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大的校长们
7350000000034

第34章 马寅初:耿耿铁肩担道义(3)

1940年10月,马寅初在香港《工商日报》发表《西南经济建设与继续抗战的先决条件》一文,主张对发国难财者征收“资本税”。他认为征收资本税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战时财政问题可以解决,继续抗战不怕无钱;二是法币不再膨胀,价值稳定,人心稳定,法币整理易于解决;三是法币稳定,物价问题可以解决;四是币值稳定,物价稳定,则投机原因去其大半。他强调,要取哪种办法,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方能有效。由此,他提出两种办法。一是和平的方法,就是发行强制公债,令发国难财者分别承购。为达此目的,他主张对发国难财的大亨们加以清查,由政府用革命的手段强迫他们购买相当于其发横财数量的公债,这样用政府的公债收回一部分法币,以此抑制通货膨胀。二是激烈的方法,就是由政府征收财产税(或资本税),先向发横财的大官征收,渐次及于奸商,这是最革命的财政政策。这样可以较彻底地稳定法币,活跃金融市场。

马寅初的主张、提案、演讲和文章,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直刺入四大家族的心脏。全国进步人士和爱国群众,对马寅初说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心里话,无不拍手称快,而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对马寅初恨之入骨。马寅初的向发国难财者征收临时财产税主张的两篇文章,在立法院主办的刊物上分两期发表后,两期刊物不胫而走,各界人士纷纷争相传闻,赞不绝口。蒋介石集团却惊恐万状,到处派特务查禁,还不惜工本,竟以每本4元光洋的高价收缴。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人民敢怒而不敢言,但马寅初不怕,他说:“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不能言就更难。我就是要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1940年,他在陆军大学校本部演讲,再次呼吁对发国难财者征税。马寅初说:“现在是‘下等人’出力,农民和劳动人民在前线浴血抗战;‘中等人’出钱,后方广大人民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之害,减少了实际收入,为抗日负担了财力;‘上等人’既不出钱,又不出力,还要囤积居奇,高抬物价,从中牟利,发国难财。”马寅初声色俱厉地指出:“还有一种所谓的‘上上等人’,他们依靠权势,利用国家机密,从事外汇投机,翻手成云,覆手成雨,顷刻之间就获巨利,存到外国,大发超级国难财。我可以告诉诸位,这种猪狗不如的所谓‘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等人。”面对蒋介石的子弹威胁,马寅初毫不畏惧,他一如既往地到处慷慨陈词,发表演讲。在孔祥熙主持的一次经济会议上,马寅初当面向他询问经济政策,并拿出一张钞票说:“今天这张钞票能买到一刀草纸,到明年买一刀草纸需要花一车这样的钞票。”他讲完事实后诘问道:“孔先生你看,这不就是你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吗?”

1940年11月,他在重庆黄家垭的实验剧院作了一次公开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点名斥骂蒋介石:“有人说蒋委员长领导抗战,可以说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但我马寅初认为他根本不够资格,要说英雄,蒋介石也是一个英雄,不过他只是一个‘家族英雄’。因为他包庇他的亲戚家族,危害国家民族!”“我们希望蒋先生能够做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他若要做民族英雄,必须做到四个字:‘大义灭亲’,惩办孔祥熙、宋子文。”他大声疾呼:“不除孔、宋就不能解救国家经济的窘迫。”在长达3个多小时演讲中,马寅初运用大量确凿的事实材料,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和背水一战的决心,深刻地揭露了豪门权贵们利用民族危机,大发国难财的罪恶行径。他的演讲激起了全场听众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直把在场的宪兵特务震慑得目瞪口呆。

马寅初在国统区所造成的影响以及铁骨铮铮的人品和风范,引起了中共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39年,周恩来在与马寅初的一次会见中,对马寅初的爱国行为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不仅认为你的主张是正确的,而且非常敬重先生的为人和斗争精神,今后我们还将准备支持先生的抗日爱国行动!”

为真理不怕犯上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马寅初认为当时的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1955年7月,已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马寅初,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提出了他的人口控制理论。

1957年4月2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了关于人口问题的讲演,这是他40年来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他说:“解放后,各方面的条件都好起来,人口的增长比过去也加快了。近几年增长率已达到30‰,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就是26亿人口,相当于现在世界人口的总和。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就非控制人口不可。”

1957年6月,马寅初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再次作了书面发言,阐述他的人口控制理论。7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整版刊登了他的发言,标题就是后来引起轩然大波的《新人口论》。《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是:(一)我国人口增殖速度远远高于资金积累速度。(二)要加速积累资金。(三)批判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四)从工业原料、促进科学研究以及粮食等方面考虑,主张非控制人口不可。(五)建议国家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制定人口政策;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科学知识水平;提倡晚婚、避孕,实行计划生育;政府对生育要有具体干预措施,等等。可以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是当时最新最全面的人口论著。它否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人口问题的教条主义观点;提出了中国人口问题性质和表现形式的新的思想;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全面的方针和可行的办法,他的“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方针,实际上就是中国现在的人口政策。《新人口论》发表后,社会反响极大,但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却横遭无理批判。

1959年12月到1960年1月,北大掀起了大规模批判马寅初的恶浪。面对这种局面,马寅初先生一再声称:“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要坚持真理,即于个人私利甚至于自己宝贵的性命,有所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被围攻的困难日子里,他考虑的仍是如何为北大的学生作出榜样。一次在北大哲学楼举行的批判会上,他说:“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战胜我,但是要用科学,而不是用大棒。”他正是以自己诤诤的铁骨和过人的学识赢得了师生的爱戴和尊敬。当时,在陆续发表的批判他的200多篇文章中,没有一篇是当年北大经济系的教师撰写的。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人、瑞典经济学家塔贝格先生来华访问时对他的学生、著名经济学家黄范章教授说,鉴于马寅初先生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卓越贡献,曾提议向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后由于他辞世,而该奖只颁给活在世上的人,此动议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