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用人艺术全书
7350800000004

第4章 行令有讲究(3)

总之,无论属于任何原因,下属是不能逃避错误的责任。但是做为管理者,当发生类似事件时,也应考虑本身的管理方法是否仍有需改善之处,而不应光是指责下属的胡作非为。

2要明确事情的目标

目标不明确,往往使下属认为不值得多费劲,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是达到目标。正如船在河中央失去方向,朝哪一方向走都没有信心。管理者的指导法则第一项,就是让下属知道做一件事的目标,才能使他们知道怎么样循着方向走。

例如,天津一家快餐店的组长赵某,他是刚刚担任组长之职的,为了显示自己对快餐店有建树,要下属每天提早15分钟到快餐店。他称是趁那15分钟,总结昨天的员工表现,改善当天的服务素质。然而,一个星期下来,店员们怨声载道,因为他们都不知道每天提早上班,对工作有什么好处?而目标又能达到什么程度?

赵某后来深知所提出的意见不为下属所喜,也觉得提早15分钟的行动对店方没有什么帮助,更不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标。但碍于面子难看,他坚持继续下去。结果一些本来是赵某下属的人,纷纷转职到其他快餐店工作。

3对下属的要求标准不能定得太高

管理者对下属要求过高,往往会使下属的信心受到打击,但不明确的要求标准,同样也会使人失去信心。例如,一些管理者,喜欢凭心情判断下属的工作成绩。心情不好时,即使下属多么呕心沥血的报告书,他也会认为做得不够好。这种时宽时紧的要求标准,最令人气愤。合格的管理者标准宜以该下属的能力而定。例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管理者只能要求他中规中矩的成绩。相反地,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水准高的下属,仍只属中规中矩的阶段的话,就等于不合格了。

管理者在交待任务时,应暗示所期望的标准,这是给与员工一个轻微的压力感,使其效率得以提高。

管理者发出的指令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可能”二字的介入。有些人喜欢在指示句之前,加上“也许”的字眼,往往令人无所适从。例如:“明天有个会议,也许你应该去听听。”在下属听来,好像是可去可不去似的。如果不去的话,又怕是重要会议;如果去的话,又怕是不重要的会议,影响了做其他事情。下属总不能反问管理者:“‘也许’是应该去,抑或不去?”这样问,无疑是批评管理者的指令不明确,但是不问清楚,又怕被管理者指为擅作主张。上述情况,往往会发生在许多低下层职员的身上。

明确的指令,包括做该事项的目的、内容、有关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建议的处理方法。有时候,管理者本身的疏忽,令下属不能预期做妥工作,反被管理者指责。例如,某管理者对秘书说:“给我致电总行的张经理,约他下星期五到我的办公室来。”秘书小姐如言电约,但对方称下星期五要开重要会议,而他过两天便要到外地出差一星期,建议不如将约会改在明天。秘书想将张先生的话向管理者转述,但是一连两天,管理者均属假期,根本没有机会提及。

待管理者上班时,秘书才将张先生的话复述,此时张先生已身在外地;该管理者责怪秘书何以不早说,因为他找张先生,就是要商谈有关他到外地后,有事相托的事。秘书感到沮丧。因为在这件事中,她根本没有做错或遗漏,问题只是管理者的指令不明确,欠缺了提及找张先生的大概目的,以致秘书在张先生提及出差的所在地时,未能作出及时反应,要张先生直接与管理者联络。

其实,该管理者除了应提及目的之外,也应向秘书透露如何才能找到他。许多人认为公事时间以外,就不应该让下属骚扰;以致下属有要事找他时,往往束手无策,只有干着急的份儿,那么办起事来又怎能快捷呢?

许多下属不敢向管理者发问,以免被认为愚笨或无能。事实上,一般管理者在下属发问时,往往会皱着眉头,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又焉能不吓怕了下属?无形中给下属一个讯息:少发问、多做事。

下属对工作细则的概念不清,往往在进行时做出尝试和试探的程序,影响了工作效率。对公司和管理者均无好处。

鼓励下属发表意见,并不是单凭一句:“还有什么疑问?”下属就会愿意提出问题的,因为在一般人的心中,上述那句话只是散会的表示,并非期望有人真会提出问题。因此,要知道下属到底是否已清晰地接受指令,可以用引导方式问他:“你看细则上是否仍有疑问?”或“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等,就实际得多了。

有些下属并非不想发问,而是他们对该事情完全不了解,因此根本找不到应该发问的地方。管理者应就事项的某些要点向他们发问,如果他们答非所问,或回答偏离了主题,就表示有重新研讨的必要,以免浪费时间。

4注重工作方法,防止工作有错漏

许多下属在听从管理者的指示时,均表现得唯唯诺诺;到真正实行时,却是错漏百出,或跟不上进度。此时如果管理者只是指责下属无能,不但无补于事,也有损管理者的形象。下属工作有错漏,不一定完全是他的错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发生误解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并不是任何一方的责任,不能以管理者的权势威吓下属。

为了使下属有效率地执行任务,管理者有责任在发出指令的同时,试探对方的接收程度。例如,围绕任务的范围讨论,听取对方的意见,并且在适当时间询问工作的进度等,也是避免下属工作离题的方法。

但是,如果过分详细地叮嘱下属,也会使下属感到厌烦,并且产生抵抗情绪。在聆听者的心里,以为对方会不断提醒自己,因而不会将说的话铭记在心。因此察看下属的反应,并不代表不断的叮咛,而是肯定下属已经明白你的指令内容,以及你对他的期望。

从下面几点,可得知下属是否已掌握了你指示的意思:

☆知道该项任务从何处入手。

☆知道该项任务涉及什么人。

☆知道该向谁请求协助。

☆清楚目标是什么。

☆可以对完成任务的日期做出较肯定的预计。

只要下属能答复管理者以上的问题,他便算是清楚接收了你的指令。

1.7 机智地处理下属的反对意见

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和下属经常会发生意见冲突,如果管理者能够正确面对下属的反对意见,从谏如流,坦率针对意见与下属进行沟通,那么,不管最后的结果是谁对谁错,管理者获得的利益无疑是最大的。

管理者与下属间的矛盾往往是针对一个问题,下属发表了意见,而管理者不同意;或者是管理者发表的意见,下属不同意。至于谁的意见最终是正确的,自有实践来检验。但是,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如果你不能接受下属的反对意见,就会得到一个不从谏如流的评价,如果你无条件地接受意见,你也会在下属心目中留下一个没有主见的印象,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威信,而且再也无法得到下属的尊重。因此,如何面对下属的反对意见,你还要三思而行。

正确地面对下属的意见,管理者的心态调整最重要。下属绝对不是针对你个人提出意见的,他肯定是抱着对工作、企业负责的精神,尽管由于客观原因,他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但是他的勇气非常值得赞许。你只要想到这些,你就绝对可以直视反对的意见了。

对于下属首先发表意见的,管理者比较好处理,因为下属首先暴露了他的观点,主动权已经回到了管理者手中。你可以选择提问的方式,选择他意见的弱点或漏洞追问下去,也许没过多久,下属就自动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时,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下属就非常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了。

对于管理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下属不同意的情况,管理者就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地位,这时,你千万不可引导下属围绕你的观点进行辩论,如果你思考不严密,或者准备不是非常充分,你的回答中一旦出现漏洞,你将会威信扫地,最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观点。所以,你遇见这种情况,一定要将产生问题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对方的观点上,要对方发表自己的见解,针对对方的弱点盘问下去,争辩的结果一定可以水落石出。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下属的意见非常严谨,一时不能驳倒对方,那么你就不必急于对问题做出一个结论了,你可以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回答说:“你的观点很好,我们需要继续讨论”、“你拿出一个文字的意见,咱们可以更方便地加以讨论”等借口来另寻时间进行讨论,也为你保全了面子。

但是,管理者应该对于下属的意见进行积极考虑,多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虽然问题的最终决定在于你,但你一定不能因为面子的问题,缺乏认错的勇气,最终丧失了企业的利益。当自己的意见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你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在下属面前,更不能指责下属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挽回你的面子,而且更加暴露了你的面子心态。因为错误的本身已经是最好的证明了,已经使你的威望下降了。

这时,如果你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对上次提出意见的下属能给予表扬或奖励,你的威信也许会更高。

1.8 跟下属融洽相处

作为管理者,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与管理者在和下属交往中,如何融洽相处有很大关系,以下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这个问题:

1从工作出发,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

有些管理者为了建立与下属兄弟般的感情及真诚的合作关系,在办公室中经常互相嬉戏,美其名曰:寓工作于娱乐,实则会使各人不能集中精神工作的。

管理者与下属不是不可以做朋友,但是要划清彼此的权责。

公事公办时,做下属的往往埋怨管理者没有人情。其实身为管理者,有许多无可奈何的事,上级的压力、下属的需要,都是不易应付的。最难做者,是一些本来感情融洽的人,有朝一日被晋升为管理者时,从前称兄道弟的同事,有嫉妒的、有畏惧的、有失望的,也有以为从此有人支撑势力的,一下子都加诸于他极大的压力。以前大家一起想出躲懒的方法,现在其中一人成为管理者,必然会不同往日,有所顾忌的了。

如果一位管理者为怕下属不合作,而刻意迎合他们的性格,因而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话,这位管理者的心理压力必然很大。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涉及工作范围的,都不应视作嬉戏。虽然不至于用命令的口气,但是最低限度,让下属知道工作不是闹着玩的。

遇到拒绝接受指令的下属,也许令身为管理者的你感到威严被损,心里非常反感,即把其列入黑名单内。暂且请勿气恼,先弄清楚对方为何拒绝接受指令。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原因:

☆你定出的任务完成时间太仓促,下属没有信心如期完成。

☆该下属有辞职的打算,不想在临离开前接受太大压力的工作。

☆该项任务的财政预算太少。

☆该下属感到掣肘和限制太多。

☆该下属与其他参与工作的人不和。

☆缺乏自信。

☆被私人问题困扰,或刚受大打击,故不敢接受较重要的任务。

☆该下属知道有同事对这项任务很有兴趣,因而有意向管理者提议另派人选。

☆持着平时与你的感情融洽,随意推卸任务。

☆另有兼职,时间不容许他接些要超时工作的任务。

2管理者的修养影响着本人的权威形象

既然管理者是下属学习的榜样,那么管理者的个人修养,更足以影响下属的工作情绪、工作效率、素质及潜质的发挥。