”这个妙计。

突然间,他不再正面回答董事们的问题,而是很自然地改变了话题。他泰然自若地说:“哟!今天天气还真热,请允许我脱去外衣,好吗?”

说罢,还掏出手帕,煞有介事地擦着前额的汗珠。

就这样,他的话、他的动作立刻引发了董事们的连锁反应,或许这是一种心理学的暗示作用,董事们似乎一下子也感受到了闷热难耐,一个接一个地脱下外衣,又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手帕擦汗。

这时,终于有一位董事开始抱怨说:

“这房子没有空调,闷死了。”

就这样,董事们再也不需要伯特推销,自动地考虑起空调的采购问题,令人不可思议的,拖了几个月之久的买卖,竟然在短短十分钟内就获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很显然,关键在于伯特及时抓住了问题的重点,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环境提供给他的条件,并运用语言的附加意义或暗示语法,让他的话产生了极大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