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读懂管理学
7346600000022

第22章 引入竞争注重效率(2)

改革必然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所以,有反对的声音也是必然的。但是,这次人事改革毕竟是在总经理的全力支持下进行的,并且张先生也很注意工作技巧,他对反对改革的员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把一些思想守旧的人送去培训,很多接受过培训的人回来后,都表示在培训中受益匪浅。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体系,并且逐步科学化,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也更明确了,尤其是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业绩。

作为高明的管理者,就应该学会制造竞争氛围,任用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鲶鱼式”的人物,给“沙丁鱼们”造成一定的危机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良性竞争,防范恶性竞争

竞争引导进步,竞争带来活力,但竞争带来的产物并不全是这些,竞争也会带来压力、挫败、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身为一名管理者,职责就是要遏制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引导他们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良性竞争对于组织是有利的,它能促进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和工作气氛,大家都会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如何掌握新技能,如何取得更大的成绩。这样一来,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人际交往也会更加顺畅。

有一家由年轻人组成的民营公司,主要从事电脑及软件业务。由于他们的市场方向选择正确、管理方式合理、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原因,公司发展很快,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公司从十来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生意也红红火火。因为公司里都是年轻人的缘故,公司管理层特别强调团队精神,以各种方式加强大家相互的交流,每个人工作得都很愉快。

然而最近公司的总经理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他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像以前那么高了。通过分析员工的分工、收入结构、员工关系,以及内部管理机制,这位总经理最终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他们强调公司内部和谐气氛的时候,忘记了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时间一长,所造成的后果是创业时的新鲜感逐渐消退,积极性逐渐丧失,在出了问题的时候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掩盖和逃避。这当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引进内部竞争机制势在必行。

现实状况使这位总经理认识到:销售人员的销售定额必须定在经过努力方可完成的水平;技术人员的收入必须与个人业绩挂钩,要让他们清楚,如果没有达到公司既定的目标他们是有责任的。由于果断地采取了措施,部门内部引进了一系列的竞争机制,激发了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从而又再次激发了公司的活力。

每个人对美好的事物都有羡慕之情。有的员工羡慕别人的长处,就会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刻苦学习,赶超对方。这种人会把羡慕渴求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以此缩短与同事之间能力的差距。这种情况如果能正确地加以引导,以良性竞争的形式引入到组织内部,会对组织有着很大的好处,它能促使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工作气氛,每个人都积极思索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这样一来,整个组织的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是,如果管理不当,致使组织内部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那么,员工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心思都会放在如何防范各种“明枪暗箭”的伤害上去了,不但自己不思进取,相反还会想出各种见不得人的“花招”打击比他们强的人,通过使绊、诬蔑等手段来扯先进者的后腿,以掩饰自己的无能。这种恶性竞争只会影响先进者的积极性,使得组织内部人心惶惶,员工之间戒备心变强,虽然工作任务堆积如山,但谁也不敢“冒尖”主动奋力拼搏,因为大家都明白“出头的椽子先烂”的道理。管理者也会被如潮般涌来的相互揭发、投诉和抱怨缠得喘不过气来,由此,整个组织变得乌烟瘴气,业绩自然会随之下降。

管理者是组织的核心与希望,一定要留心组织的气氛,积极引导良性竞争,采取措施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对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1)创建恰当完善的业绩评估机制,以实际业绩为根据来评价员工的能力,不可根据其他员工的意见或是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员工的业绩。评判的标准要尽量客观,少用主观臆断。

(2)创建一套公开、顺畅的沟通交流体系。让大家多接触、多交流,有话当面说,有意见明摆出来,诚实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3)坚决杜绝员工搞告密、揭发等小动作。管理者不能让员工之间进行非正常的所谓“监督”,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要坚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严惩为了谋私利而用各种手段攻击同事、破坏组织正常工作秩序的员工。组织就好比一台大机器,每个员工都是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激励这台大机器上的各个部分,即引导员工们进行良性竞争,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只有这样,组织这台大机器才能越转越好。

同时,为了确保良性竞争,管理者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机会均等是公平竞争的第一步。优秀的组织应当是民主的组织,民主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公平。因此,民主的组织应当为每个员工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如果连起码的公平都保证不了,那么公正就无从谈起。

(2)要时常提醒员工:“可以向竞争对手正面挑战,但不要把对方当做仇敌。”从古至今的竞争原理都是和气生财,要把竞争对手的存在,当做是促进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同一组织内部的竞争对手更应当协调一致,共同进步。

(3)赏罚制度是最原始、最朴素的管理方式,但也是最有效的且能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要求的做法。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做组织希望他们做的,杜绝不想让他们做的。

竞争促进成功

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活力,只有竞争才能带来进步,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成功。

当初,湖南省有两个重点卷烟工业企业——长沙卷烟厂和常德卷烟厂,而且各自培育出了重点品牌——“白沙”和“芙蓉王”。对此,曾经有人问道:为什么湖南省内会拥有两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培育出两大重点卷烟品牌?时任常德卷烟厂副厂长的李明三答道:“感谢竞争。”常德卷烟厂和长沙卷烟厂相互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相互依存却又相互竞争,两家企业分别在竞争中成长和发展,均成为卷烟工业企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是如此,个人更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看到为自己找一个“对手”的例子,比如喜欢下棋的人总是喜欢跟一些比自己强的人过招,而不愿意和技艺差的人在那儿浪费时间。因为技艺差的人不但不能让你学到什么东西,而且也无法给你营造积极进取的心态,因为你无须动什么脑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赢对方,所以,你也无法在棋艺上获得进步。相反,如果和高手对弈,则必然会格外地小心和谨慎,同时也必然全力以赴,并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不然,稍有差池,就会落个大意失荆州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棋艺不知不觉就会大增。

一个组织中的成员由于天天习惯于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很容易陷入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精神疲惫状态。管理者让员工被动地去实施决策目标,带来的结果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负效。只有想方设法激励他们主动地去干,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获得高效益。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潜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位置上”,或“自己被当成重要的人物”,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之后,人类才会努力成长,也就是说,这种欲望是构成了人类干劲的基本元素。而且,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在有特定的竞争对象存在时,其意识会特别鲜明。管理者只要利用这种心理,并营造一个合适的竞争氛围,就一定能成功地激发起一个人的干劲。

提高管理者的个人效率

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需要详细规划、详细分析,让组织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做最有效率的事情,这个组织的业绩才会大幅度提升,才会获得最大的回报。而要提高组织的效率,个人效率更要提高。

身为管理者,自然是事务繁忙,但有时常会感觉自己一天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常常会为此而懊恼不已;或常常自责自己忘记了某件事情,虽不太重要,但终为憾事。

许多人感觉自己好像一整天都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这种情况有时是无能为力的。但如果你经常遇到这种情形,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缺少组织和安排。

生命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常常对某人能自如地应付事情,轻松地过活而艳羡不已,其实你也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世界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在提到他是如何拥有今日的成功时说,几十年前,他去听一个课程,当时他心想:“这个演讲者怎么会这么成功?”于是邀请他一块去吃饭。

席间,汤姆·霍普金斯问这个成功者:“您到底是如何成功的?您又是如何赚到这么多钱的?”

成功者从手包里掏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了几个字,然后递给汤姆·霍普金斯。汤姆·霍普金斯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要做最有效率的事情,在每一分每一秒。”成功者说:“你只要照着这几个字去做,一定会成功。”

汤姆·霍普金斯照着这句话去做,果然成为世界推销大师。

请记住:在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效率的事情,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这是首要的经济规律。

在处理任何工作时,必须快速自问:第一,能不能取消这项工作;第二,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第三,能不能用简便的办法代替。

可做可不做的事坚决不做,自然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与别的工作合并起来做,自然就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做,自然就缩短了工作时间。

美国管理学家建议每天一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办公桌上放一本便笺簿,然后在上面写下你希望当天完成的每一件事。当你在便笺上写下你当天想完成的项目时,就觉得有一种压力,一定要去完成它。当你完成一个项目并在上面画上一条线将其勾掉时,心理上会有一种轻松感。

把事情列一张表的同时,不妨把时间也列一张表。这样你就会更清楚还有多少时间来供你用,从而给你一种紧迫感。列完表格之后就把它放在一边,努力去完成上面的计划,千万不要总盯着计划。三番五次地计划时间,反而把时间浪费掉。

常常看到有的人对自己说,从明天开始,要如何如何,而今天就暂且这样。这样的人弄不好明天还得重复今天所说的话,却做不出实事来。抓住现在最关键,如果现在你都不知该如何去做,那谁知道以后你会怎么做呢?浪费“现在”的人是不会抓住“以后”的。

身为管理者,往往会遇到下列情形:再过十分钟就开会了,而这十分钟怎么过。如果你利用这十分钟来喝咖啡与员工闲聊,那你一定不是一位珍惜时间的人。十分钟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计划一下工作安排,考虑一些问题,看几页书。即使聊天,也应是有目的的,绝不能浪费这开会前的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