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有孤独感的人,并不是自己情愿离群索居、孤身独守的。他们有的是在坎坷难行的人生路上遇到了伤人肺腑的痛苦,因而或嗟叹人生艰难,埋怨命运刻薄,或痛恨世态炎凉,咒骂人心虚伪;有的是感到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愿去理解别人,不如独处一隅洁身自好;也有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在人群中徒见别人风流潇洒、知识渊博,因而自惭形秽,慨叹自己才貌平庸、才智低下,不敢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境遇各有不同,其结果大致差不多:把自己置身于孤独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
真正的孤独,往往产生于那些与外界没有任何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事实上,不管你身处何地,只要你对周围的一切缺乏了解,与身外的世界无法沟通,你就不得不饮下孤独酿成的苦酒。
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委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个哈欠。一位智者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却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
“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智者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助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吗?”孤独者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了。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智者说完,拂袖而去。
孤独原本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但是极度的孤独或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外界隔绝,这就是失败个性的特征了。
一个人如果远离真实的生活,就会将自己与生活的基本接触完全隔开。那些孤独的人时常生活在恶性循环之中,因为他感到自己孤立,所以与别人的接触并不能使他获得快乐,甚至他觉得会使自己更加孤独。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人的性格会扭曲变形,这是十分可怕的。所以,罗姆说:“人之最根本的需要是克服分离,挣脱其孤独的牢狱。”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孤独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和孤独说声“拜拜”,这才是人生应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