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读懂管理学
7346600000024

第24章 情感关怀有效沟通(1)

真诚地关心员工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里,纯粹的上下级关系正在被摒弃,关心、爱护、珍惜和尊重人才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风尚。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渗入个人友谊和感情的因素,对开展管理工作很有益处,这种方法有利于管理者树立平易近人的形象。

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动物,作为管理者,关心和体贴员工是对其最好的慰藉和赞赏。管理者只有在情感上和员工有交流和互动,才能有效地驾驭员工,从小事上关心体贴员工是一个增进彼此感情的绝妙方法。

管理者对员工的长处和优点表示欣赏和肯定,仅凭几句赞美之词是不够的,还要有实际行动,也就是要关心和体贴员工,让他觉得他受到了尊重和爱护,觉得他在你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重要角色,这样才能激励他对工作更加努力,对你更加尊重。

赞美员工是管理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激励技巧,但如果仅限于口头上的只言片语,员工就会怀疑管理者赞美的诚意和价值,而一点一滴的关心和体贴则是最朴实、最真诚、最珍贵的肯定。管理者的一次例行赞美可能几天就被员工忘了,但实际行动对于员工来说,却能长久地铭记于心,甚至终身难忘。关心和体贴员工,在下列场合中,收效更佳:

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内心需要

幸福和睦的家庭、充实富足的生活是干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如果有员工因夫妻分居两地而闹离婚,或者生活紧张拮据,管理者却视而不见,那么对员工再好的口头赞美也无异于老虎挂念珠——假慈悲。

作为管理者,应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2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

如果员工生病了,管理者能亲自探望,这样做能提高管理者在员工心目中的权威地位,从而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加上员工对管理者平时的行为都是有目共睹的,看到管理者对同事嘘寒问暖时,大家都会感同身受,心中自然会对管理者敬重有加。当然,对所有员工要一视同仁,否则容易弄巧成拙,让一些员工以为你厚此薄彼,这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记住员工的生日,并以适当的方式祝贺

现代人都习惯过生日,在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和知心朋友一块庆祝。聪明细心的管理者会抓住机会,见缝插针,加入庆祝的行列。给员工庆祝生日,可以买个蛋糕、请吃顿饭、送一束花等。在员工最亲密的生活圈子里,管理者的出现会让员工信心倍增、容光焕发。这时候如果你趁机再美言几句,对员工的功绩表示赞扬,则更能锦上添花,收到良好的效果。即使有的员工当时并没有表现得太在意,但在私底下他肯定十分感动,甚至当他换了工作的时候,还会回忆起你的祝福和心意。

注意抓住欢迎和送别的机会

善于体贴关心员工的管理者和那些“语言巨人”型的管理者不同,当一个新的员工来到时,“语言巨人”型的管理者会过来说:“小王,你是北大的高才生,我们这儿亏待不了你的,赶快收拾一下办公桌,准备工作!”而高明的管理者则会预先让人把一切收拾好,而后才说:“小王啊,大家都很欢迎你来与我们同甘共苦,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你看还有什么不够的东西,尽管提啊。”一样的欢迎,前者华而不实,空泛无物;后者却不带一个恭维之词,但管理者的关切早已落在无声的行动上。只在一语之间,就分出了高下。

员工调走也如此。某个员工在调走前,与大家相处了一段时间,自然会有某个好的合作成绩,也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隔阂。管理者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几件让对方满意的事,以表达挽留的态度和惜别之情。别看这些只是小事,但这是最实在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做好了这些小事,不但员工对你感激不尽,你的形象也树立起来了。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要自尊,有的要金钱,有的要情感,有的要地位。管理者关心员工并不一定是有求必应,因为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知道员工真正的需要,并在适当的时候投其所需,这样才能让员工感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被管理者关心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让员工看到自己的真诚。

员工的事无小事

聪明的管理者要懂得善待员工,视员工为知己、为良友、为自己人,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唯有以互助、互谅为基础。管理者要对员工重视,体谅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排忧解难,把员工的事都当成大事去重视。只有做到这些,管理者的工作才会变得轻松而有意义,管理员工才能更得心应手。

有一天,一个急得嘴角起泡的青年员工找到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是妻子和儿子因为家乡房屋拆迁而失去了住处,要请假回家安排一下。因为当时业务很忙,人手较少,卡内基不想放他走,就说了一通“一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之类的道理来安慰他,让他安心工作,不料这位青年被气哭了。他气愤地说:“在你们眼里是小事,可在我是天大的事。我妻儿都没住处了,你还让我安心工作,这可能吗?”卡内基被这番话震住了,他立刻向这位青年道了歉,不但准了他的假,还亲自到这位青年的家中去探望。

关心员工疾苦,就是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个道理是适用于任何组织的。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使用员工,更要善于通过替员工排忧解难来唤起他内在的工作主动性,要替他排解后顾之忧,使他的生活安稳下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上。管理者绝不能高高在上,视员工的疾苦而不见。

晏子趁机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之君,吃饱的时候能够想到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能够想到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勤劳作。现在君王您却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

景公听后,惭愧地说:“你说得对,我听从你的教诲。”于是就派人巡行全国,统计生活困难的人口以发放救灾物资,并命令凡看见有饥寒的人,就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他们。

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基本上已不再为吃穿发愁,但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包括下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问题

如家庭经济本来紧张,收入突然减少,或一下子支付一笔很大的开支而影响家庭经济平衡等。

子女问题

有子女的家庭常常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入幼儿园难,入小学也难;子女淘气、逃学、成绩差,升不了初中、高中;“苦读寒窗”十几载之后,高考落榜;考上大学之后,毕业时要为他找工作,安排出路;有的从小走上邪路,闯祸,甚至被劳教、劳改等。还要为他们操心。

长辈问题

对夫妻双方的父母,要给予赡养或照顾。

夫妻问题

夫妻是家庭的主体,双方都要为维系这个家庭而付出努力,因此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矛盾。

家庭问题

家庭除了夫妻外,还包括如兄弟、妯娌、婆媳、父子、姑嫂、岳婿等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也常发生矛盾。其中婆媳之间的矛盾最为普遍和复杂。

突发事件

指那些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如车祸、火灾、口舌是非等。

上述矛盾不一定每一个家庭都有,有的家庭可能多些,有的家庭可能少些,但是不存在完全没有这些矛盾的家庭。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理解每一个员工的家里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其次是要善于帮助员工念好这本“经”。

沟通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有句名言说:“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作为管理者,身处复杂的上下级关系之中,如果不注意沟通,不注意拉近和员工心与心的距离,工作就根本无法开展下去。可以说,沟通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沟通手段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沟通也是企业获得必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满足员工心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员工时常提供反馈意见,不但可以保持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还可以保证管理者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有效的沟通使员工通过各种公开的渠道,获得所有的信息,然后大家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探索,一起出谋划策,共同解决困难,这时企业的活动才会有效率和效益,而且充分调动了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

任何形式的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一是心理背景,是指沟通双方的情绪和态度,如沟通者的心情、情绪。假设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和处于悲伤焦虑的状态时,这两种状态下的沟通意愿、沟通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二是物理背景,是指沟通的场所,特定的物理背景往往造成特定的沟通氛围。三是社会背景,是指沟通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沟通模式,人人都有特定的沟通方式,只有符合个体的沟通方式,才能有效沟通。社会背景还包括沟通情境中对沟通产生的影响但不直接参与沟通的其他人。四是文化背景,沟通者长期的文化积淀,也就是沟通者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的总和,是沟通的精神核心,是思考、行动的内在依据。只有充分了解沟通双方的背景,才有可能完全准确地理解信息。

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其中语言沟通又可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语言沟通

(1)口头信息沟通。口头信息沟通借助于语言进行的沟通,是沟通形式中最直接的方式。口头沟通的方式可以是会谈、讨论、会议、谣传、密谋、演说和电话联系等。口头沟通具有比较灵活、传播速度快、可以自由交换等优点。

但是,这种沟通方式使得信息保留时间较短,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信息从发送到接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失真,每个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其中添加或删除某些信息,造成信息的不完整或扭曲。

(2)书面信息沟通。书面沟通是借助文字的方式进行的沟通,可以有报告、工作手册、报表、书信、备忘录、布告、通知、刊物等方式。书面记录具有比较正式、可长期保存等优点。书面沟通中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虽然书面沟通具有上述优点,但是,书面沟通在灵活性和传播速度上不如口头沟通。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有身体语言沟通、副语言沟通等方式。身体语言沟通可以有目光、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各种姿态、衣着打扮等表达方式。副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词语的声音,如重音、声调、哭泣、微笑、空间、时间、颜色等。

管理者在了解了这些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之后要与组织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活学活用,不要死搬硬套。当然,要做好沟通,事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天,一位在某房地产公司担任部门领导职务的颇有才干的罗伯尔特先生,忽然间辞职走了。芭克塔斯总经理知道他被聘到一家酒店做经理后,就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亲自找到那家酒店,准备和罗伯尔特先生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希望能为公司挽回人才损失。

原来公司的老板主动来找,这使得那位刚辞职的罗伯尔特先生深感意外,但他想躲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笑脸相迎,请芭克塔斯总经理喝酒,他在一旁作陪。两个人细饮慢说,芭克塔斯总经理笑容可掬,情绪不错。他与这位过去的部下谈了一些一起创业、过关斩将的往事,讲得眉飞色舞。随后,才谈到罗伯尔特的近况。他兴致勃勃地问道:“你最近很好吧?是不是干得很顺手?”罗伯尔特当然要把现状好好描绘一番,他对芭克塔斯总经理说道:“自己很受老板的赏识,当上经理以后,手下人协作也不错,初步估算,在年内可以拿到50万元,觉得很是畅快。”芭克塔斯总经理淡然一笑说:“50万元吗?我认为太少了。”“就这么个小小的酒店,一年赚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罗伯尔特小声地辩解道。

芭克塔斯总经理一本正经地说道:“照我看,依你的才能一年应该赚几百万,你太不自信了,这么个小地方藏不下你这条卧龙,所以我看你在这儿是大才小用啊!还是回去跟我干,怎么样?”芭克塔斯总经理又帮罗伯尔特分析了几点:一是他学的专业与酒店管理根本不搭界,等于荒废了以前的专业;二是他从事房地产业务已经多年,半途改道,多年积累的经验、资格、关系网络算是毁于一旦;三是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发展潜力最大之时,以后的前景将是无量的;四是罗伯尔特刚进入酒店行业,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大的业绩。

罗伯尔特感到非常意外:“芭克塔斯总经理,你不是开玩笑吧?我刚出来,你还要我回去……”芭克塔斯总经理看到罗伯尔特的反应,心里就已经有底了,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的。他继续慢悠悠地说:“我想问题和做事向来都是认真的。”罗伯尔特为难地苦笑道:“我连公司的房子都退了,回去还有位置吗?”

芭克塔斯总经理回答道:“你错了,我们公司的一贯做法是人走了房子留给他,你在小酒店里太屈才,你愿不愿来,我都等着你。”

罗伯尔特果然返回公司,一年后,经过东拼西杀,为公司获利几百万元。

作为一个管理者,当你在与员工沟通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你要对这名员工的知识背景、家庭出身、社会经历及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都要有充分地了解,基于每个员工不同的情形,管理者有必要和他们进行一次有准备、有策略地沟通,使员工在无形之中接受并认可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注意沟通方法

沟通是组织内部传递信息和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和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管理者近距离地与员工沟通,远比单纯用文件、命令、通知的效果要好得多。明智的管理者不仅十分注重与员工沟通的方式,还会注意处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方法。

管理者之所以被称为一个领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能协调组织内的所有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正因为这样,与员工沟通,就成为管理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许多具体问题,都适宜通过沟通来加以解决。运用好沟通方法,不仅可以了解情况、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提高认识、解决问题,还可以畅通言路、集思广益、凝聚人心、增进感情。因此,管理者要想成功管理组织,就必须掌握好与员工沟通这一基本管理艺术。

一般来说,与员工的沟通要视沟通目的、对象不同而不同,沟通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实践中,以下几种沟通方式可以为管理者灵活运用:

一是商量型沟通。这种方式要求管理者要心平气和、平等待人,以关心、信任的态度对待员工,不能自视特殊、“好为人师”,也不能“连珠炮”似的发问,或中间打断员工的话头,应允许员工解释,谈不同看法,对的要肯定,错的予以指出,在友好的气氛中,协商解决问题。

二是询问型沟通。即管理者对有的员工可以直接问,而对另一些人则可委婉地问。关键是管理者一定要掌握“问”的技巧,通过询问来让员工产生沟通的欲望,而不是单向地对员工进行训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